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贸易发展与中非经贸关系_中非关系论文

非洲经济贸易发展与中非经贸关系_中非关系论文

非洲的经贸发展与中非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非论文,非洲论文,经贸关系论文,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洲市场

一、非洲的经贸发展现状

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与亚洲接壤,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人口7亿,土地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 仅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47种主要矿藏中有近20种占特殊地位或首位,主要包括金刚石、磷酸盐、石棉、萤石、石墨、铁、铬、黄金、铜、铀、铝土、锰、锂、铍、钽、铌、钴、钒、钛、铂、铅、锌、锑、锡等。非洲还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水力资源。

(一)非洲的经济发展:独立后的非洲各国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表现在:在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多种成分的民族经济;积极发展农业,包括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扩大耕种面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多种经营等;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建立了一大批轻工企业和部分冶金机械、石油化工、水利电力等领域的现代化企业;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存在的西非经济共同体、中非经济共同体、马格里布联盟等数十个经济共同体、金融合作组织、专项合作组织和跨洲经济合作组织活动频繁,合作内容广泛,涉及工农业、交通运输、资源利用、贸易和关税、货币与金融等领域;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发展金融市场。 据统计, 1996年非洲经济状况继续有所好转,经济增长有所提高,预计可达5 %左右。近2/3的国家人均收入提高。批发价格指数为8.4%,分别低于世界9.1%和发展中国家23.5%的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对非洲出口的影响自1994年起有所减轻,特别是咖啡和棉花价格的上升不同程度地刺激了非洲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农业也因天气良好而产出提高,一些燃料和矿产部门的生产与出口有所回升,如安哥拉的石油、马里的黄金和赞比亚的铜等。

发展到今天,与其他各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非洲经济发展遇到了更大的困难,表现在:农业生产落后、品种单一,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分布极不平衡;外债居高不下;外贸发展不稳定,出口品种单一。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严重且频繁,缺乏资金,使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为有限;内乱,特别是部族之间、派别之间冲突严重,政变频繁,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战略失误,更加重了经济发展的阻力;西方大国利用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继续控制非洲的经济命脉,剥削非洲人民,也是造成非洲经济对外依赖严重,经济自立步子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非洲的对外经济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在非洲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的国际分工造成非洲各国对原宗主国的依赖仍然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从另一方面促使非洲经济贸易向外向型不断发展。

就贸易而言,非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非洲贸易受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影响严重,其结果是进出口额变化很大。60年代到80年代初,非洲贸易发展较快。80年代贸易不断恶化,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及世界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疲软。90年代因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使其对外贸易又有所恢复。据统计,1995年非洲贸易总额为25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23亿美元,进口额为1297亿美元, 分别比1994 年增长了46.5%、52%和41.6%。1995年非洲贸易额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额的2.49%和7.57%。

第二,非洲贸易发展极不平衡,表现在对外贸易国家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北部地区,贸易伙伴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1995年工业化国家在非洲进口和出口中分别占52%和56.4%。

第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也集中在附加值不是很高的制成品和日用消费品方面。

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接受外援两个方面。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一,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更是这样。非洲各国纷纷制定利用外资的有关规定和法律,并不断加以调整。目前非洲各国注意到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采取财政和税收等手段鼓励外国私人直接投资。例如埃及1989年第230 号投资法规定,所有投资项目可免征五年的工商利润税,并视情况免征公司税;阿尔及利亚于1993年制定了投资法律,规定除国家规定的战略部门外,实行自由投资政策,等等。接受外国和国际组织援助是非洲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尽管西方的投资和援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暂时解决了一些非洲国家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西方的投资和援助对非洲民族经济体系的建立益处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的援助和投资一般带有苛刻的附加条件,其目的主要是掠夺资源和对非洲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加重了非洲的债务负担。与西方相比,国际组织的援助更注重实际效果。目前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国际组织主要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发展基金、石油输出国特别基金、阿拉伯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有关机构等。

二、中非经贸合作历史与现状

中国与非洲进行交往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中国和埃及就曾有过海上贸易,以后的历代王朝都与非洲不同地区进行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非洲的友好经贸合作才真正有所发展。50年代到70年代是非洲各国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走向独立的重要时期,相近的历史遭遇和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束缚及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使得中国同非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中国历届领导集体中都有要员对非洲不同国家进行了访问,而几乎所有的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领导人都访问过中国。双方的领导人频频互访,在增进了解的同时奠定了政治、经济合作的原则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53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占与中国有经贸关系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在非洲已经成立了150 多个贸易公司和代表处。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增长,1996年的贸易额为40.3亿美元,是1950年的332倍,1960年的36.5 倍,1970年的22.7倍,1980年的4.2倍,1990年的2.4倍。在贸易的商品结构方面,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矿产品、木材、农产品等;中国向非洲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轻工、机械、纺织、电子产品和成套设备等。

