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对土壤处理除草剂功效的影响

土壤水分对土壤处理除草剂功效的影响

一、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段凯[1](2021)在《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由于旱雀麦植株被柔毛的生物学特性及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目前尚缺乏对旱雀麦有效同时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因此,在青海部分地区旱雀麦已上升成为农田优势杂草之一。本论文以旱雀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出高效对靶的除草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能够增加除草剂效果且对小麦安全的助剂,并且确定最佳施药时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茎叶处理除草剂中,氟唑磺隆、啶磺草胺和吡氟酰草胺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依次为80.91%、78.20%、70.21%;炔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在最高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分别为57.24%、58.91%、60.38%、61.87%,对旱雀麦防除效果较差。供试的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均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2.啶磺草胺添加0.1%杰效利后,比啶磺草胺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33.98%,达到85.65%;氟唑磺隆添加0.1%杰效利后,比氟唑磺隆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23.65%,达到80.03%。3.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均表现出一定差异,啶磺草胺用量为15 g a.i/hm2时,对1~4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8.42%;氟唑磺隆用量为31.5 g a.i/hm2时,对1~2.5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1%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2.07%。4.砜吡草唑在推荐剂量下,对高原448号小麦安全;氟噻草胺对供试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啶磺草胺添加助剂杰效利后对宁春4号小麦各处理下均出现轻微药害,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和ALS活力在施药后恢复速度缓慢。而青春38号和高原448号小麦各处理下植株正常生长。

向兰香[2](2020)在《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测定方法以及常规生化方法,对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并系统研究了化合物ZNQ-17130和ZNQ-17131的杀草谱、对不同叶龄稗草的除草活性、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安全性、作物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施药适期和使用技术等,初步探讨了部分化合物对稗草的作用机理,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商品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温室盆栽法结果表明,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在50 ppm浓度下,对稗草鲜重抑制率在87.31~93.18%之间。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稗草的IC50值在1.1237~8.7341 mg/L之间,表现出极高的毒力。稗草ALS离体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ZNQ-17117、ZNQ-17118、ZNQ-17123、ZNQ-17124、ZNQ-17130、ZNQ-17131和嘧啶肟草醚对稗草离体AL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6.68、21.40、5.28、18.07、18.12、63.09和39.51μM。杀草谱测定结果表明,ZNQ-17130和ZNQ-17131对稗草、狗尾草、异型莎草、陌上菜、反枝苋、马齿苋、青葙和龙葵的除草活性很好,且对稗草有特效,在4.69~75g a.i/hm2剂量下,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均为100%,而牛筋草和千金子对ZNQ-17130和ZNQ-17131的敏感性较差。不同叶龄稗草对ZNQ-17130和ZNQ-17131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叶期~5.5叶期稗草对ZNQ-17130和ZNQ-17131敏感,6.5叶期稗草在75 g a.i/hm2剂量下对ZNQ-17130和ZNQ-17131依旧敏感,其它剂量下敏感性有所下降。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ZNQ-17130和ZNQ-17131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75 g a.i/hm2剂量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不同水稻品种株高和鲜重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水稻品种对其耐药性差异显着,绣占15和鄂荆糯6号耐药性较高,而秀水123则相对敏感。在1.17~37.5 g a.i/hm2剂量处理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绣占15、鄂荆糯6号和秀水123抑制效果不明显,表现安全。ZNQ-17130和ZNQ-17131在三种水稻和稗草之间均有极好的选择性,对三种水稻的安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绣占15>鄂荆糯6号>秀水12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60 g a.i/hm2剂量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水稻安全性好,能够有效防除田间常见杂草,对稗草、陌上菜和异型莎草的防效优于千金子,因此,ZNQ-17130和ZNQ-17131可应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于稗草2~3叶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2~4叶期,水稻3叶期施药。使用剂量为30~37.5 g a.i/hm2,用水量为600升/公顷。

