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 408000
摘要:为打造渝东片区妇幼保健核心区功能、满足医院自身的发展需要,我院决定在重庆市涪陵新区按三甲妇幼保健院规模及标准建设一所功能设施齐全,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服务百姓的公立性医院,以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化、标准化的三甲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和规模要求。
关键词:新建;三甲妇幼保健院;规划与管理
1建设依据及规模
1.1 妇幼保健机构用房建筑面积26392㎡。
(1)保健用房建筑面积指标:8925平方米。区县级75㎡/人(人指编制人员)×119=8925㎡。
(2)住院建筑面积指标:15000㎡。提供住院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宜按照50平方米/床×300床=15000㎡。
(3)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指标:1670㎡。其中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310㎡,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260㎡,血液透析室(10床) 400㎡,洁净病房(4床)300㎡,高压氧舱中型(8~12人) 400㎡。
(4)地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科研用房:672㎡。应以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2㎡的标准增加科研用房,即30×70%×32=672㎡。
(5)教学用房:125㎡。建筑面积指标每人2.5 ㎡标准,2.5×50人=125㎡。
(6)妇幼保健机构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停车的数量和停车设施的面积指标,应按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
(7)妇幼保健机构需建设采暖锅炉房(或热力交换站)的,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以上共计用房合计26392㎡(未计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采暖锅炉房等用房)。
1.2 计生服务机构用房建筑面积5415㎡。
根据国家计生委、发改委、建设部2005年《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备建设标准》(国建标[2005]206号)计算,计生服务机构共计用房5415㎡。
(1)按一类地区1800-2200平方米,100万人口以上上浮20%即2200+2200×20%=2640㎡。
(2)计生服务中心37人编制,即增加37人保健用房,即37×75=2775㎡。
2总体规划设计
2.1 功能空间规划
(1)充分考虑场地所处区位及高差对使用功能的影响,在建构高效现代医疗、保健流程的同时,满足高品质空间环境的营造,创建独具特色与影响力的公共医疗建筑。
(2)从用地划分看,建筑群体设于场地中西部,沿北面、西面和南面接纳人流,并与城市空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东面侧预留用地,近期作为儿童乐园,远期为发展用地。
(3)从功能分布看:①门急诊楼及主要医技部分设于场地西北角。由北侧与城市干道相邻的医院主入口广场进入,也可由耸立于主入口广场的标志塔通过贯穿南北的医院主街进入,医技部设于门诊及住院部相邻区域,保持与保健门诊、住院、急诊的便捷联系。②住院部设于场地南侧,由与城市道路相接的次入口广场进入,也可由耸立于主入口广场的标志塔通过医院主街进入,由于地形高差形成的南北入口广场有两层高的高差,形成清晰贯穿流线,达成南北方向的贯通。③行政部设于场地西南角,外部造型上与住院部整合为一个整体,但设有专用门厅,既相对独立,又与医院各部分保持有机联系。④后勤部及车库利用场地高差设置,设于住院部负一、负二层,并设单独出入口。⑤污物处理设施、医用垃圾站、生活垃圾站及生化池设于场地东南角,交通方便,位置隐秘。⑥发热及肠道流线由西侧专用入口进入。
2.2 交通流线规划:
(1)人流:
①门诊及保健人流由北面主入口广场进入;②急诊人流由东面次入口广场进入;③肠道发热门诊由专用通道进入;④住院人流由南侧次入口广场进入,也可由北面主入口广场中耸立的标志塔经过医院主街进入;⑤儿童保健门诊人流由主入口广场进入;⑥儿童保健中心、妇女保健中心以及妇幼健康中心由主入口进入,也可由东侧专用门厅进入;⑦行政部由西侧院内环线进入;⑧后勤流线由负一、负二层专用入口进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车流:
