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转换中的中国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进行三种转换,一是经济长波的转换,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三是 经 济形态的转换,这些转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分析三种转换的内 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三种转换的主要内容
1.经济长波的转换。经济长波是指时间约为5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它是基础性产业的技术革命所引起的。在长波的上升阶段,由于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性产业 更 新投资及由其引起的其他产业相应的技术变革投资和消费需求,因而整个经济表现为总需求 大于总供给。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会比较快而持久,其表现为朱格拉周期(即时间约为8年的经 济 周期)的时间较长。而在长波的下降阶段,在上升阶段进行的巨大投资进入折旧期或投资回 收期,从商品供应关系看,则是以前的投资需求与现有的商品供给,因此总价格要低于总价 值,社会平均利润率低,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振,整个经济表现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经 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倒退,朱格拉周期的时间变短。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以战后技术为基础并以战后为起点的长波,在70年代达到顶峰,然 后进入衰退期,这是该时期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经济长期萎糜不振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90 年代前后,美国由于技术领先等原因,率先进入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长波,西欧各主要国家 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后进入该长波,日本则尚没有完全进入该长波。西方发达国家已进 入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长波的主要表现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基础性产业变 化,正在引起世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整个经济革命性的变化,这种技术变革引起了西方 发达国家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种需求已使得国际资本由上一长波衰退期,即20世 纪70、80年代的严重过剩转换为当前的短缺。除日本外,西方主要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日益 好转,其中美国更是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劲增长,因强劲投资引起的资本需求, 已使其由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目前最大的债务国,经济衰退的程度轻和时 间短,劳动供应也表现为短缺,这些都是经济在扩张期的表现,所以讲,西方发达国家目前 已进入新的长波。这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已摆脱旧长波的束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并且这个时期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国际资本会表现为短缺,平均利率和 平均利润率都会上升,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加快。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也就是传统的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 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种重大而又突出、并且影响广泛的转换。
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变化、自然资源储量不能满足人类传统发展方式 的需要、人类福利重心转向非物质需要、各种资源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等综合因素的 结果。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从而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日益 严重的损害基础之上的,而自然资源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生态环境的完好状态,是人类生 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被破坏后,经济发展必然会走向停滞。近几十年来,为追求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不仅导致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能源供 应难于持续,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日益明显的“温室效应”,后者引起的地球变暖 及其可能产生的海平面上升,不仅会淹没广大的地势低的沿海地区,而且会严重影响国家和 国际间农业生产及贸易系统。更严重的是,它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变化:各种化学制品的使用 ,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牲畜以及对海洋食物链下部的一些生命形态造成灾难性 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造成的资源短缺(如水污染而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等)直接导致的 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不可计数,如许多物种的消失,对人类未来 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虽然现代人享受到了前人所想象不到的物质文明 ,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也是空前的。因此,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程度 的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它或是禁止那些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消 费的进行,或者是使得这些生产变得无利可图,由此促使人们转向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 类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这说明,任何一种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发展和改变,都是一定自 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自己在一定环境下最大福利需要的结果。
3.经济形态的转换。当前人类发生的第三个明显变化,是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 。这种转换,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正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形态。
组成生产力的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不同, 不仅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且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如土地在生产 力中起主要作用时,产生了以封建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与经济形态;当资本取代土地成为生 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时,社会与经济的形态也就由封建社会转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今天,随着 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断由传统的物质资本积累转到以人的智力提高为主的人力资本积累时, 也就意味着当今社会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质的变化,即传统资本主义已走上逐渐消亡的过程 ,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即将或正在产生。随着这种转换,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等各个 方面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正取代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占有和使用方式,从而劳动 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即它会由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与经营权、占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转化为知识经济所有制内几权相 统一为主的所有制形式,从而工业经济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间接结合方式,将被知识经济 中两者间的直接结合方式所取代,由此经典作家预言的劳动重新占有生产资料,并自由地与 生产资料结合,将会成为普遍现象。自然,导致这种结果的经济基础或生产方式,是与经典 作家的设想完全相反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过程中,随着为满足社会多样性需要 的以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小规模生产的重新崛起及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取代,必然导致生产资 料所有制的改变。目前,这种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及其相一致的所有制形式,在自由 职业者和从事创造性劳动,如软件开发和各种设计,满足社区劳务需要的劳动者中间是非常 普遍的。随着生产规模的缩小,劳动者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现象,如合伙制、合作制等所有 制 形式,也会越来越普遍。
