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_概率计算论文

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竞争力论文,理论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16)03-0023-07

      DOI 10.16099/j.sus.2016.03.004

      “十二五”期间,国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的一部分,现已逐渐剥离并呈独立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增强体育产业竞争力。”体育产业在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1]。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在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谋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大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相关学者[2-4]对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论证等;对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等方面[5-6]。目前对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笔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和Eviews7.0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对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

      1 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这4个因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向作用,进而形成钻石体系[7]。还有两大因素为政府和机会,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走向,机会可以给产业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图1)。

      

      图1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Figure 1. Michael Porter's "the diamond model"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1.2 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在生产要素方面,体育产业竞争力需要大量的高级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尤为重要。高级要素的投资、培育和获得对于提升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需求状况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加大,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我国的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相关及支持产业方面,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必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体育产业各内部行业不断竞争,谋求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同时体育产业必须适应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决策,乘势而上,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2 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采用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体育产业竞争力,指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同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本体因素、政府政策导向等,为科学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结合体育自身的本质属性,对4个维度进行描述的14个相关指标,赋予了科学性定位,既保证了二级指标的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又保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同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也遵循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原则。

      2.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2.2.1 指标选取 综合有关学者在权威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构建指标体系。结合文献[5,8-9]中的研究,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2.2.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6-2013年)》。1996-2009年体育事业投入数据来源于文献[10],可以保证原始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2010-2013年体育事业投入数据是根据近年来体育事业投入额占GDP的0.1%推算而得,原因有二:①1996-2009年体育事业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在0.1%左右,根据《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的“确保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故采用2010-2013年体育事业投入按占GDP的0.1%推测;②根据《我国体育事业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1]一文,也同样采用近几年体育事业投入额占GDP的比重保持在0.1%左右。体育彩票年销售额来源于腾讯体育。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生产要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选取城镇人口比重和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可以基本反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2)需求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总体属于第三产业,选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总值;居民消费倾向和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选取居民消费水平、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3)本体因素。由于此方面数据较难获得(如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据等),故本指标选取在力求失去较少信息的情况下,能全面反映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信息:体育系统从业人数表现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方面;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可以全面涵盖体育产业的年增加值;体育彩票年销售额对筹集公益金发展体育事业意义重大;体育事业投入额是国家财政每年投入到体育事业的经费,对体育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利用、提升产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4)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国内旅游收入是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和游览过程中的全部消费;体育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可以间接反映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图2)。

      

      图2 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Figure 2.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3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做因子分析。要输出的描述统计: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因子抽取方法:主成分析法。因子旋转方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得分: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因子得分。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因子提取数为2。

      表1显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KMO检验分别为0.786,大于0.6;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P<0.01,说明体育产业竞争力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显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14个评价指标,可以用2个公共因子解释总方差的94.07%。总体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原有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因子分析采用客观赋权法,对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通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2个公共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0.792 0和0.148 7)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公共因子的权重为

=0.841 9∶0.158 1。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为

      

      表3显示,通过回归方法计算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2个公共因子得分。需要说明的是,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有负值存在,这里的负值是指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含义。

      

      将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代入方程1,可得到1996-2013年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表4)。

      表5显示1996-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为了便于分析,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方法为:

      

      式中:i=1,2,…,18分别表示1996-2013年的序列;j表示评价指标序号(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表示第i年份的第j个评价指标数值,

表示评价指标的平均数,

表示评价指标的标准偏差,

表示第i年份第j个评价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表4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化数据(即国内生产总值的标准化数据)。为了便于分析,采用苏为华[12]对因子得分的换算方法(即

=70+7.5F),可以得到转换后的分数值。

      3.2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计量分析

      3.2.1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Eviews 7.0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做回归散点图(图3)。Eviews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直线的参数,得到拟合的回归直线,散点大部分分布在直线的周围,显示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竞争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0.986、P<0.01,进一步论证二者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图3 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散点图

      Figure 3.Scatter diagram of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3.2.2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

      (1)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则表明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不存在协整关系。假设有2个序列

,如果满足如下条件:①序列

是d阶单整,即

;②存在非零向量α=(

),使得

,其中0<b<d,则称这2个序列是(d,b)阶协整[13]。

      为了消除变量的异方差,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即分别用lnGDP和lnTYCY表示。在检验时间序列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需要对2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7.0,采用最常用的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方法对2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表6显示,序列ln GDP和序列ln TYCY的ADF检验t统计量相应的相伴概率值远远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时间序列ln GDP和ln TYCY是非平稳的;序列ln GDP的一阶差分序列

ln GDP的检验t统计量相应的相伴概率值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为非平稳序列;序列ln GDP的二阶差分序列

ln GDP的检验t统计量相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可认为序列

ln GDP是平稳的,有

ln GDP~I(2);序列ln TYCY的一阶差分序列

ln TYCY是非平稳的,其二阶差分

ln TYCY序列的检验t统计量所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

ln TYCY~I(2)。

      (2)协整检验。协整是对非平稳变量长期影响关系的统计描述,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13]。对于2个单整时间序列,只有当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14]。协整分析过程如下:

