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进行到底--浅谈德育工作的一些体会论文_周金辉

将“爱”进行到底--浅谈德育工作的一些体会论文_周金辉

湛江市第九小学

【内容提要】德育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而又复杂的工作;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天职。教师要把握好的前提、根本、关键、源泉、用真城的爱、无私的爱打动、感化学生,关爱学困生体现在宽严相济之中;显露真爱;体现在心灵沟通之中,教师要充满爱的力量和懂得爱的艺术,将心比心,以爱换爱,予以尊重,才能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师;真诚;无私;爱;学生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述一段应聘当教师的求职故事:招聘过程中,校方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先喜欢你的学生还是让你的学生先喜欢你?请选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必须首先喜欢我的学生!因为,作为老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前提。”说到这里,当老师的我们会交出怎样的答案呢?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在这里之所以要讲这个事列,主要还是彰显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要失去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爱的前提:用真城的爱打动优等生

爱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的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启师,呼其师”的境界。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思想纪律言行举止心理等其他方面,表现好的孩子有很多,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这些表现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大多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适当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很难承受得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注意了相机行事,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误、也有过失的时候,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我们班的副班长,他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后来我在评价他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认真的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的更有感情。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他,他又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为了让他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他谈话,告诉他当班长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改掉了毛病,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二、爱的根本:用无私的爱感化学困生

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都很厌烦,很头疼。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学困生。爱学困生比爱优等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是无私、公平的!如果我们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学困生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挖苦他们,那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要让他们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更要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善于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学困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他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说,行为习惯也不好,总是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可能就掉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要求回答问题,对于他只要能把最简单的问题回答了,不管对与错,我都引导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产生了学习动力。但是,最难改的还是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下课他总会第一个冲出教室,一上课他又最后一个回到教室。上课之前总会有同学告他的状,别人做游戏他给别人捣乱,经常惹是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没过几天又旧病复发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光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体育,于是就利用业余时间让他与我比一比,看谁跑得快,看谁出色。如此反复不断做他的思想工作,这样,不但让他改变了以前骄傲自满的缺点,而且还培养了他的特长。

三、爱的关键: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他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地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学困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他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征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他们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我班有4个男生,被班上其他人称为“4大金刚”!主要是他们的行为纪律差、学习差、思想落后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虚心听取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其中更有一位学生比较懒惰,不能完成作业,成绩差,书写不认真等。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恶习,我及时帮助他指正。但过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这时,我就与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进对策,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没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改变了许多,书写认真了,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勤快了。虽然他的进步不太大,但还是跟上来了。

四、爱的源泉: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作家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情商上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与同事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刚开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教师就极不耐烦的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这样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吗?能换取学生的爱戴吗?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

曾经我碰到这样一个学生,由于这个学生经常违规乱纪,散漫成性,懒惰成习,惹是生非。以往带班的老师历来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该生心里这道防线成为与老师交往的鸿沟,从而以更多的犯错来对抗、回报老师。在这种种师生情感的强烈对抗下,老师的严厉批评、指责已经失去了作用。这个时候,我认识到并了解到了这一切情况后,从一开始,就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处理。当我第一次与该生见面时,我将两把椅子靠近,与这位学生并排而坐。从这一谈话的形式上的改变,让学生明白我的真正用意:我明白你的心思和困惑,你希望得到老师平等对待,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后来,这位学生很喜欢与我沟通,下课一有时间就找我聊天。慢慢地。他变了,恶习改变了,心境开朗了,并能在班集体活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不再与老师对立,而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充满爱的力量懂得爱的艺术,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是极复杂的工作,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才能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林母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2.陶行知的《奉献》。人民教育出版社

3.戈尔曼的《情商》。中信出版社

论文作者:周金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将“爱”进行到底--浅谈德育工作的一些体会论文_周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