众所周知,工业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传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严重 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和福利提高的弊端,如导致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生态环境恶化并危及人 类的生存,人变成单纯的物质人而被异化,严重的两极分化,国家与社会内部严重的对抗等 。要解决这些弊端,一方面必须依赖科学技术发展,以可再生并具有高度增殖力的知识资本 或高质量的人类劳动,来取代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并在此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 时必须改变人类的消费方式,即从单纯的注重物质消费,转向注重精神、生态消费,使人类 的三种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取得人类的最大福利 。再一方面就是改革现行的各种社会制度,使社会制度符合人类的这种要求。这些,都需要 知识经济这种社会经济形态来实现,所以,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人类实现自身内 部及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结果,从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二、三种转换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
很显然,上面所讲的当今世界正进行的三个转换,是以发达国家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存在为 依据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进行这些转换的自然程度,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 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却迫使我国不得不同时进行这三种转换。
对长波转换来讲,虽然我国还处在旧长波的爬升阶段,但由于我国是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社 会,因此在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从自然状态看,距长波转换相差20年以上时间的情况下,我 国有部分地区和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大致完成了旧长波的爬升,并正 进入旧长波的衰退期,1997年由社会需求不足引起的严重经济衰退是这方面的有力证明。它 们可以在现有的位置上,直接跳跃进入新的长波,而不必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长波的自然衰 退过程。我们较雄厚的基础科学实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可以保证这种跳跃的进行。自然, 要进行这种跳跃,需要在发展基础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同时,着手建立与新长波相一致的新 的基础产业及相关产业,即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如果我国不想在世界性的长波转换中,被 我 们在旧长波中缩小的差距重新扩大,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并积极进行这种转换,否则,我国与 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就会重新扩大。实际上,从技术水平及整体经济实力看,虽然我国与日本 、西欧等国的差距,在改革开放中有所缩小,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美国的差距则有 可能被扩大了。造成这种差距扩大,就是因为两者在不同长波中运动的结果,所以要缩小这 种 差距,只有尽快地进入新长波才有可能。
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来讲,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的人口 压力,使自然条件长期处于重负之中。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和对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将其转化为 农田,导致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到目前为止,在东部已几乎找不到一条较大的未 被污染的河流,也找不到一个干净的湖泊,几乎没有一个大中城市能呼吸到符合世界标准的 空气,世界上十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八席之多;所吃的大部分食品,已不 是有没有污染的问题,而是污染的程度有多高,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谈水色变、谈空气色变、 谈 吃色变,或者讲,污染已成为我国人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给我国人民 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肠胃道疾病等,近年来一直呈上升 趋势,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据有人计算,近年来,我国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已超 过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部分(据2001年4月21日晚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道,生态环境损 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它远远超过当年7.8%的增长部分),这也就是讲,从社会总财富的 观点看,近两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负的。随着生态环境积累效应的发挥、乡镇企业的 继续发展、技术进步跟不上环境保护的要求等,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在总量上会继续扩 大。可以说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部分,已抵消不了环境与资源损耗的代价,经济高增长, 是以牺牲更大的环境价值为代价取得的,从而这种增长是得不偿失的,它将会严重阻碍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状况,已使得我国不进行发展方式的转换,经济发展就无法 持续下去。正由于此,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发展方式的转换一定会导致经济形态的转换。因为发展方式的转换意味着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不同要素之间作用的重大变化,而不同要素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变迁,是决定经济形态变 化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发展方式的转换一定会伴随经济形态的改变。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换,就必须同时进行经济形态的改变,即必须由传统的工业经济转换到知识经济。显 然,这对我国来讲,意味着经济形态的一次跳跃,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三、三个转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于当今世界正进行的长波转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笔者持谨慎的乐观态度。由于要同时 进行两个长波的爬升,社会需求巨大,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如30年左右,经济增长速 度会较快,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会缩小,甚至在20年后,会成为欧美等国强劲的竞争 者。但在此之后,由于创新能力弱,因此会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又一新长波中落后,这正如 当今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一样。