目前,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南非,其次是埃及、安哥拉、加蓬、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利比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仍然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如1996年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额为13.47亿美元,占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的33.4%。其中中国出口为6.83亿美元,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26.6%;中国从南非进口为6.64亿美元,占中国自非进口总额的45.3%。南非、埃及、安哥拉、加蓬、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利比亚、肯尼亚与中国的贸易额为27.13亿美元, 占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的67.3%,其中中国出口为15.54亿美元, 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60.5%;中国进口为11.6亿美元,占中国自非进口总额的79.2%。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是双边经贸关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非援助、合资合作经营、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内容。

1956年,中国向埃及政府提供了第一个援助项目。1964年1 月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得到了非洲国家政府的普遍拥护。到1970年接受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已达17个。随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以及和非洲建交国的激增,非洲受授国数目也大幅度增加。80年代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调整了一些援助的方式,但非洲受援国的数目仍有增无减, 1987 年非洲受援国为46 个, 1995年达到52个。援助主要包括援建成套项目(迄今达500多个)、 粮食等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等,其中成套项目援助金额占对非援助总额的80%以上。这500多个援助项目涉及的范围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水电、建筑、文教卫生、能源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与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作为新的形式而不断发展起来。据统计,1979~1995年,中国与非洲签订了5000多个承包劳务项目合同。

三、在新形势下发展中非经贸关系

由于冷战后非洲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国际机构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争夺非洲也必然成为西方大国长期以来坚持的目标之一。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在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基础上继续发展与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与非洲兄弟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发展中非经贸关系不仅是中国和非洲各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促进中国和非洲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相互支持,遏止和挫败台湾当局“银弹外交”的阴谋。为进一步发展中非贸易和经济合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非经贸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国和非洲各国国情各异,在经济贸易发展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事实上,中国同非洲在经济发展和贸易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表现在结构互补、资源互补、产品互补和需求互补等方面。所谓结构互补是指中国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差异较大。尽管中国农业人口在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1995年中国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9%,49.2%和31.6%,工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接近50%。而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不大,这种工业发展层次上的区别必然导致结构上的相互需求。所谓资源互补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各自存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互为对方所用。非洲现存的资源中有许多为我短缺资源,如扎伊尔和赞比亚的铜矿;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多哥的磷灰石矿;几内亚、加纳及塞拉利昂的铝矾土矿;南非、加纳、几内亚和马里的金矿;南非的锰矿;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铁矿;毛里塔尼亚的铁矿。此外,随着中国尖端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一些稀有金属的需求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加,有计划地利用非洲资源的优势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所谓产品互补和需求互补是指中国目前和将来不仅要进口大量的非洲产品,而且能提供非洲人民需要的中国制成品,特别是轻工、机电产品等。非洲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市场,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各有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须协调行动,为政府和企业界提供更多时效性和实用性强的建议。

第二、政府部门对开拓非洲市场的有关政策应有所倾斜。中央、部委等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加强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了经贸合作的意义。因此,开拓非洲市场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政府各部门应发挥指导、协调、支持等综合作用。开拓非洲市场也决不仅仅是经贸部门的事,中央和地方其他部门都有责任承担这一重任。建议在外经贸部继续发挥主管部委的作用的同时,有关银行要提供优惠贷款的额度、期限,保险、运输等部门也应对我外贸企业给予特殊政策。

第三,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手段,以扩大贸易规模。大多数非洲商人经商规模小、缺乏资金,加上当地的消费习惯,他们在贸易中的付款方式必然不利于出口方,这种风险在规范的国际贸易中很难避免。中非相距遥远,运输周期长,而且非洲商人起订量小。这些困难都是客观存在。我们可喜地看到,外经贸部有关单位和领导通过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已确定在非洲新设六个贸易中心,协调各有关企业对出口商品进行存仓分拨,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初步建立了对非出口风险担保制度和借助外贸发展基金支持对非贸易,所有这些都部分地解决了中国在对非贸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贸易难题。

第四,重视发展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展和扩大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是未来加强中非经贸关系最关键的一环。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建立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可有效地扩大双边贸易;通过推行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更有效地推动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和促进我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几年是能否成功地发展21世纪中非关系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企业能否在非洲站住脚跟、扩大市场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充分研究非洲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发展合资合作经营。总的来讲,今后的经济合作一是要更有效地利用非洲天赋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二是要根据非洲缺乏技术的特点,扩大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业务;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更深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如工厂的技术改造和扩建、第三产业的投资等。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就会获得长期效益。

标签:;  ;  ;  ;  

非洲经济贸易发展与中非经贸关系_中非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