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天津 301800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情况,来评价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可行性,以提升疾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38例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被观察患者均符合支架术的手术指征,并且均在发病24h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心率、血压等),并及时做好记录。结果:在所有的被纳入研究的患者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其血管的再通程度较好,血压的收缩压由手术前的(78.7±3.2)mm Hg上升到(105.3±9.7)mm Hg,舒张压由手术前的(59.8±4.6)mm Hg上升到(84.7±8.6)mm Hg(P<0.05);心率由手术前的(105.3±8.9)次/分下降到(78.7±6.2)次/分(P<0.05);手术后经测定,心脏射血功能(射血分数)也有所提高;结论: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且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使发生梗死的血管实现早期血管可以再通,对于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而介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很适合此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关键词:动脉;支架术;手术治疗;心肌梗死;休克
心肌梗死发病急、发展快,非常容易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治疗效果的求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医务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对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的要求就是我们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多观察、多研究,在工作的过程中分析总结形成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旨在减少患者痛苦,控制疾病的发展,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这种介入治疗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实现了我们理论中的所有设想,实现了发生梗死的动脉的再灌注,并形成一个相对永久的保持期限,大大提升了生存率[2]。为了研究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特以本研究加以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38例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38-79岁,平均年龄为(54.2±2.4)岁。所有被观察患者均符合支架术的手术指征,并且均在发病(出现胸痛)24h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19例在发病3h内行介入手术,11例在发病3-6h内行介入手术,7例在发病6-12h内行介入手术,1例在发病12h-24h内行介入手术。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检查血电解质、肺功能,全程心电监护,给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等常规控制方法,密切观察各项指征,如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出现心源性休克时,立即给与多巴胺静滴控制血压;出现室颤时,立即行电除颤以恢复心律)。在手术中,先由导管导丝对梗死血管进行预扩,以评估放入支架的程度,如若评估可以达到要求,即可植入支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准,调整相适应的方案,保证操作速度快、放置准,术后给予常规维持治疗以及完整的护理和监测,如:给与肝素抗凝;每4h查血气分析、生化和心脏功能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全程密切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并分类整理,作好记录。TIMI达到2级到3级;血压恢复到正常;血管动脉造影显示<20%的剩余狭窄[3];患者生存情况良好(无突发恶性情况);这些情况均表示本次介入手术治疗成功。
1.4 统计方法
本文所有被研究的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值以(`X±S)表示,差异用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观察分析发现:此次被观察的在所有的被纳入研究的患者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其血管的再通程度较好,37例患者再灌注成功,达到预想的效果,成功率为97.37%。手术后半小时,血压的收缩压由手术前的(78.7±3.2)mm Hg上升到(105.3±9.7)mm Hg,舒张压由手术前的(59.8±4.6)mm Hg上升到(84.7±8.6)mm Hg(P<0.05);心率由手术前的(105.3±8.9)次/分下降到(78.7±6.2)次/分(P<0.05);手术后经测定(4h后),心脏射血功能(射血分数)也有所提高,平均达到59.6%。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各种原因的心血管病长期衍化的一种以血管的堵塞为主要病例改变的一种疾病[4]。此病发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心脏剧痛,休息不能缓解,由于急性梗死缺血,故非常容易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
所以我们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旨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控制疾病的发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种介入治疗实现了我们理论中的所有设想,实现了发生梗死的动脉的再灌注,并形成一个相对永久的保持期限,大大提升了生存率。而且在研究中发现,支架术介入治疗副作用小,患者感染率低,且恢复好,手术的成功率较为理想,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适合在临床上处理急性心机梗死情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强,王成福,范春煜,李佳进,罗德峰,等.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J].临床应用研究,2016,22(19):38-39.
[2]赵娜,等.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376-1378.
[3]崔丽丽,黄伟剑,李晟,吴高俊,等.急诊介入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5):163-165.
[4]黄鼎三,颜光烈,陈诗泉,吴志勇,郭延松,等.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65例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81-283.
[5]廖青锁,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7,15(5):101-102.
论文作者:黄鹤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患者论文; 支架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休克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