但如果不是从单纯的长波转换,而是从三个转换统一的角度看,那么这种乐观情绪,显然 要打很大的折扣。如上面讲到的,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都是十分严峻的,这种严 峻性是迫使我国提前进行发展方式与经济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从世界性的经济发 展情况看,自然资源贫乏并不是阻碍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关键的是人力资源 。一个社会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即使其自然资源较贫乏,仍能通过世界性的资源交换取得较 快的经济增长,并在世界性的利益分配中占有有利的地位,这正如德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情 况一样。建立在人力资源基础上的技术进步,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资源短缺这个矛盾的, 这也同时是三个转换的目的之一。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雄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恶劣 的自然环境或贫乏的环境资本,也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间的资本转换来改善的,西方发达 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没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恶化,反而得到一定改善,就 是这种资本转换的结果。因此,如果我国有较雄厚的人力资源积累,那么自然资源贫乏与环 境恶劣就不一定会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最致命的因素。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我国的资源 资本与环境资本贫乏的基础上,我国的人力资本同样贫乏。如我国缺乏专业训练的简单劳动 力占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人口的比重则很低。在这方面形势更为严峻的 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落后,应试教育支配着我国的教育,所培养的人的创新能力弱,同时,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并且使用效率低下,这些会严重阻碍我国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在这样 的基础上,我国是难以同发达国家在世界性的资源市场上竞争的,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在今后 相当一段时间的世界性经济分工中,仍必须从事以中低档物质产品为主的生产,而这些生产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是巨大的,因此决定了我国该时期的资源短缺会继续加强, 生态环境难以有质的改善。这些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将是十分艰难的。
由于经济的二元性和不同长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在整体自然资源短 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此过 程中,东部地区由于进行长波转换,再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减弱,同时这些 地区有较雄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可进行不同资本间的转换,因此这些地区的生态 环境会在此过程中好转,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也会减轻。与此相反,中西部地区 ,则会在我国正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因大量接受东部地区那些严重消耗资源,从而 污染环境的产业,而出现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也会加强。 我国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严重影响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质量,因此如何在经济转换和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不同变化中 ,防止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及对东部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关系中华民族长久发 展 的关键因素。
虽然知识经济为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甚至跳跃提供了机遇,但总起来讲,挑战要 大于机遇。从构成经济形态转换的这次长波来讲,它使我国可以进行产业结构的跳跃式提高 ,而知识经济中的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全民族的文化 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它将使这一艰巨任务变得更简捷。但与这些机遇相比,挑战则更为严 峻。因为知识经济的生产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劳动力质量普遍提高基础上的,因此 这种基础上的产品生产,有很高的附加值。同时人们知道,存量资本的市场价值,并不是以 它现有的重置价值或者帐面价值来衡量的,而是以它未来的盈利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在未来 的知识经济中,那些以生产知识产品为主的产业,显然比目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具有更强 的竞争能力。正是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产生只有20年左右的微软公司,其市场价值竟 位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说明虽然以传统统计方式衡量的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我国的 资本积累率也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我国进行的是以物质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生产 ,技术水平又明显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教育投入少或人力资本积累率低,因此在世界经 济 中,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有可能扩大而不是缩小,人均绝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则 可能更为明显。同时贸易状况也可能会不断恶化,包括人力资本积累在内的总积累率则可能 要低于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我国正为完成工业经济任务 奋斗而形成的国际分工中,有可能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低劣化和在技术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 严重依赖,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这种分工对后进国家的不利影响,将可能大于目前。 随着我国的金融活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在技术等各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的我国,受到这种 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加强,因而我国的经济安全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然而,与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不利影响相比,笔者认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或 挑战,是来自内部的两极分化。上面讲到,我国正在为完成工业经济的任务而努力,工业经 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资本积聚和生产 集中必然会产生人们之间在资本分配或生产资料所有权方面的两极分化。如果政府不进行强 有力的收入再分配,这种生产资料所有方面的两极分化结果,必然是产品分配的两极分化。 无论是从三种转换的哪个方面看,我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中国经济的 发展趋势会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地解决上面指出的这些问题和挑战,即 能否有效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换,从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 使生态环境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得到明显改善;能否大力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好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能否进行强有力的教育投入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我 国人民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等等。只有同时处理好这些关系, 中 国经济才真正具有光明的未来。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