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数学教学16年,深切的体会到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体会学数学的快乐是我们数学教师教书育人之奋斗目标。快乐学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去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情感与思维的一种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也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与数学“谈恋爱”,真正感受到学数学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呢?本人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更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这不正是寓教于乐之真谛吗?
学生有兴趣就有快乐,有快乐就有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快乐,就要从课堂导入着手。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真正做到教育人性化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道理,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不是木偶人,不是雕塑。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被别人赏识。
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没关系,相信你认真听别人讲后你会明白的。”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体会到了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本人2014年作为贵阳市数学教师代表之一去广州参加学习培训时,曾听过一位教授的一场讲座,至今印象深刻。他说:“人天生对美的东西就很眷顾,音乐老师玩声音、节奏,关注旋律,学生天生就喜欢,甚至不用老师教,自己跟着电视、网络等都在学;美术老师玩色彩、线条,讲究搭配,这很直观,是一种视觉美的享受;体育老师玩肌肉、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瞧篮球场上多少学生在为体育健儿们鼓掌、喝彩;语文老师玩言语、文字,关注人性、情感,听语文老师朗读课文多浪漫、多深情,简直就是一种听觉美的享受;英语老师玩时尚,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很前位,学生从他们那里总会获得新鲜的东西,学生很喜欢他们;物理、化学、生物老师玩科学实验,关注自然、物质现象 ,一做实验学生就很好奇,总是聚精会神的关注”。你看,这位专家教授讲得多好!
而我们数学老师玩的却是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模型结构,这些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那么我们数学老师又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学数学呢?答案只有一个,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师本身要“好玩”,要有良好的形象魅力(比英语老师更“洋气”、比语文老师更激情、比音乐老师更感性……),尽量具备让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乐观、阳光、风趣、幽默、宽容、与众不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上学期清镇二中的彭贵川老师送课下乡到我校,他和学生是很陌生的,开课前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印象非常深刻,他问学生你们知道姚明吗?学生大声说知道。他又说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学生马上说他是我们国家的篮球明星。就在学生沉浸想关于姚明的事时,彭老师抛出一个问题那你们认识彭贵川吗?学生一下懵了,大脑里马上搜索彭贵川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呢?他是干什么的?教室顿时非常安静,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彭老师,彭老师感到时机成熟了,非常淡定的宣布我就是彭贵川,是清镇二中的数学老师,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彭老师幽默的语言立即吸引了学生,学生认为这位老师不简单,很愿意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果然整节课学生的注意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度也很高,教学达到预期效果,这节课不但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我们观摩课的老师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此外,快乐学数学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数学考试要简单,要让学生树立自信,有成就感!数学考试不应一考就考倒一大片,不应全班只有1、2个学生及格,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厌学数学,势必会将学生推离我们。我认为学生会什么就考什么,以基础性题目为主,不会不考;一次考试应有80%左右的题为基础题,考下来应达到80%左右学生及格。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学生感到学数学简单了,比其它科好学了,轻松又好玩,就会吸引更多学生爱上数学,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数学的目的。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做到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打造数学这门学科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论文作者:池霞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老师论文; 快乐论文; 兴趣论文; 的人论文; 清镇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