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5100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项多技术多工种协同作业的施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施工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好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其发展趋势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建筑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建成了大批结构新颖、技术难度大的建筑物,充分展示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前景。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兴起,推动了我国建设工程技术的进步,促使我国建筑施工水平走上新台阶。本文分析了我国施工技术现状,阐述了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施工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虽已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但是仍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需要,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为此我们应当基于技术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策略,促进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有利于工程管理和控制。下面是对建筑施工技术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析:
1.1建筑施工桩基技术
以往的桩基施工技术存在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不佳问题,严重时,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务必予以重视,目前,在原有桩基技术上进行改进,采用灌注桩基来取代传统桩基,能够有效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这两项基本建设施工要求。另外,灌注桩基时可能会出现桩头颈缩问题,应当针对此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一旦发现该问题,应当尽可能迅速的进行排除,避免造成更大的工程失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被逐渐引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领域,有效结合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尽可能完善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例如桩基灌注技术等,逐渐实现建筑工程自动化建设,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1.2挖孔桩技术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已经能够开挖直径4m、扩大头直径达6m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也可以施工深度达60m的超深人工挖孔桩。大直径钢管桩在建筑物密集地区的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挤土桩沉桩时,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方面的技术也已经成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CFG桩复合地基技术中的CFG桩复合地基是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在同等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是灌注桩的50%到70%左右。
1.3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目前,该项工程施工技术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技术环节,提升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普通钢筋混凝土抗拉应变能力较弱,受拉区域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情况,无法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和挠度,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和质量提升。为了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性能不佳,无法满足现代化高质量建设需求的现状,改进创新了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即预先在受拉等作用区域,将钢筋回弹力施加给混凝土,保证其受预压应力,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变形。这一施工操作能够很好的改善混凝土性能,具有强度大、抗裂性强、抗拉性强等优点,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实践,使得该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等建设工程中。
1.4钢结构和钢筋施工技术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当中对于钢筋的施工使用技术越来越先进和完善,除了钢绞线广泛的应用在在施工建筑上,钢筋连接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气压焊和电渣压力等技术;预应力钢筋技术在建筑工程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工程结构的性能,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迅速,建筑工程当中出现最多的钢结构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一下集中形式: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和网架结构,平板网架结构与求点结构等,而且在这些钢结构施工的技术上都已经实现了国际化的水准。
2.深基坑支护技术
要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支护墙方面,必须发展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技术。土钉墙费用低而且施工方便,适合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的工程。由此可见,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在最近几年以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地下连续墙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的要求较为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好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可提高支护墙的刚度35%以上,墙厚度可减薄,墙内支撑的数量可减少。由于曲线布筋张拉后产生反拱作用,可以减少支护墙地变形,支护墙裂缝少,提高了抗渗性。因此,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得到一定地发展,内支撑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都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圆环式、角撑、桁(框)架式等,还可以多种布置方式进行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其良性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发展趋势。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问题进行分析。
3.1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施工技术
建筑业是能耗较大的产业,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大力的发展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建筑环保技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客观的效果,如空心砖、保温技术以及加气砼等新型节能材料已经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得到应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也在逐步展开,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2建筑施工技术要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
钢结构施工技术的逐步发展,表明我国的施工技术需要走大融合的道路。当前我国存在着很多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认真的分析这些建筑不难发现,其不仅应用了建筑施工技术,而且融合了计算机虚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力学测试计算技术等,这样才能够确保大跨度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建设,并且随着技术的推动,这种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说在今后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走技术大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3重点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体现在能够设定重点的施工环节,这样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内容:①对土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测试,这样可以提供计算信息。比如测量高层建筑的地基土的变形参数、对深基坑分析的抗剪强度参数、对符合地基的变性参数等的研究;②对于现阶段已有的深基坑处理技术,要将这些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完善;③依据建筑工程实际的地质状况个建筑工程的标准要求来选择和运用适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的地基处理技术,同时也不能忽视灌注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
本文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技术建议。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一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建筑行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国琦,杜文库.我国地铁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建筑技术,1998(1).
[2]崔玖江.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J].施工技术,2007,38(1).
[3]韩选江.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40).
论文作者:李江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桩基论文; 我国论文; 地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