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道德建设的创新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21世纪道德建设的创新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21世纪道德建设的创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建设论文,思路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迅猛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同时促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思想道德领域深刻的全面的变化。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将以善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念视为远离经济领域的“非经济因素”。相反,实践越来越表明,崇高的文化价值观、自我完善的追求不断渗透到经济生活领域,尤其对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起着一种导向、推动和制约作用。为了适应创新的时代,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新时期道德建设必须创新。

首先,道德建设创新要摆正与革命传统道德的关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建设的经验、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升华,这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在经济体制的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道德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道德不会像社会形态的更替那样发生根本性变化。道德创新并不意味着道德重建,不是推翻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和适应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而是在原有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建适应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体系。

道德建设要创新,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估价。国人历来对当前道德的现状和道德建设的成就评价不一,褒贬都有,主要原因在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的歧见。对一个社会道德现状、发展的评价应当以历史观和道德观相统一为标准,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去观察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文化也得到确立和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迅猛发展时期。以历史尺度来评价,即以社会生产力是否前进为标准。应当说,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在道德上也应予充分肯定,历史评价尺度应当且必然蕴涵道德评价的准则。同时,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判断一个社会的道德现象时,也有个正确的方法问题。社会道德现象是极为复杂的,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影响并存,一元与多元并存等等。在道德评价时就要抓住道德现象的整体、主流和本质,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某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忽视、否认整体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还主要看它的职业道德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竞争意识大大提高,人们的才智和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奋发进取、富而思进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此外,社会公德、家庭道德等方面也有新的风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尽管社会道德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方面还相当严重,但我们不能以此否定道德建设的主流。对2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正确评价,可以说是新世纪道德建设创新的起点,或者说是必要前提。

其次,道德建设创新必须更新道德、知识概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发挥道德在人力资源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曾把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强调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把它作为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对立起来。在实践上往往出现抓经济硬,抓道德建设软的现象。新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把握、认识和改造世界和人自身的一种知识。道德作为知识体系不同于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处,在于它以实践精神去把握世界,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的伦理关系和特殊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反映。这种反映不再是远离经济的东西,它与经济发生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这已经为世界经济发展所证实。对于知识概念我们也不能单纯将之理解为“自然科学知识”或者“科技知识”,不能把知识经济片面理解为“科技知识经济”,知识的概念应当蕴含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前者求真,后者求善、求美。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包含道德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必须把道德建设纳入到知识经济的大潮之中,融汇到社会创新的整体过程之中。

新世纪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比试。人力资本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新世纪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仅越来越高,而且趋于全面。人不再只是“经济人”、“技术人”,而一是“文化人”、“道德人”。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对科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不可能再是一个封闭的单纯与自然界有关的东西,它与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时尚、审美情趣、人际关系日益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和必然趋势。作为人力资本的人的素质必然包含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其中道德素质对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道德人”是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人主张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力”,也有人提出“道德力”,认为文化、道德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推动力,是生产力。虽然这些观点尚需深入论证,但是就道德不再是远离经济的因素而是“文化人”的一个重要素质而言,上述观点是有可取之处的。

对道德建设观念的更新,还需认识到新世纪的产品形态的特征。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形式中,主要为物理的有用性,知识含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含量很少、甚至没有。新世纪的科技产品中知识含量增大,尤其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道德情操需要等方面的含量日益增大。其中传播业和文化娱乐业及其产品尤为突出。因此,否认或看不到道德这种文化因素与产品、产业的关系的观点,会妨碍道德建设的创新。

最后,道德建设创新不仅要有新的思路,而且要有新的措施,以保证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在实际生活中扎扎实实地起作用。这些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1.建立一个适合道德建设创新需要的道德评价体系。道德评价的本质是确立一个现时代需要的道德导向、道德目标,以引导社会和个人向既定方向前进。道德评价体系则以道德建设目标、内容以及相应的措施、手段构成一定可操作的系统,基本上可以把社会道德现象及个人道德行为纳入其中,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和可行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很难说已经确立了一个道德评价体系。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的社会道德生活和风俗时尚、个人的道德信念以及情操和道德观念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考察评估难免会产生困惑。因此,通过理论探索,不断总结道德建设的实践,建立一个以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理性为指导,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2.道德创新必须纳入信息化之中,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信息工程被列于21世纪五大战略工程之首。信息化不仅引起经济领域的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而且引起文化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引起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传播等方面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网络化使得信息可以十分快捷、方便和无限制地在全世界传播、交流,道德的信息亦是如此。这将大大拓展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人们要充分估计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信念、价值观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既看到道德建设要纳入全球化的范畴之内,不可能再处于封闭式的状况,如何引导、吸取世界道德建设中的精华和积极成分将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同时,又要看到抵制和消除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消极影响将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信息化为道德建设创新创造了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3.道德建设要与社会制度创新相联结,促进道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道德建设制度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道德建设创新,一方面要将道德建设与当前市场经济制度相联结;另一方面,应依据实际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实行制度化,并且相应地加强制度伦理的研究。在实践上,对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等领域存在的严重的、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采取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措施,将之制度化甚至法律化。比如,对于一些见死不救的现象以“拒绝救援罪”予以制裁,建立道德基金会对于见义勇为者予以奖励,全国以至各省市成立道德委员会对干部的腐败行为予以监督、制裁,在医学界设立道德委员会监督医德的实施,等等。总之,就是要强化社会救助功能,设立、加强一些社会救助机构,设立各种形式的道德基金或慈善基金会,将它们作为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得道德建设创新有相应的规章和固定的社会机构来保障、实施,而不至于只停留在口头或舆论宣传上。

4.道德建设与产业化结合,使之有强大的物质后盾,把道德的无形作用融于社会的各种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之中。如前所述,新世纪的产业及其产品文化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传媒、娱乐、教育、旅游、生活时尚等产业的产品可以说是“高文化”的产品,道德等人文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德建设创新应当自觉地将道德、理想、信念等融汇于产品之中,以无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道德的导向、教育、调节等作用。此外,道德建设与产业化相结合,还指各种道德基金不仅要依靠社会各界的资助,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基金会的资金投资到各类产业中,或者自行创办企业,将获取的利润用于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开辟道德建设资金的多种来源。

标签:;  ;  ;  

21世纪道德建设的创新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