施秀飞[3](2020)在《除草剂对白芨的安全性及其对共生菌根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防除白芨田杂草,对白芨及其共生菌根菌、根系土壤微生物安全的除草剂,以24常用除草剂为供试药剂,一年生白芨苗为供试作物,白芨菌根菌KB-3(荧)、G3和G4为供试菌株,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除草剂对白芨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和对白芨共生菌根菌的影响,初步探究35%二甲戊灵悬浮剂和50%乙草胺乳油对白芨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24种除草剂对一年生白芨的药害试验为了解除草剂对白芨的影响,筛选出对白芨无药害的除草剂,通过室内盆栽法,用24种常用除草剂对一年生白芨进行药害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下,50%乙草胺乳油、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氟噻草胺水分散粒剂、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0%精喹禾灵乳油、69 g/L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5%二甲戊灵悬浮剂、30%莎稗磷乳油、75%二氯吡啶酸可溶粒剂、15%硝磺草酮乳油和30%草除灵悬浮剂对一年生白芨苗无药害。2、5种除草剂对白芨及其菌根真菌的影响为明确除草剂对白芨及其菌根真菌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除草剂对KB-3、G3和G4的抑制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探究5种除草剂对白芨及其根际KB-3数量的影响。平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下,98%氟噻草胺原药、95%氯吡嘧磺隆原药、97%烟嘧磺隆原药、96.3%砜嘧磺隆原药、96%精喹禾灵原药、95%精恶唑禾草灵原药、95%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和98%二甲戊灵原药对KB-3的抑制率为-5.42%~7.75%,对G3的抑制率为-2.94%~32.05%,对G4的抑制率为-10.16%~34.55%。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下,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35%二甲戊灵悬浮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和75%氯吡嘧磺水分散粒剂对KB-3无显着影响,对白芨无药害症状。3、5种除草剂对白芨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为明确除草剂在白芨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白芨的安全性,用2种土壤处理剂和3种茎叶处理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记录白芨药害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35%二甲戊灵悬浮剂对杂草的防效高于91%,且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于阔叶杂草;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和75%氯吡嘧磺水分散粒剂对杂草的防效高于91%;5种除草剂均能有效地防除白芨田杂草,且对白芨安全。4、2种除草剂对白芨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明确除草剂对白芨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技术,分别对35%二甲戊灵悬浮剂和50%乙草胺乳油施用后3、7、14、21 d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真菌ITS1—ITS2区和细菌16Sr 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35%二甲戊灵悬浮剂1750 mg/kg和50%乙草胺乳油2250 mg/kg处理对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着影响,35%二甲戊灵悬浮剂1750 mg/kg于药后21 d显着降低了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其它时期无显着影响,50%乙草胺乳油2250 mg/kg处理在在各时期内均显着降低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35%二甲戊灵悬浮剂1750 mg/kg浓度处理对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壶菌门、担子菌门、油壶菌门未分类的真菌群落丰度无显着影响,50%乙草胺乳油2250 mg/kg浓度处理显着降低了被孢霉门真菌的群落丰度和显着提高了担子菌门、油壶菌门、未分类的真菌的群落丰度,50%乙草胺乳油2250 mg/kg浓度处理显着提高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细菌的群落丰度和显着降低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的群落丰度,而35%二甲戊灵悬浮剂1750mg/kg浓度处理对各类群细菌丰度的影响层度明显小于50%乙草胺乳油2250mg/kg浓度处理。

张志华[4](2020)在《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主要对化学除草剂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进行阐述,分析土壤质地、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对土壤处理剂的影响,并详细介绍土壤与茎叶处理剂具体施用方法。同时还要选择除草药剂的最佳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防治时期,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除草剂药效,进一步提高灭草的工作效率。

刘子荣,刘小娟,徐雪亮,黄衍章,王奋山,陈庆隆,姚英娟[5](2019)在《水旱轮作区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化学防除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筛选对江西省水旱轮作区直播油菜田高效安全的化学除草剂,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法和苗后茎叶喷雾处理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化学除草剂对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和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土壤封闭处理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的防除效果较好,其处理45 d后对主要杂草的防效分别为69.2%和59.0%,效果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和丁草胺等;苗后茎叶处理以烯禾啶和精喹禾灵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较好,处理15 d后对主要杂草的防效分别为65.9%和50.0%,处理45 d后的草情指数分别为25.0和16.7。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土壤湿度较大时对油菜出苗有一定影响,而乙氧氟草醚对油菜药害较大,不宜使用。

