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格纳德#183;德赛“生成”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探析论文,纳德论文,梅格论文,德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13)04-0024-06
梅格纳德·德赛①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阵营中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他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分析,重新审视自由主义经济观的积极作用,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把握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的经典视角,尝试构建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来解决资本主义的困境。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意味着一个既平等又富裕的社会秩序,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社会,资本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它的现实灾难。当然,其前提是资本主义本身要发展到一个高度。在德赛的思想中,社会平等不仅包括政治平等,还包括消除了剥削的经济关系上的平等。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民主原则的政治平等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为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对于社会主义的憧憬,德赛首要关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能否实现积累和增长,这是一个阶级关系、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变化和社会主义理念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也是一种关于新的经济关系不断“生成”的社会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颇具特色。这里加以初步探讨。
一 阶级共生为实现社会平等提供了动力储备
从阶级关系的角度出发认识资本主义,在各种左翼学说中曾经一度沉寂。从客观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20世纪后半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社会结构也表现出新的面貌,引起了人们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构成的普遍质疑;从学术研究来看,传统的阶级理论偏重于阶级之间的斗争趋势探讨,对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没有找到有效的逻辑途径。但是,关于阶级关系的论述是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相关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理论。所以,从阶级关系方面出发观察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中一个亟待创新的领域。德赛以阶级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两大阶级在斗争基础之上存在着合作共生关系”这一观点。
德赛认为,阶级分化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资本主义排除了等级制的封建束缚,恢复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在政治平等上取得了进步,使得人与人拥有自由订立契约的权利,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阶级垄断,这种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在经济关系上并不平等。对德赛而言,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劳动力价值是由先在于劳动者进行的具体工作而独立地被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阶级关系决定劳动力价值。但是,在可见的层面上,劳动者跟资本家的交换关系是以工资的形式被表达出来的。这一点使大部分马克思的批评者和辩护者产生了一个误解,即劳动力价值与工资率是一致的,而且坚持认为在马克思的模型中存在着一个线性的生活资料的实际工资率。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只能维持生计的工资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控诉;而对于马克思的反对者来说,这种线性的维持生计的工资并没有被经验数据所证实。德赛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能反映出马克思的本意,最重要的是:“实际工资的真实变化过程既不依靠自动决定也不依靠机械的劳动者生产力的提高。它是随着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同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进行斗争而改变的。这些斗争包括工会的发展壮大、罢工、影响立法、政治行动等,它们是决定实际工资的最重要推动力量。”②
为了证明这一点,德赛进一步论述到,由于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资本有机构成来表达的,而资本有机构成充分反映出两个阶级之间的对抗性斗争。当资本家与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相遇时,在劳动力价格的决定上会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资本有机构成”这个概念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维度上。对于利润率来说,“阶级内的交易决定了资本有机构成可以降低利润率而对抗性的阶级斗争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③所以,在可见的层面上,工资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部分,一部分是通过阶级斗争从利润中回流到工资中的部分。最终,“利润仍旧来源于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却没有全部成为利润”。④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通过互相斗争分享了利润,这是一种围绕着利润分享而展开阶级斗争观点。
带着这样的观点,德赛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以来存在的阶级斗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英法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的状况,但却并没有发生工人阶级左翼革命。这段时期,英国工党仅上台执政两年就因不能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而下台;在法国,社会党实行了带薪休假改革以改善工作状况,但是却以这届政府的倒台而终止。德赛认为,这种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被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所拒绝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带有体制性的原因:“绝大多数工人阶级优先选择——现在是合法的选举——要坚持一种可能的改良的资本主义:一种尽管存在着不公平与剥削,但却提供工会权利的体制。”⑤到了二次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它的生产力发生了爆炸式增长。这个时候的美国,大量人口向制造业转移,农业也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就业状况良好,工人阶级享受到了有休闲的生活,他们拥有住房、汽车,他们的下一代也拥有更好的教育水平,社会学家开始发现了中产阶级化的工人。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状况是制造业衰退,利润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产业、新的服务业、金融业等方面。传统的工人阶级正在收缩,一种新的由白领职员组成的混杂集合体正在取代无产阶级,以至于左翼政党也不得不与这部分选民妥协。
