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摘要: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党的发展史上历来为党多重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十分注重党的政治领导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党的政治领导都进行了开拓,为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积累了经验,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领导;经验
在党的政治领导问题上,邓小平不但强调了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性,更为了实现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进行了实践上的探索。“文革”结束后,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邓小平重新出来主持工作,从政治的高度着眼,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把党的政治领导提到更高的位置。面对新时期的任务和使命,做出了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的论断,这更为新时期党的政治领导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一、科学地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从已有的历史事实和实践来看,其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党的政治领导的成效。党的事业的发展过程已经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党的政治领导就有力。换句话说,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确的政治路线源于对社会基本状况的科学认知和把握,尤其是源于对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科学分析,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建国后,尤其是“文革”中“左”的方针带来的严重危害,提出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给处在徘徊时期的中国确立了正确的定位。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由此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始终不渝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是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这一理论的提出和确立,为制定基本路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正确政治路线的制定,还源于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这一问题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通过深邃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新的理论概括,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这一理论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一里理论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顺利进行。邓小平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和当代中国国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思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问题。基本路线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成为党在新时期所要坚持和实行的政治路线,为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奠定基础。
二、及时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对整个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种判断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作出的,是邓小平长期思索后得出的结论。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表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正确的前提和基础,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党的思想路线还是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的保证,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贯彻就无从谈起。同时,思想路线也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基础和保证。进入新时期伊始,在政治上,“左”的指导思想还束缚人们的头脑,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在党内盛行,人民的思想仍然处于一种僵化半僵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全党拨乱反正的关键,提升党的政治领导的关键,就是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抓住和抓好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邓小平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解决了“文革”后一系列的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批判“两个凡是”和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中,根据中国的实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不但如此,他还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拓展了思想路线的内容,肯定了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条式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造成的,还会脱离实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党的政治路线难以正确的实行,党的政治领导难以提升。
三、在实践中着力抓好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强调抓住主要矛盾,在组织路线的问题上,也同样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政治领导和政治路线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这点早就被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证明了的,可以说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因此,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政治路线确定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前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方针,这一方针是党关于德才兼备干部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既包括了“德”的要求,也包括了“才”的要求,赋予了德与才新的时代内容。为了贯彻“四化”方针,邓小平大力破除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用人理念,尤其是破除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特别难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改革了干部人事制度,为践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升政治领导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政治路线,实现和提升政治领导,离不开维护党中央权威,也离不开民主集中制。我们党历来都强调民主集中制,进去新时期尤其要坚持民主集中,可以说,维护中央权威是形势发展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邓小平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他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维护中央权威,给全党以合理科学的阐释,他还回答了如何维护中央权威等重大问题。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命题是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而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治领导自然包括在内。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文革”之后复杂的局面,邓小平就指出:要有统一领导,要有权威。要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尤其是在实现和提升政治领导上更要求中央要有权威,党的政治领导离不开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一个党不集中不行,如果没有中央的和各级党委的集中领导,这个党就没有战斗力。”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也是关系党的政治领导的事情。
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邓小平还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提出制度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开创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风建设的新路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和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确保了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论文作者:蒋博宁 倪博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政治论文; 领导论文; 路线论文; 思想路线论文; 这一论文; 正确论文; 新时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