姚中统[6](2019)在《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已达到3544.52万公顷,而同年玉米田草害的发生面积约达2000万公顷,这使得玉米减量损失极为严重。因此,杂草的化学防治是保障玉米生产的重中之重。除草剂的使用为保障玉米生产、提升玉米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玉米田除草剂用药量不断提升,防除效果却大不如前,而且造成了玉米田药害严重、抗性杂草发生周期缩短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一些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在土壤中发生迁移导致药效不稳定、危害下茬作物种植安全并造成环境污染,用药量的增加更会使这些问题恶化。加之近年来玉米田除草剂新品种少之又少、除草剂混剂方式单一,因而,如何在降低除草剂药量同时保证除草效果,渐成为玉米化学除草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除草剂助剂研发周期短,低成本等特点,并且在提高除草剂药效、降低除草剂用量、提高对作物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切实有效地解决玉米田除草剂应用中存在的药效和污染等问题。本文通过仪器分析及生物活性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并研究了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噻吩磺隆土壤行为特性的影响以及新型助剂对于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莠去津物理性状的影响从而明确了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同时,研究了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合剂的增效作用及助剂的应用对玉米安全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新型助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噻吩磺隆的除草活性,且助剂添加量越大,增效作用越明显。(2)土壤pH值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均会使土壤中噻吩磺隆挥发量降低;土壤温度或土壤含水量升高,均会使土壤中噻吩磺隆挥发量增加。新型助剂分别在不同土壤温度、不同土壤pH值、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均可以降低土壤中噻吩磺隆的挥发量;在相同环境条件(同一土壤温度或同一土壤pH值或同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同一土壤含水量)下,随着新型助剂添加量的增加,噻吩磺隆的挥发量越来越低。(3)土壤温度、土壤pH值或土壤含水量升高,均会降低土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吸附量随之增加。新型助剂分别在不同土壤温度、不同土壤pH值、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均可以降低土壤对壤噻吩磺隆的吸附量;在相同土壤环境条件(同一土壤温度或同一土壤pH值或同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同一土壤含水量)下,随着新型助剂添加量的增加,吸附量越来越低。(4)在同一土层深度,分布在各点的噻吩磺隆浓度差异性显着。添加新型助剂后会影响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横向分布,且随着新型助剂浓度的提升,同一土层四点药剂浓度标准差越小,拟合度越好,分布更加均匀。(5)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或降雨量的增加均会加深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淋溶深度以及相同距离处的土样药剂检测浓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时,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新型助剂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土壤pH值、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均能够降低噻吩磺隆的淋溶深度及相同距离处的土样药剂检测浓度;在相同环境条件(同一土壤pH值或同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同一土壤含水量或同一土壤降雨量)下,新型助剂添加量越高,药剂的淋溶深度越浅,相同距离处的土样药剂检测浓度越低。(6)新型助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莠去津、硝磺草酮、烟嘧磺隆的除草活性,新型助剂添加量越高,增效作用越明显。(7)新型助剂可以降低莠去津药液的表面张力、干燥时间,增加药液的扩展直径和粘度。且助剂浓度越高,增效作用越明显。新型助剂添加量(V/V)分别为0.1%、0.3%、0.5%时,与对照相比,莠去津药液表面张力分别降低32.60%、37.50%、43.60%;粘度分别增加23.24%、32.16%、37.80%;扩展直径分别增加22.44%、32.95%、43.61%。干燥时间分别降低15.90%、31.52%、38.58%。(8)新型助剂可以显着提高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合剂(乙草胺+噻吩磺隆)及茎叶处理除草剂合剂(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的除草活性,新型助剂添加量越高,增效作用越明显。新型助剂添加量(V/V)分别为0.1%、0.3%、0.5%时,乙噻合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增加了10.93%、14.85%、17.55%,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增加了11.91%、13.80%、15.77%;烟硝秀合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增加了9.13%、12.16%、17.29%;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增加了8.81%、12.89%、15.78%。(9)新型助剂单独施用或是与除草剂合剂结合施用均不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且对于玉米产量亦无影响。