①地面车流:形成院内环线,与相邻的南面、西面、北面的出入口相接,同时避开公共车站及满足城市机动车开口要求,与主入口处人流入口分开设置;②地下车库:院内环线联系起地下车库的两个出入口,同时结合地形高差在不同高度的场地与地下车库出入口相连。
(3)停车:共计停车337辆
①地下车库停车236辆,与各功能空间相对应,又具有整体联系,出入口方便直接。②地面停车101辆(其中无障碍车位6辆),满足各功能区域临时停车需要。
2.3 医疗流线规划
(1)病人流线由医院主院及中庭连接各“枝状”诊疗单元,流线清晰,引导性强;
(2)医生流线由专用通道相互连接;
(3)污物流线由各部分相对应的污物电梯连接,形成专用通道,由医院专用污物出口送出;
(4) 生活垃圾站与医用垃圾站分开设置;
(5) 生化池设于场地最低处且位置隐秘;
(6) 发热及肠道流线经专门通道进入相对独立自成一区。
2.4 景观视线规划
(1)贯穿南北方向的医院主街,形成有诱导性的景观构架,将北面主入口广场与南面的次入口广场自然生动联系起来。
(2)场地西北面形成面向城市转角区域的弧形视线通道,与城市建立起良好的对应关系。
(3)枝状生长的结构形成视觉通道,面向生态绿化的景观,同时通过医院主街与中庭建立起视觉联系,形成与中庭门诊保健空间良好的视觉通达性。
(4)开放式的入口广场营造兼具森林与城市特质的公共空间,树立医院健康的公众形象;
(5)耸立的标志塔、架空的天桥,强化了景观视线通道和入口广场景观结点,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
2.5 绿地系统规划
(1)入口广场绿化以硬质铺地、音乐喷泉和树阵为主,兼具布置相对集中地绿化区,营造具有仪式感和开放性的公共广场空间和绿化空间,建立包容、亲和的公众形象,同时与城市空间的相融更加真实、自然;
(2)生态绿化区提供幽静的休憩环境,为病员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3)庭院绿化分布于各个功能空间,将阳光、空气带入室内,营造宜人的室内环境;
(4)斜坡绿化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一方面起到很好的视线、空间上的分隔作用,保持了与其他功能空间良好的功能划分;
(5)充分利用屋顶绿化,使“建筑第五立面”得以充分展示,提供人们更多地休息场所。
2.6 场地竖向规划
规划中结合地形、高差现状及相邻道路状况形成台地,形成北面主入口广场与北面城市干道相连的台地,南面次入口广场与南面城市道路相连的台地,同时利用高差形成后勤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尽量减少土方开挖,建立与周围规划道路良好的便捷联系。
2.7 节能规划
总体布局尽量使功能模块南北向布置,同时充分利用集中与分散布局的优势形成多个庭院空间,包括医院主街、共享中庭,使建筑采光通风良好,同时积极采取屋面绿化,水平遮阳等措施,提高了环境质量,达到绿色环保目的。
2.8 建筑造型及色彩、质感处理
(1)以功能空间极具逻辑性的关联,建构建筑造型的整体性与协调感。
(2)以简洁的处理手法表达医院建筑亲切、宁静的内在气质。
(3)淡雅的色彩与细腻的质感,使建筑的造型更加突出空间变化与环境特色
(4)标志塔、医院街、圆形入口门厅、魔方体块等有特色的造型元素的点缀,形成有独特表现力的外观整体形象。
2.9 分期建设及远期规划
集中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模块化的组合具有极强的单元灵活性和拓展性,规划的整体性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框架,为分期建设和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规划建设位于医院发展的金字塔顶,一个优秀的规划设计对资源最大化应用、提升服务效率、推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客观指导价值。医院要加快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增强生存与竞争意识,找准路径发挥自身优势,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这将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4)
作者简介:李泓辰(1983年5月),男,重庆人,工程管理助理工程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助理经济师,本科,从事工程管理十年。
论文作者:李泓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入口论文; 广场论文; 医院论文; 高差论文; 场地论文; 住院部论文; 空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