      求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整回归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回归方程为

      

      常数项和ln GDP的回归系数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0.05,小于5%的检验水平,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方程的

=0.974 2,

=0.972 6均比较接近于1,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变量ln GDP对应的系数估计值为0.911 3,说明当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1%时,体育产业竞争力将增加0.911 3%。

      

      进行残差序列

平稳性检验。通过协整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残差为

      

      在此采用ADF检验,操作方法不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Trend and Intercept),差分项滞后阶数采用SIC(Schwarz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表7显示,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相伴概率P=0.012 9,小于5%的检验水平,拒绝残差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序列是平稳的,可得到序列ln TYCY和序列ln 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2.3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序列的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提出,如果2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这2个序列的短期非均衡关系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其表达式如下:

      

      表8显示,ΔlnGDP的t统计量相应的相伴概率值P=0.0344<0.05,可以解释为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变化的短期弹性显著,即在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增加1%,体育产业竞争力将增加0.531 7%,远远小于长期体育产业竞争力弹性0.911 3%。误差修正项

的相伴概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力度不显著。由表8可见,误差修正项(

)的系数为负值,误差修正项的修正是反向的,符合误差修正原理。

      

      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短期经济发展变动(Δln GDP)的影响;第二部分是由于前期经济发展水平偏离长期均衡关系(

)的影响。表8显示,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年的体育产业竞争力影响较大,而前一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偏离长期均衡关系不显著。为了维持当年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当年将以-0.099 9的速度对前一年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将二者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3.2.4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序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假设要检验经济发展水平(X)与体育产业竞争力(Y)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构建如下回归方程:

      

      式中,假定随机误差项

之间是不相关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原假设是:“X不是引起Y变化的Granger原因”或“Y不是引起X变化的Granger原因”[13]。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因为经济发展水平(lnGDP)和体育产业竞争力(lnTYCY)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所以生成二阶序列分别为:

      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滞后期数比较敏感,不同的滞后期数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检验结果,故对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竞争力2个时间序列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选取1~4的滞后期数。

      表9列出了滞后期数为1~4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4个滞后长度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相伴概率P>0.05,接受原假设;经济发展水平不是体育产业竞争力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相伴概率也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体育产业竞争力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体育产业竞争力的Granger因果关系。

      

      4 讨论

      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以下4个方面:

      (1)体育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涵盖的生产要素有自然资源、体育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也有高质量体育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尤其体育相关的高级生产要素对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适宜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生产要素存在一些缺陷,如体育高层次专业管理人员、体育市场开发与营销人员等还急剧匮乏,这是在生产要素维度导致体育产业竞争力欠缺的一个因素。

      (2)体育产业的外部需求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黄金期。体育企业内部需转型发展、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体育消费需求,谋求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体育产业的需求状况并不强烈,应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并拉动外部需求,促进体育产业竞争力提高。

      (3)体育产业内在发展的相关因素,如体育系统从业人数、文体娱乐业增加值、体育彩票年销售额、体育事业投入额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源泉,对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产业产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体育彩票公益金、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逐年增加,为体育产业带来较大活力,但投入结构尚不够合理,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导致目前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不显著。

      (4)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餐饮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与相关上游、下游产业合作,创造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目前需要设法促成相关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餐饮、休闲、健身、旅游、度假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全新的体育电子商务平台,促使体育产业竞争力得到综合提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根据指标选取遵循的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以及“钻石模型”理论,得出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本体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4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构成。

      (2)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r=0.986、P<0.01),二者具有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1%,体育产业竞争力增加0.911 3%。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弹性不强,但经济发展水平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力度显著(以-0.099 9的速度对前一年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

      (3)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单向和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从正向结果看,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不能加速中国经济发展,该结果的深层原因在于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还较小,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份额还很低。另外,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存在缺陷,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主体产业比重较低,表现为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体育用品制造业比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对提升经济发展作用不大。从反向结果看,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带动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尽管经济发展导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还未形成普遍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多数民众对体育消费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公益性体育参与行为,未形成成熟的消费市场。从中国经济大环境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刚刚起步,广大乡镇地区体育消费更是微乎其微。中国社会特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提升中国整体体育产业竞争力较难。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等方向转变。从总体上看,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对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5.2 建议

      (1)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需要加大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培育,人力资源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刺激并提升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谋求体育产业大发展。体育产业要适应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2)中国体育产业所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比重还很低,政府要加大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兴办体育,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提升人力资本(包括知识资源和科技水平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给予体育产业新的生机和活力。从反向结果看,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带动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政府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

      (3)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需要以发达省市为先导,逐渐延伸到欠发达地区,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力度,优化集群区体育产业结构,在各自集群区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形成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标签:;  

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_概率计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