金福[7](2019)在《河西走廊不同土壤水分下除草剂对玉豆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除草效率,降低种植成本,我们筛选了玉豆间作茎叶除草剂。本试验于2016年在甘肃省农科院武威市黄羊镇试验场进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5种茎叶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玉豆带状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喷施噻吩磺隆第15 d、20 d、30 d的田间杂草防效与鲜草抑制率和噻吩磺隆对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别于药后7 d、15 d、25 d对大豆农艺性状与大豆单株产量进行逐步回归、通径分析,筛选出了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玉豆间作茎叶除草剂的筛选。噻吩磺隆对玉米安全,对大豆相对安全。噻吩磺隆对阔叶草防效较好,药后30 d阔叶草株防效、鲜草抑制率均大于80%。噻吩磺隆显着增加玉米产量,间作系统产量较CK增加3.7%。2.不同土壤水分对噻吩磺隆药效的影响。杂草防效随噻吩磺隆喷施剂量增加而增加,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杂草防效。25±5%土壤水分喷施27 g/hm2噻吩磺隆的杂草株防效、鲜草抑制率分别为84%、87%,较该土壤水分下喷施9 g/hm2噻吩磺隆的杂草株防效、鲜草抑制率分别高14.7%、17%。3.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增加噻吩磺隆剂量明显提高大豆药害,25±5%土壤水分加剧大豆药害,但有利于大豆药害恢复生长,然而该剂量对大豆造成的药害超出了自身恢复生长的范围。25±5%土壤水分喷施27 g/hm2噻吩磺隆第15 d,大豆叶片受害率达65%,较15±5%土壤水分下喷施相同剂量噻吩磺隆的大豆叶片受害率高10%,药后28 d大豆单株叶面积的恢复率为55%,较15±5%土壤水分下喷施相同剂量噻吩磺隆的大豆单株叶面积的恢复率高出11%。药后25 d大豆叶片受害率的恢复率为53%,较15±5%土壤水分的大豆叶片受害率的恢复率高出12%。15±5%土壤水分喷施18 g/hm2噻吩磺隆第15 d大豆叶片受害率为45%,较25±5%土壤水分下喷施相同剂量噻吩磺隆的大豆叶片受害率低15%,药后28 d大豆叶片SOD、MDA、Pn均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CK),而25±5%土壤水分下药后28 d大豆叶片SOD、MDA均未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CK)。4.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喷施9 g/hm2噻吩磺隆的除草效果较差,对大豆产量贡献不显着。喷施27 g/hm2噻吩磺隆虽然能有效提高田间杂草防除效果,但是对大豆药害较重,大豆产量较对照(CK)增加不显着。15±5%土壤水分下喷施18 g/hm2噻吩磺隆表现出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显着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1.32、1.34 t/hm2,较25±5%土壤水分分别增加2.3%、3.7%。5.影响大豆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的筛选。在药后7 d、15 d、25 d对大豆农艺性状与大豆单株产量进行逐步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大豆株高抑制率是唯一的对大豆单株产量有贡献的因子。大豆株高抑制率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大于0.7,药后15 d大豆株高抑制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987。这说明大豆增产与喷施噻吩磺隆调控大豆旺长有关系。

魏燚[8](2019)在《祁荆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荆芥系双子叶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全株皆可入药。荆芥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杂草的危害,导致荆芥的产量和质量下降。防治过程中出现的费用高、效率低等现象,是影响荆芥大规模种植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总结出一套针对祁荆芥种植的低成本、高效率、低残留的绿色防控技术,为荆芥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环境对祁荆芥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6个温度梯度,测试种子在穴盘和培养皿两种条件下的最适发芽温度发现:穴盘培养条件下,30℃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达到最大值;培养皿培养条件下,20℃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达到最大值。土壤质地(T)、有机质含量(O)和pH(P)的测定中,采用五点取样法收集土壤,测定结果显示麦茬地与裸地均为壤土,pH值均为弱碱性,麦茬地有机质含量是裸地的2倍。麦茬地更适宜种植荆芥,需要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2.祁荆芥茎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式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供试地荆芥茎枯病进行调查发现,每平方米的平均发病率达到85.08%,病害指数达到10.35,发病严重。本研究选用农益健50、坤益健50、枯草芽孢杆菌和咯菌腈四种药剂进行荆芥茎枯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农益健50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明显,且不影响荆芥挥发油含量。3.祁荆芥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式和网捕的方法对荆芥试验田昆虫进行了调查,主要是半翅目、双翅目等9个目,19科28种的昆虫。害虫种类有22种,绿盲蝽、北京油葫芦和棉铃虫发生数量较多;天敌昆虫种类有4种,大草蛉数量较多,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种类以铜绿丽金龟为主。使用辛硫磷对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进行防治,在荆芥收获期调查发现,防治效果好,有增产作用,不影响荆芥挥发油含量,且无药剂残留。4.祁荆芥草害调查及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式调查的方法对荆芥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发现常见杂草共15科22种。室内对9种苗前除草剂和18种苗后除草剂进行了筛选,其中苗前除草剂扑草净在减半剂量下对荆芥安全;苗后除草剂中精喹禾灵在减半和推荐剂量对荆芥安全,炔草酯在减半剂量下对荆芥安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扑草净剂量在62.5g/667 m2时对荆芥安全,杂草防除效果较好。5.制定了一套祁荆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选用麦茬地夏播祁荆芥,开沟后随播种撒施农益健50,播种灌溉前喷施辛硫磷微囊悬浮剂,灌溉两天后喷施苗前土壤除草剂扑草净。可有效控制祁荆芥田主要病虫草害,不影响荆芥产量和挥发油含量,在收获期无残留,明显降低了当前生产中的化学农药使用量。