德赛认为,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具有选举权的工人阶级被资本主义所赎买。民主赋予的权利可以将工人阶级进行工资谈判的力量推进到一定的高度,达到同资产阶级分享一部分利润的目的。但是,如果工人阶级的这种力量威胁到资产阶级的盈利能力,那么资本就会撤回或是转移。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两大阶级之间存在着这种长期互补的需求,而这种互补却是建立在它们互相斗争的基础上。在德赛看来,“如果工人与资本斗争所赢得的结果不是废除资本主义,而是资本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甚至最终只能强化这种互补”。⑥与资本的斗争被限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不仅会伤害到资本的盈利能力,而且工人阶级本身也会成为受害者。德赛认为这是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历次无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状况。
实际上,马克思在描述两大阶级之间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时,也并未僵化地看待两大阶级的划分。他虽然强调了阶级之间的斗争,但是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是时刻存在的,而且是随着在“旧社会内部形成新社会的因素”,同“旧生活的条件的瓦解步调相一致”的。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化,不仅“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而且还使得“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⑦可见,马克思在对阶级关系进行概括的时候,其立足点仍旧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条件,现实中的阶级分界线必定是模糊不清和经常变动的。这就为阶级合作和共生提供了空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缓和有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发展。
因此,在德赛看来,虽然资本主义带来了天生的经济关系上的不平等,它导致了两大阶级之间冲突的固有属性,但是,由于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对社会产品的分享,无产阶级为了自身的需要,对抗性的阶级斗争必须要得到缓和。在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化解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于他们在收入中应得份额的斗争。蛋糕正在增加,即使所得的份额是一样的,或者甚至有所减少,你也可以吃到更多的蛋糕”。⑧两大阶级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得到了政治权利上的保障,同时又被它所限制,其目的是动员整个社会为产品积累而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来的阶级之间界限模糊、工人阶级中产化等现象,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财富增长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为了保证获得利润而采取的自我调整。未来两大阶级关系如何调整,并没有人能够做出预言,但是在目前,阶级共生的确保障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继续发展。如果说攫取利润是资本主义发展动力的话,那么也可以说现在阶级之间基于利润的分享与合作为将来实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进一步变革提供了动力储备。
二 市场自由是实现社会制度转型的重要途径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财富的极大积累,但是它依然依靠着经济关系的不平等而运转。由之,需要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秩序来扭转这个状态,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富裕。然而,历史在这里又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吊诡之处:“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⑨德赛同样认为,没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便没有社会主义的出现。一个自主自发的市场是促进资本主义积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秩序的保证。
德赛用马克思在1848年废除《谷物法》讨论中的观点作为证据来说明以上观点。他问道:“在工人们眼里,关于粮食的自由贸易,例如《谷物法》,应该不应该废除?”⑩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倾向于废除《谷物法》,他的回答并不是着眼于一种感情因素,比如说工人的境遇会比废除《谷物法》之前更好,而是因为它会带动进一步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这个妨碍自由贸易法律的废除,食物短缺、高地租等对于积累的妨碍都会被消除,英国的资本主义也会发展得更快。资本主义创造积累的能力是同自由贸易或自由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自由交易的市场,那么资本主义也就谈不上创造财富。
在这里,德赛显然继承了自由主义的衣钵,他将马克思列为古典自由主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还将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最著名的一段话作为他自己看法的注脚:“全部论证可以归结如下:自由贸易提高生产力。假如工业在增长,假如财富,生产力,一句话,生产资本,扩大对劳动的需求,那么劳动价格即工资就会增高。资本的增长是对工人最有利的状况。”(11)德赛说道:“《资本论》第2卷讨论的模型就好像是亚当·斯密的观点进行了一段历史的旅行。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表达出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12)所以,由于自由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本身是一个自组织的有机体,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在其中发展和积累、不断发展着的阶级关系的不平等,就是资本主义最自然的表现。对于德赛而言,废除了封建约束的自由市场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关系的不断演化两个方面推进了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是资本主义之所以具有活力的原因所在。
自由市场第三个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了将剩余价值实现为利润的场所,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能够在其中周而复始地循环运作。德赛提到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的内容时说,马克思在第1卷提供了一个周期性增长的古典模型,其中并没有涉及利润率下降问题;在第2卷提供了一个两部类均衡增长的模型,并带来了所谓的“转化问题”;在第3卷中马克思则描述了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马克思从来也没有将这三种线索汇集到一个单一的理论中去描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长期趋势。(1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出平等交易之下的不平等阶级关系,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积累的秘密,至于流通流域的价格问题,不是劳动价值论的着眼点。(14)然而,德赛认为,“实现问题”(转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商品不单单由劳动生产,它还必须被出售,剩余价值必须作为利润来‘实现’……如果不出售商品,剩余价值只是想象的,是没有实现的,因而对于劳动的剥削就是空的”。(15)所以,在德赛眼里,虽然马克思从分析劳动力市场出现到建构劳动价值论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了自由市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就不能积累起来,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也会停步不前。要想使社会主义出现的条件成熟,德赛主张率先发展资本主义,并且要依靠市场的自由发展。
