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浅析论文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论文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马传静(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国家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和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从文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 农民增收;增长缓慢;解决措施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了多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使部分农民摆脱了贫困,建起了幸福家园,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增收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业结构不合理,这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农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未改变,大多数农民仍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过高,而经济作物比例过低,致使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优质品种少,大路货多,品种雷同现象严重,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产值不高。当前我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互脱节,产业化水平不高,使得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的利润,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的提高。四是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许多地区不分析实际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结果造成了资源优势没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农产品没有特色,其价格下降,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致富能力提高不快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比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大多数,劳动力文化基础薄弱,素质低,他们难以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因而导致种田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观念保守陈旧,存在严重的小农经济思想,缺乏市场投资意识和开拓意识,随着我国市场调节比重的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素质低的他们很难对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地判断,增大了他们的经营的风险,结果造成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量大增,农民收入减少。

(三)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

城镇化的滞后,延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无法真正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加之,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各种控制人口迁移的制度仍然存在,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用工制度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涌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本质上讲也没有被工业化与城市化所真正有效地接纳,绝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始终游离于现代化城市之外,他们把自己的黄金时间奉献给了城市,当城市不再需要他们时,他们只好又回到农村,把养老的包袱甩给了农村。

大量传统外贸公司纷纷转行搞跨境电商,加上很多新近成立的跨境电商公司,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从企业反馈来看,单一素养的跨境电商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跨境电商企业迫切需要既会对外贸易技能,又有电子商务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四)政府对农业和农民补贴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3.肝硬化、肝硬变,局部体积肿胀、质地轻度变硬者,修割后高温。质地明显变硬,弹性丧失,刀切有橡皮感者,化制处理。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出现结节,质硬者,化制处理。

现阶段,农业投入的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补贴和支持的力度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不能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的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可否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强调要重视农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农业比较利益低和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导致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即使投入了农民实际得到的补贴却很少,这些已经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当前,在我国农产品总量平衡并有结构性过剩的条件下,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深刻变革。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调整的方向是力争实现由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的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变。“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做好、做活土地文章。二是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良种培育,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花色品种的多样,从而使农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们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促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紧密结合,让农民更多的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提高他们的收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粮食经加工可增值1—4倍,棉花经加工可增值1—3倍,果品蔬菜经加工可增值1—10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后一般增值2—3倍,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后增值仅30%。四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优势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农民收入。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它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农业增收不可能一蹴而就,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奋斗过程,要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体来说,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二)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相应地,农民收入的多少和经济地位的高低,也越来越取决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强弱。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发展,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生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同时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二是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地区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掌握更多地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智能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适应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工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三是在农村广泛普及科学技术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种植、养殖、加工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大军。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只有减少农民数量才能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数量,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变市民。“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发展县城和小城镇,促进人口、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小城镇的高度集聚和整合,使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二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前,乡镇企业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帮助其调整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投资、融资、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其必要的支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和限制,为农民提供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的多种服务,以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为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便利。

工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污染也加重了农田土壤的退化情况,而且污染程度逐年加深。土壤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明显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土壤中的污染很难恢复,尤其是一些重金属污染,恢复起来难度较大,治理成本较高,严重的污染还会导致土壤无法治理,成为不可逆的污染过程。

总之,促进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看到,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农民增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全社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李华君等.《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投入产出研究》,载《山东省委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SDLL040807],2005(6):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标签:;  ;  ;  ;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