霍云雷[9](2019)在《乙草胺在玉米生态系统中沉积及其与药效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作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安全、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农业生产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中,乙草胺(Acetochlor)是东北玉米农田常用土壤封闭处理酰胺类除草剂,主要应用于玉米、大豆、油菜等旱田作物,芽前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性杂草。随着乙草胺的大量使用,诸多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出来,由于自身或其降解产物有可能危害非靶标生物,使用不当将会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后茬敏感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有害生物群落演替单一、抗性杂草增多、农药用量加大、残留污染与药害重,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研究了乙草胺在玉米种植体系中靶区沉积量与消解规律。探讨了不同施药量下农药沉积规律与药效关系,确定了对有害生物防控最低有效剂量,明确了农药施用量-靶区沉积量-防效三者之间关系。同时,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初步确定乙草胺降解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了农田黑土中不同浓度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有关部门提供精准的生态环境效应数据及为乙草胺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保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乙草胺在玉米种植体系上沉积量与药效关系。根据乙草胺登记浓度,本研究设不同田间施药剂量,于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分别在不同时期采取土壤、植株样品,测定土壤和植株在玉米种植不同时期沉积量与消解规律,同时在施药后40 d调查乙草胺对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照农药推荐施用剂量设置乙草胺施药有效浓度为675、1012.5、1350、2025 g/hm2,在吉林地区两年土壤中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6331.824 mg/kg和1.9284.307 mg/kg,在两年植株中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910.316 mg/kg和0.1870.478mg/kg。随着施药时间增加,土壤中乙草胺沉积量逐渐降低,其两年在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6.811.7 d和8.39.9 d,40 d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乙草胺在植株中半衰期为3.85.1d和5.46.0 d,30 d降解率也均达90%以上。收获期各浓度处理均未检测出乙草胺残留。施药后40d在吉林两年土壤中乙草胺沉积量分别为0.0170.154 mg/kg和0.1580.202mg/kg,当施药浓度在1350 g/hm2以上时,40 d对马唐、稗草和狗尾草等主防杂草的总防效均达90%以上。(2)环境条件对玉米田土壤中乙草胺降解因素的研究。进一步评价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的持效性,明确不同环境因素对乙草胺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吉林省玉米田三种典型农田土壤(黑钙土、草甸黑土、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含水量、不同温度以及添加其它除草剂条件下的降解规律,初步探究影响乙草胺降解的外界因素。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乙草胺降解速率加快。温度对乙草胺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在草甸黑土中,当温度从5℃增加到35℃,土壤半衰期分别由44.6 d缩短至13.2 d。乙草胺在土壤中降解速率快慢与土壤含水量也有一定关系,随着含水量增加降解速率加快,当土壤含水量从5%增加到20%时,半衰期分别由原来的25.6 d缩短至14.7 d。加入不同浓度莠去津对乙草胺降解速率无明显影响,说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温度和含水量有关且呈正相关趋势。(3)探讨了农田黑土中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明确了乙草胺在黑土环境中的微生物效应,揭示乙草胺在黑土环境中的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乙草胺处理玉米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玉米田黑土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土壤处理714 d各浓度处理对土壤细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30 d仅有最高剂量(2025 g/hm2)对细菌有抑制作用,45 d后抑制作用得以缓解并逐渐趋于对照水平。施药后7 d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0 d后真菌数量恢复正常水平;放线菌对乙草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施药后7 d,随着施药量的增加促进效果加强,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同时研究乙草胺对土壤酶影响,各处理浓度对过氧化氢酶没有显着影响;对土壤脲酶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作用而低浓度抑制效果并不明显,30 d后抑制效果逐渐恢复,各浓度处理恢复对照水平;对土壤脱氢酶的作用效果随施药浓度增加,促进效果越大。

