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命的真谛——谈在《生命论文_吴鲜宁

探寻生命的真谛——谈在《生命论文_吴鲜宁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 321300

一、轻生言语频现,急需生命的教育

事例1:小李是个慢性子。每天面对一门又一门学科的作业,小李觉得厌烦无趣之极。她偶尔会向妈妈发脾气:“不如去死!”;事例2:一大早,小徐闹着不想上学。爸爸反映,小徐之前就曾多次表示上学没意思,生活没意思。

孩子们进入四年级后,类似的事例接二连三地出现,频率之高,不能不引起我的警觉与思考。四年级的孩子即将进入情绪波动大、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容易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放弃自我,伤害他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和可贵,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迫在眉睫。可巧,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命”,正是渗透生命教育的绝佳载体,我喜不自胜,就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生命 生命》,我和孩子们一起探求生命的真谛。

二、名言诗词引路,踏上探寻的旅程

从孩子们背诵积累的仓库中精心挑选了几句关于时间、关于生命的诗词,让孩子们读一读并说一说感想。孩子们有的说生命短暂,有的说生命可贵,有的说活着要有意义……这些话语都是我所期望的、需要的答案;但,这又不是我所期望的、需要的答案。因为,孩子们只是泛泛而谈,平淡无奇的语气中不带一丝丝的波澜,就像在聊“今天天气哈哈哈”。不过,不急,探求生命本质的旅程刚刚开启。

三、研读典型事例,发觉生命之可贵

我们开始潜心研读三个生命事例之一——飞蛾求生。 我们一次次地朗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寻找飞蛾强烈求生的细节,通过换词法、删除法,用心品味“极力”“鼓动”“跃动”带给我们的震撼。孩子们角色扮演飞蛾,为飞蛾代言,喊出了九死一生之际渴望生命继续、至死不放弃希望的决心。是啊,千钧一发时刻,求生的欲念总是喷涌而出,无论人、无论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情不自禁发出地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慌,正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了解、认识过程。一个人,有了自我认识,才有可能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的约束。

飞蛾终被放生,我抛出一个问题:飞蛾逃过一劫,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引导孩子们比较飞蛾与人类的寿命长短。4-7天和100多年,这是多么悬殊的对比啊!即使生命短暂、渺小,它也要顽强抗争, 谁能说这不是伟大的生命呢?孩子们发出了敬畏之言。这敬畏,也是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认同、珍重。

生活是教育的不竭源泉,教育和生活是难以区分开来的。孩子们当前出现的成长困惑,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呈现了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小小故事(事例1),请孩子们角色扮演知心姐姐对小李说几句话。孩子们认为,作业的无趣在即将灰飞烟灭的绝望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更不值得放弃自己的生命。孩子们在疏导他人心理之时,又何尝不是在心理暗示自己呢?只有一次的生命,即使再卑微,也应该好好珍惜!再艰难,也要顽强地生活下去!

四、联结生活体验,感悟生命之顽强

诗歌是有生命的语言,诵读抒情诗,是直接告诉诸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方法之一。我把文本精髓改编成诗歌:

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瓜苗生长的不屈;生命是心脏跳动的震撼。

读着一行行诗化的文本总结,孩子们思索着生命的其他存在方式,他们从生活记忆中发掘出许许多多顽强的生命:破壳而出的小鸡;枯木抽出的嫩芽; 野火烧不尽的小草;废墟下伸出求生的手……我引导孩子们看看两步远的同学,看看我们每天在练习的跳绳活动,孩子们很聪慧,一点即通。

五、指导文学创作,赞叹生命之美好

文学创作带有神秘色彩,它是一把精致的钥匙,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还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本单元习作训练主题也是“生命”,我打算通过文学创作使阅读中的获得植入孩子们的大脑深处。

如何写这样的习作呢?关于生命的存在现象,我们在阅读中已经交流得比较充分,内容具备,只欠东风——写作方法。我把文本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放在一起,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总结归纳了作者的行文结构:先写看到的现象,再写由此现象产生的感想。根据这种写作支架,分层设计,进行片断训练,用文字记录对生命的观察与感受。

精准扶贫成功后,给孩子们提供两种组织材料的构思:或模仿文本,采用“提出问题-——三个事例——回答问题”结构;或一事一议。孩子们下笔即洋洋洒洒,没有一个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的。

言为心声,书面表达比之口语表达,多了细腻、讲究、贴切、生动。从孩子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了生命中所蕴含的千姿百态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看到了生命的独一无二、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赞叹。我想,“生命”主题的阅读与习作,是对孩子们生命活动的关怀,这个学习过程也是孩子们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六、重读名言诗词,展现生命的姿态

结束本文的阅读与习作交流,我们回过头再读那些导入新课时呈现的关于时间、关于生命的名言诗词,我看到了坚定的眼神、振奋的神情、听到了似有所悟的声音。每一个生命似乎都在闪闪发光,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此刻,我们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汪国真的诗——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论文作者:吴鲜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探寻生命的真谛——谈在《生命论文_吴鲜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