改革开放以来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变化和功能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村级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角色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30年来的艰辛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经济上,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腾飞;在政治上,农村推行了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一、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变化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带头实行了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受安徽的影响,四川、河南等地也先后开始尝试实行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81年10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通过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首次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推广和实施起来。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人民公社时代生产队所有并集中经营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分给广大农户,广大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分散进行生产经营。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中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仍然是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的形式获得的是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但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而且还坚持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开始有了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权,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资料开始具有使用权和支配权。分田到户后的广大农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当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而不再简单地听从村级党组织的生产指令。分田到户在广大农村的全面实施,标志着农村计划生产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农村强控制时代的结束。村级党组织开始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村庄利益提供者和分配者的角色逐渐转变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村庄利益的协调者和维护者。这种角色的变化,使村级党组织不能再直接去控制和干预村民的生产活动,而只能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去组织和动员村民开展各项生产活动。
(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变化。村级党组织角色的变化,引起了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村级党组织不再直接分配村庄资源,使得村级党组织对村民生产生活的直接影响逐渐缩小。这种利益关系的改变,使村民的利益不再由村级党组织来提供和分配,而是由村民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合法劳动和诚实经营去获取,从而使农民的劳动和收入直接联系起来。村民利益由村民自己去争取,凭借自身能力去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这就使村民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得以扩大,生产生活自主性得到明显提高。村民所获利益的多与少,不再与村级党组织直接相关,使得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的依赖性开始逐渐减弱,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附于村级党组织。
村级党组织角色的变化,使村中利益矛盾冲突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在利益分配时代,村级党组织是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冲突的中心和焦点;在利益协调时代,村级党组织不再直接对村民进行利益分配,转变成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协调者,从而使村中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中心和焦点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使村民与村级党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再明显,有利于村级党组织集中精力加强和改进其自身建设,有利于村级党组织不断改善村中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利于村级党组织更好地去维护好和协调好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
二、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后的变化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党和政府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草根民主的先河。村民自治在中国广大农村的成功实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挑战。
(一)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变化。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该法,我国农村开始普遍实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标志着村民自治的全面实施。面对已经变化的形势,村级党组织应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在村级治理中的角色显得格外重要。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调查的实践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直接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级其他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行使民主权利。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章程和规定对于村级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中的角色进行了明确定位,明确指出了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中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变化。自从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以来,不少地方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出现了部分弱化。这种弱化主要表现在:
1、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使村级党组织在村民中的认同感有所下降。这种认同感的下降主要是由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产生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村民委员会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村级权力结构中具有很强的民选的合法性基础。而村级党组织主要是由占村中人口少数的党员选举产生的,并由上级党委根据选举情况任命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而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直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政治认同。相对于村民委员会这种经全体村民直接选举而得到的合法性而言,村级党组织的合法性基础在相当程度上不如村民委员会的合法性基础。普通的村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对于事物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些普通的村民难以真正领会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不少村民对村民自治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地将村民自治理解为不要党的领导,认为村级党组织只要管理好村中党员就行。面对种种误解,村级党组织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通过村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去引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来赢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同,从而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村民自治打破了村级党组织一元化领导的局面,使村级治理中出现了二元权力结构。权力结构的变化,使村级党组织的功能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村民自治前,村级党组织领导着农村各项工作,对村级党务和村级公共事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村民自治的实施,使党的一元化领导局面被打破,使村级治理中开始出现了二元权力结构。这种党政二元权力结构成为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显著特征。这种权力结构是宏观政治关系在农村社会的延伸,成为国家宏观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①二元权力结构的出现,使村级权力结构出现了转型。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型使得村级党组织的权力出现了部分的转移和散失,特别是村级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中的公共权力开始部分地向村民委员会转移。这种权力的部分转移和收缩,无形中弱化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后的变化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②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党中央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党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心,真正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变化。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减轻了村级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使村级党组织不必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税费收缴上,可以从繁重的税费收缴中解脱出来。在取消农业税前,村级党组织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税和费的收缴上。繁重的税费收缴任务使得村级党组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如何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是整天在思量着要如何将村民的税费收到手中。
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提留和乡村统筹等其他附加收费项目也被相应取消,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开始进入无税时代。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的取消,使广大农民欢欣鼓舞,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取消农业税,对村级党组织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农业税的取消,使村级党组织失去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和牢固的物质基础。再加上村提留和村统筹等附加收费项目的全面取消,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村级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农业税的取消,对村级党组织来说,原本是件好事,因为它减轻了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负荷,但是农业税和村提留及村统筹等其他村级附加收费项目的全面取消,则使村级党组织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财政困境。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上级党委政府便将村级党组织主要干部的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但那也难以真正地解决问题。因为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实行财政资助后,村级党组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应对上级党委政府部门,而对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无税时代的村级党组织,不再扮演收税者的角色,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正如有些村民所说的,“现在村里不用收税和费了,村里的党员干部都闲得没事干了。”实际上,无事可干是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正确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二)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变化。农业税及其附加的乡村提留和乡村统筹等附加收费项目的全面取消,标志着农村无税时代的到来。无税时代的农村,村级党组织不再整天忙于要钱要粮,这对于村级党组织来说,不仅减轻了工作负荷,而且有利于改善与群众的关系。据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说:“原来在村里收取农业税和其他附加的村提留和村统筹时,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闹得比较僵,并因此得罪了不少村民。现在不再去收税了,和村民之间也不再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了,也不用再为收钱收粮的事而得罪村民了。”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党组织对村庄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有所下降。农业税及其附加收费项目的全面取消,使得原来村民与村级党组织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利益博弈关系的改变,使村级党组织与村民的关系日益疏离,同时也使得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出现下降。村民政治参与热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村民的政治参与很难对村级党组织产生影响,村级党组织不会再为收缴税费而向村民作出承诺,村民也就难以对村级党组织形成真正的工作压力。农村无税时代的到来,从表面来看的确减轻了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压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税费收缴都是由村级党组织组织实施的。然而,这并没有真正改变村党组织为村务所困的境况,反而增加了村级党组织的经济压力,使村级党组织能够掌控的集体经济资源越来越少,无钱办事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意味着村级党组织提供村级公共服务的能力正在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这场改革中,农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改革得到不断深化,农业发展得到稳步推进,农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和提高,农村面貌得到历史性的变化。农村改革所取得的这些伟大成绩,正是广大村级党组织和广大村民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实践换来的。为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村级党组织必须不断调整其角色,转换其功能。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认真回顾和探讨村级党组织在农村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村级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注释:
①郭正林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②《人民日报》,200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