柴文杰[10](2018)在《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药效的因素》文中研究说明每年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约为167万公顷,二甲戊灵是新疆棉田常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每年棉田中使用二甲戊灵的量为5.0×106kg。二甲戊灵大量不科学的使用既会浪费也容易造成药害。二甲戊灵药效受到光照、降水、土壤质地等各种因素影响,为了提高二甲戊灵的药效,本研究针对影响二甲戊灵药效的主要因素,初步探讨了土壤湿度、土壤质地和淋溶等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从而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土壤湿度下,两种剂型二甲戊灵的药效在实验用量范围内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土壤湿度在35%时,两种剂型二甲戊灵对稗草的药效最好,均为92.11%,在株防效达到90%时,二甲戊灵SC用量最少为1962g a.i.·hm-2,二甲戊灵EC为1601g a.i.·hm-2。二甲戊灵SC在土壤湿度为50%时对反枝苋的防效为91.89%,二甲戊灵EC在土壤湿度为35%时防效最好为91.89%,当株防效为90%,二甲戊灵SC用量最少为2024g a.i.·hm-2,二甲戊灵EC用量为1563g a.i.·hm-2。2.不同淋溶方式和淋溶量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淋溶方式或淋溶量下,二甲戊灵的药效在推荐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淋溶方式不同时,底部浇水的方式要优于表面淋溶,当对稗草的株防效达到90%时,二甲戊灵SC的使用量为1810g a.i.·hm-2,二甲戊灵EC的使用量为1264g a.i.·hm-2。当反枝苋的株防效达到90%时,二甲戊灵SC的使用量为1803g a.i.·hm-2,二甲戊灵EC的使用量为1383g a.i.·hm-2。3.不同土壤质地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质地下,二甲戊灵的药效在推荐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土壤质地下,沙土地的防效要优于壤土地的防效,在防除稗草且株防效达到90%时二甲戊灵SC的使用量为1784g a.i.·hm-2,二甲戊灵EC的使用量为1093g a.i.·hm-2。在防除反枝苋的株防效达到90%时,二甲戊灵SC的使用量为2067g a.i.·hm-2,二甲戊灵EC的使用量为1468g a.i.·hm-2。根据以上结果得出,二甲戊灵SC应使用15002000g a.i.·hm-2,二甲戊灵EC应使用12001600g a.i.·hm-2,效果最佳。

二、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旱雀麦的危害及防除现状
        1.2.1 旱雀麦的生物学
        1.2.2 旱雀麦对小麦的危害
        1.2.3 旱雀麦的防除现状
        1.2.3.1 农业防除
        1.2.3.2 物理防除
        1.2.3.3 化学防除
    1.3 麦田化学防除存在的问题
        1.3.1 化学除草剂对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
        1.3.2 化学除草剂的抗药性问题
        1.3.3 化学除草剂的药害问题
        1.3.4 化学除草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1.4 农药助剂的研究进展
        1.4.1 农药助剂的概述
        1.4.2 喷雾助剂的分类
        1.4.2.1 表面活性剂类
        1.4.2.2 植物油类
        1.4.2.3 有机硅类
        1.4.2.4 矿物油类
        1.4.2.5 无机盐类
        1.4.3 农药助剂的应用与发展
        1.4.4 农药助剂增效的机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 种除草剂对旱雀麦的除草活性测定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仪器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调查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茎叶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除效果
        2.3.2 土壤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治效果
    2.4 小结
第三章 6 种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杂草
        3.1.2 供试药剂
        3.1.3 供试助剂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方法
        3.2.3 调查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助剂对啶磺草胺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3.2 助剂对氟唑磺隆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方法
        4.2.3 调查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的敏感性
        4.3.2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3.3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毒力测定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方法
        5.2.3 调查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小麦芽长的影响
        5.3.2 砜吡草唑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3.3 氟噻草胺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4 小结
第六章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6.1 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试验方法
        6.2.2.1 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测定
        6.2.2.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2.2.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ALS)的活力测定
    6.3 结果分析
        6.3.1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影响
        6.3.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ALS)的活力影响
    6.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3 除草剂生物测定研究进展
    1.4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5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第2章 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测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部分化合物对稗草ALS酶活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ZNQ-17130和ZNQ-17131 的除草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田间药效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本论文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除草剂对白芨的安全性及其对共生菌根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芨资源的研究概况
    1.2 白芨田杂草防控的研究概况
    1.3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概况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概况
    1.5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24种除草剂对白芨的药害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结果
    2.3 小结和讨论
第3章 除草剂对白芨及其菌根菌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5种除草剂对白芨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2种除草剂对白芨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录

(4)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除草基础知识
    1、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2、除草剂使用常识
二、除草剂施用技术
    1、土壤处理剂施用技术
    2、茎叶处理剂施用技术