为了说明这一点,德赛回顾了20世纪俄国革命期间的经济政策。俄国革命胜利之后,列宁认为最急迫的问题是发展国内的工业部门,以便使俄国能够迅速赶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这个时候,列宁仍然认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进步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中市场的角色和价值规律如何应用也还是列宁眼中的重要问题;自由贸易被视为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它可以在工业部门和农民之间调动剩余。但是,当时俄国的国内外情况并不允许列宁像西欧早期那样按部就班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由市场政策’的接受不是一个技术选择,它是一个政治选择,因为在内战期间,政府不可能负担得起这样一种政策”。(16)列宁最终退回到集中管理经济的模式。
20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在1929年,西方经历了长期快速增长和繁荣之后,资本主义从看似循环增长的轨道上突然跌落到大萧条之中。人们开始对自由贸易充满了恐惧,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试图挽救国内经济,其表现的顶点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救助方案。虽然凯恩斯创造出的调节工具在对付失业(劳动力市场)和刺激复苏方面的确有效,但是却极大刺激了通胀。当失业和通胀同时并存的时候,人们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对市场管制的反思和解除壁垒的政策又流行起来。通过市场借款代替了钞票印刷,出售公共财产(私有化)帮助提高市场活力,等等。对自由市场的依靠通过新自由主义这个形式重新表达了出来。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德赛认为资本主义仍旧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过程,他总结道:“人们可以认为,正是资本主义的不发达,才允许和支持对市场进行实质性的干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将摆脱而不是加强这种限制。”(17)德赛对自由市场发展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实现场所,因为自由市场的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实现积累,其中也孕育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对自由市场的限制不仅仅是诸如货币政策或是财政政策这类一国之内对市场的限制,还包括了对资本全球流动的限制。后者正是德赛针对社会主义理想的第三个立足点。
三 全球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过程
德赛在评论列宁与民粹派的论战时谈到,后者反对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他们认为这会为俄国带来悲惨的境况: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肯定会打破原有的农民公社式农业结构,破坏手工业,带来贫穷。俄国大众的购买力也会收缩,俄国本土资本家们不会指望着在国内市场上出售他们的产品,资本也会流向国外。对国内市场的收缩和资本流失的预期使民粹派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的发展必将只是一场幻觉。(18)德赛不同意民粹派的观点,主要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资本的增长潜力同它的缺陷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这种增长能够带来的社会发展。对这一点的忽视,使他们没有看到全球化是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过程。而对全球化的提示,从卢森堡开始就已经出现。
在德赛看来,马克思两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模型是一个资本主义内部经济循环的模拟。而卢森堡为这个模型加入的第三部类,它能够吸收剩余产出,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产品的实现服务,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多的说明。它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是说明了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依赖性。不发达地区是发达资本主义的原材料产地和劳动力来源,发达地区则是消费市场,尤其是能够消化第一部类的机器产品;而不发达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则降低了不变资本的成本,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更好地利用增多了的不变资本;非资本主义地区不仅本身提供廉价劳动力,它们还能提供廉价的生活资料降低劳动力价值。(19)德赛认为,卢森堡的第三部类所依靠的正是对外贸易,即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正在初步形成,它将资本主义体系和非资本主义体系连接在了一起,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卢森堡从这个方面很好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视野,它实际上说明了当时欧洲各个社会民主党在一国之内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局限性。
德赛将卢森堡的第三部类的另外一个作用与凯恩斯的救助方案联系在一起。(20)卢森堡的第三部类指的是一个军事工业部门。它不需要将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因为它的产品不被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所接受,而政府则可以用税收来平衡这个交易;但是第三部类却可以吸收第一部类的机器剩余,促进马克思那里实现问题的解决。如果第三部类被扩展成一个纯粹消费部门的话,那么它就与凯恩斯的公共投资政策有了相当的吻合之处。凯恩斯通过公共支出创造了控制和调节私人资本与储蓄的工具,帮助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得到实现。但是,凯恩斯的公共工程虽然可以将剩余价值实现为利润,却对利润率的提高帮助不大。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施,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现了充分就业。但是,公共部门就业的增加必将加大政府开支,而这些部门又不生产任何剩余价值,在这个背景下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公共部门的就业岗位会分享更多的利润,二是公共支出的增加会促成通货膨胀。因此,凯恩斯主义面临的双重问题是就业和通货膨胀对资本主义体系利润率的双重压力。
德赛对这一点的评论是,凯恩斯主义的问题出在它所针对的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在凯恩斯主义的模型中,贸易是一个‘漏洞’。资本的自由流动,会打乱甚至中断政府对储蓄、投资或者利率的控制”。(21)此外,贸易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干扰了封闭经济体系中的固定循环,还是对利润率的最好补偿。德赛在讲到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时说道:“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刻画出了两个资本主义矛盾,一是自由劳动同生产资料阶级垄断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潜力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矛盾,也即系统的生产能力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22)也就是说,凯恩斯的政策虽然在一国之内可以暂时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它对挽救利润率并无大的作为。一个封闭体系内的资本主义循环面临的必然状况是利润率的下降,那么资本为了恢复利润率,最终会向国外市场进行扩张。