(5)水旱轮作区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化学防除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供试除草剂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方法
        1.4.1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防除效果与安全性调查
        1.4.2 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效果与安全性调查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播后苗前主要杂草土壤封闭防除效果
        2.1.1 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
        2.1.2 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油菜的安全性分析
    2.2 油菜苗后主要杂草茎叶处理防除效果
        2.2.1 不同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
        2.2.2 不同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油菜的安全性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6)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农田杂草的危害
    1.2 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1.3 除草剂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1.3.1 药效不稳定
        1.3.2 药害问题
        1.3.3 抗性杂草发生周期缩短
        1.3.4 农田环境恶化
    1.4 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危害
    1.5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主要存在问题
        1.5.1 玉米田除草剂药效不稳定
        1.5.2 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问题
        1.5.3 玉米田杂草抗性现状
    1.6 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1.6.1 除草剂助剂的研究进展
        1.6.2 除草剂助剂的种类
        1.6.3 除草剂助剂的增效机制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试验技术流程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土壤
        2.1.2 供试杂草
        2.1.3 供试化学试剂
        2.1.4 供试除草剂及助剂
        2.1.5 供试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2.2.2 噻吩磺隆分析方法
        2.2.3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土壤中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2.2.4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2.2.5 新型助剂对噻吩磺隆土层横向分布的影响
        2.2.6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的影响
        2.2.7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2.2.8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
        2.2.9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合剂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3.1.1 新型助剂对乙草胺的增效作用
        3.1.2 新型助剂对噻吩磺隆的增效作用
    3.2 噻吩磺隆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3.2.1 噻吩磺隆液相色谱标准曲线
        3.2.2 土壤中噻吩磺隆标准曲线的测定
        3.2.3 水中噻吩磺隆标准曲线的测定
        3.2.4 噻吩磺隆回收方法可靠性分析
    3.3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土壤中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3.3.1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3.3.2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pH值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3.3.3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3.3.4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挥发的影响
    3.4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3.4.1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温度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3.4.2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pH值条件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3.4.3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3.4.4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3.5 新型助剂对噻吩磺隆土层横向分布的影响
    3.6 新型助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的影响
        3.6.1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pH值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深度的影响
        3.6.2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的影响
        3.6.3 新型助剂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的影响
        3.6.4 新型助剂在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对噻吩磺隆淋溶的影响
    3.7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3.7.1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
        3.7.2 新型助剂对硝磺草酮的增效作用
        3.7.3 新型助剂对烟嘧磺隆的增效作用
    3.8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理化性质的影响
        3.8.1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3.8.2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药液粘度的影响
        3.8.3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药液扩展直径的影响
        3.8.4 新型助剂对莠去津药液干燥时间的影响
    3.9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合剂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3.9.1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合剂的增效作用
        3.9.2 新型助剂的应用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9.3 新型助剂的应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4.2 新型助剂的增效机制
    4.3 新型助剂的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河西走廊不同土壤水分下除草剂对玉豆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除草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2.2 单子叶、双子叶除草剂的使用研究
        1.2.3 除草剂药效的影响因素
        1.2.4 除草剂的药害及恢复
    1.3 研究切入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玉豆间作苗后茎叶除草剂的筛选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2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玉豆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豆间作田苗后茎叶除草剂的筛选
        3.1.1 不同除草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
        3.1.2 不同除草剂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3.1.3 不同除草剂对玉米、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2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玉豆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土壤水分对噻吩磺隆药效的影响
        3.2.2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2.3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3.2.4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2.5 大豆农艺性状与大豆单株产量逐步回归、通径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玉豆间作药效的影响
    4.2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药害及药害恢复生长的影响
    4.3 不同土壤水分下噻吩磺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祁荆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草药祁荆芥形态及用途
        1.1.1 荆芥形态
        1.1.2 荆芥用途
    1.2 中草药生产管理规范
        1.2.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1.2.2 中药材GAP中对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的要求
    1.3 种植条件研究
        1.3.1 种子萌发适宜温度
        1.3.2 土壤TOP含量与病虫草害的关系
        1.3.3 灌溉水质与病虫草害的关系
    1.4 病害及防治
        1.4.1 病害及其危害
        1.4.2 病害防治
    1.5 虫害及防治
        1.5.1 虫害及其危害
        1.5.2 虫害防治
    1.6 草害及防治
        1.6.1 杂草及其危害
        1.6.2 杂草防治
    1.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种植条件研究
        2.1.1 种子萌发试验
        2.1.2 土壤TOP含量测定试验
        2.1.3 灌溉水质测定
    2.2 病虫草害调查
        2.2.1 茎枯病危害调查
        2.2.2 虫害种类调查
        2.2.3 草害种类调查
    2.3 除草剂室内药剂筛选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田间药效试验
        2.4.1 4 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2.4.2 辛硫磷田间药效试验
        2.4.3 扑草净田间药效试验
    2.5 产量测定
        2.5.1 试验仪器
        2.5.2 试验方法
    2.6 挥发油含量测定
        2.6.1 试验仪器
        2.6.2 试验方法
    2.7 药剂残留试验
        2.7.1 试验仪器
        2.7.2 试验方法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条件研究
        3.1.1 种子萌发温度试验
        3.1.2 土壤TOP含量测定
        3.1.3 灌溉水质测定
    3.2 病虫草害调查
        3.2.1 茎枯病危害调查
        3.2.2 昆虫及害虫种类调查
        3.2.3 草害种类调查
    3.3 室内除草剂筛选试验
        3.3.1 9 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3.3.2 9 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荆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3.3.3 18 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荆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3.4 田间药效试验
        3.4.1 4 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3.4.2 辛硫磷田间药效试验
        3.4.3 扑草净田间药效试验
    3.5 产量测定
        3.5.1 4 种杀菌剂处理对荆芥产量的影响
        3.5.2 辛硫磷处理对荆芥产量的影响
        3.5.3 扑草净处理对荆芥产量的影响
    3.6 挥发油含量测定
        3.6.1 4 种杀菌剂处理对荆芥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3.6.2 辛硫磷处理对荆芥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3.6.3 扑草净处理对荆芥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3.7 农药残留测定
        3.7.1 咯菌腈残留测定
        3.7.2 辛硫磷残留测定
        3.7.3 扑草净残留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荆芥田昆虫名录
附录B 扫网法与五点取样法调查的昆虫数量组成
作者简介
致谢