在德赛这里,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恢复盈利能力,也即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的能力。当他谈到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胜利时认为,正是后者对私有化及资本管制的放松迎合了资本在全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趋势。虽然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了大量失业,但是由于盈利能力的恢复,工人阶级在西欧、北美洲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地区都对其持支持态度。新自由主义因其对竞争力的释放,重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增长机会,一国之内的无产阶级则由于可以同资本分享利润而获得利益。这同德赛强调的阶级共生关系是相一致的。
在德赛看来,全球化“是解除资本运动的管制、在信息/通讯/传输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从社会民主党和国家集权向新自由主义和意志自由主义转变等三个方面的组合”。(23)当前的全球化,不仅使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增长中获利,也在意识形态方面摧毁了历史上各种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民主社会主义,还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威权主义经济模式都被人们抛在了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复兴,即新自由主义。它将解除资本管制的政策、对资本获利的期待、消费文化、政治策略等包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面而抛向全球。
但是,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解决方案均以失败而告终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希望已经终结。全球化通过自由市场的逐渐扩张,也将资本获利的希望带到了不发达地区,而新的资本主义增长点则会使蛋糕做得更大。德赛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全球化的各种力量,正在慢慢但是确定地创建着一个世界”。(24)除了资本主义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之外,世界贸易组织等以协调利润分享为目的的国际组织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正在形成当中。
所以,德赛说道:“虽然工业高度集中和垄断权力看起来是新古典主义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但是资本主义的确仍旧停留在马克思意义上的竞争阶段”,“资本主义通过更高的生产力将自己再生产出来,马克思一直以来都是对的:在耗尽它的生产潜力之前,一种社会秩序是不会崩溃的”。(25)因此,在德赛看来,全球化现象说明的是市场的逻辑在迄今为止财富积累方面的优势,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方面的领先地位。当人们保有一个社会主义理想,期待一个既平等又富裕的社会秩序时,全球化是这个理想得以实现的必经之路。
德赛总结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经验教训,围绕着经济增长、市场发育和阶级关系调整这些主题,主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上谈论社会主义,使之拥有一个坚实的在当代条件下的现实基础。德赛将阶级关系的协调和市场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实现的新希望,期待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步成形,这是他“生成”的社会哲学思想的最鲜明的特征。
德赛从历史上出现过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方面进行了反思,深刻指出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是提升生产力水平、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动力储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短时间内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压缩到了极致,社会阶级阶层变化剧烈。德赛关于阶级合作共生的思想,主张将经济不平等的负面影响消弭在发展过程中,这对中国现阶段整合各阶层共同利益,调整社会矛盾冲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阶级或阶层关系,并最终消除资本主义剥削,这是社会主义理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当前形势下实现和谐社会理念的紧迫问题。
德赛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角度说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相结合,不断推进市场自由度,推进与全球市场在各个层次上的接轨,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手段和场所作用,从而增进社会财富积累,为社会制度转型提供通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更大程度地释放市场能量,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均具有实际的借鉴价值。
①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 Desai,1940- )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名誉经济学教授。他曾任该学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是英国工党党员、英国上院议员,是著名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②③④(12)(14)(19)(22)Meghnad Desai,Marxian Economics,Blackwell,1979,p.22,p.52,p.80,p.152,p.6,p.15,p.192.
⑤⑥⑧(11)(15)(17)(20)(21)(23)(24)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汪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82页;第333页;第241页;第110页;第198页;第231页;第198页;第223页;第322页;第336页。
⑦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500页;第366页。
⑩(16)(18 )Meghnad Desai,Lenin's Economic Writings,Lawrence and Wishart,1989,p.34,p.31,p.14.
(13)(25)Meghnad Desai,"Rejuvenated capitalism and no longer existing socialism" in Jan Toporowski,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New Capitalism,Routledge,2000,p.8,p.11.
标签: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剩余价值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政治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全球化论文; 自由市场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