(9)乙草胺在玉米生态系统中沉积及其与药效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乙草胺概述
    1.2 乙草胺应用及环境行为特点
    1.3 影响农药降解因素
    1.4 乙草胺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乙草胺在玉米种植体系上沉积量与药效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环境因素对不同土壤类型中乙草胺降解的影响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乙草胺对玉米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4.1 供试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药效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田杂草的危害
    1.2 除草剂的发展
    1.3 土壤处理除草剂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1.3.1 土壤处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
        1.3.2 土壤处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淋溶
    1.4 二甲戊灵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二甲戊灵研究概况
        1.4.2 二甲戊灵的发展
        1.4.3 二甲戊灵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土壤湿度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土壤
        2.1.3 供试杂草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土壤湿度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稗草的株防效
        2.2.2 不同土壤湿度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反枝苋的株防效
        2.2.3 不同土壤湿度下二甲戊灵乳油对稗草的株防效
        2.2.4 不同土壤湿度下二甲戊灵乳油对反枝苋的株防效
        2.2.5 二甲戊灵悬浮剂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2.2.6 二甲戊灵乳油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2.3 小结
第三章 淋溶方式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
        3.1.2 供试土壤
        3.1.3 供试杂草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淋溶方式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稗草药效的株防效
        3.2.2 不同淋溶方式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反枝苋药效的株防效
        3.2.3 不同淋溶方式下二甲戊灵乳油对稗草药效的株防效
        3.2.4 不同淋溶方式下二甲戊灵乳油对反枝苋药效的株防效
        3.2.5 二甲戊灵悬浮剂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3.2.6 二甲戊灵乳油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3.3 小结
第四章 土壤质地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药剂
        4.1.2 供试土壤
        4.1.3 供试杂草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土壤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稗草的株防效
        4.2.2 不同土壤下二甲戊灵悬浮剂对反枝苋的防效
        4.2.3 不同土壤下二甲戊灵乳油对稗草的防效
        4.2.4 不同土壤下二甲戊灵乳油对反枝苋的防效
        4.2.5 二甲戊灵悬浮剂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4.2.6 二甲戊灵乳油对两种杂草的毒力测定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D]. 段凯. 青海大学, 2021(02)
  • [2]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D]. 向兰香. 长江大学, 2020(02)
  • [3]除草剂对白芨的安全性及其对共生菌根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 施秀飞. 长江大学, 2020(02)
  • [4]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J]. 张志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8)
  • [5]水旱轮作区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化学防除试验[J]. 刘子荣,刘小娟,徐雪亮,黄衍章,王奋山,陈庆隆,姚英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9(12)
  • [6]新型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的研究[D]. 姚中统.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7]河西走廊不同土壤水分下除草剂对玉豆间作的药效、药害及恢复生长的影响[D]. 金福.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8]祁荆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魏燚.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乙草胺在玉米生态系统中沉积及其与药效关系[D]. 霍云雷.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10]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药效的因素[D]. 柴文杰. 石河子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土壤水分对土壤处理除草剂功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