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对北方地区农业需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方地区论文,社会经济发展论文,需求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 产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食物安全 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北方地区的干旱缺水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日 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北方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 的需求及北方地区对全国农业总需求的贡献来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文所指的北方特指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区域,包括有四大流域,即海河滦河流域、淮 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全部以及西北内河流域的一部分。从行政区划上看涉及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山西、宁夏等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项目区内共有920个县(市、区),土地 面 积32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亿人。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遵循一般均衡原理,在分析全国供求及北方常规供给能力的基础上, 找出北方农业供给与北方农业需求的差距,并分析相应的对策。计算北方农业需求的理论依 据是:全国各种农产品的供给缺口或需求缺口将按比例分摊到北方地区和其他地区。在这里 为简化起见,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问题,而在粮食生产预测中专门考虑到了国际贸易问题。
这样得出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Ni]—对北方地区第i的需求;D[,Ci]—全国对第i产品的需求;S[,ci]—全国第i产品的供 给;S[,Ni]—北方地区第i产品的供给。
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北方农业的需求
我们首先分析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预测各年度全国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着 重对北方地区农产品供给进行预测:首先分析北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现状,考虑农业生产条 件变化;其次考虑未来北方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对生产形势的影响;然后详细分析北方四大流 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劣势条件。在这些背景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对北方农业需求的预 测。
表1 全国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北方地区农产品需求(万吨)
2005年 2015年 2030年2050年
粮食 20400
20994
20350 20133
肉类 284937094506 5568
禽蛋 120714521827 2246
奶制品512 8841682 2939
水产品
110015892668 4257
油料 691 8931102 1262
水果 377155217628 9984
蔬菜 12897
15281
15422 24092
食糖
67 96 151 215
棉花 264 307 334 440
在表1的10类产品中,存在供给缺口即供给小于需求的产品有:粮食、牛奶、油料、棉花等 。(1)在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粮食供求平衡对北方的粮食生产压力比较大,对北方粮食的 需求,一般年份要比供给高出400万吨左右,最高年份如2030年达到1500万吨。(2)我国未来 牛奶消费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5年牛奶供给缺口222万吨,相当于北方供给能力的一半 。到2050年牛奶供给缺口达到776万吨,相当于北方供给的30%。(3)我国油料供给常年缺口 相当于北方地区油料供给量的60%左右。到2050年当北方供给能力达到1000万吨时,全国供 给缺口也达到600万吨,一方面形成强大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北方的生产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4)随着北方地区棉田面积的压缩以及对棉花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方地区棉花供求 将由需求缺口转变为供给缺口。2015年缺口在50万吨左右,2050年缺口将高达150万吨。
表1中存在需求缺口即供给大于需求的产品有: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糖料等 。(1)肉类生产在我国具有比较大的国际比较优势,而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也具有一定的比 较优势,所以北方地区的畜牧业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下去。(2)随着禽蛋生产能力趋于饱和 ,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小。北方地区禽蛋生产将比全国增长速度稍快,在全国禽蛋生产中的比 重略有增加。(3)今后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趋势是海水养殖数量的增加和北方地区淡水养殖 数量的增加,北方淡水鱼一般以供应国内为主。(4)北方水果在供大于求的基础上,必须提 高果品质量,重点抓好苹果、梨及葡萄,使优质水果的比重大大增加,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 的竞争力。(5)北方地区发展蔬菜有比较大的潜力,将要面临如何开辟蔬菜市场的问题。(6) 北方地区糖料生产比较薄弱,而且以甜菜生产为主,在全国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当 全国供给大于需求时,从理论上对北方的需求就会很小甚至不存在。
二、全国粮食安全对北方粮食生产的需求
未来50年内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一方面 ,现在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粮食生产呈现总量平衡但存在结构性供求 失衡矛盾;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将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人 口基数非常庞大,而且中国的人口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即使在粮食安全水平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对粮食生产、储备、进口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在这双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我们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目前的水平上略 有提高,其中粮食产量年际波动率≤10%,常年粮食储备率大致为20%,粮食贸易依存度≤10 %(或粮食自给率≥90%),人均粮食占有量2015年维持420公斤,2030年达到430公斤,2050年 达到450公斤。根据各年粮食安全所要求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各年的人口预测方案,可以 预测出2005—2050年我国的粮食需求。另外,通过三种自给率方案,根据我国对粮食的总需 求以及各种粮食自给率,我们还预测了各年度对国内粮食生产的需求。
表2 2005—2050年全国粮食安全对粮食的需求及对国内粮食生产的需求
2005年 2015年 2030年 2050年
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420420430450
人口预测:万人
136675 147320 160181 166970
粮食需求量:万吨 57404
61874 68878 75137
其中对 低方案:RSS=0.85 48793
52593 58546 63866
国内生 中方案:RSS=0.90 51664
55687 61990 67623
产需求 高方案:RSS=0.95 54534
58780 65434 71380
表3 粮食安全对北方粮食生产的需求(万吨)
2005年 2015年 2030年2050年
RSS=0.8520008 19719 19302 19735
RSS=0.9020357 20852 20233 20089
RSS=0.9520378 20923 20292 20111
表4 农业收入来源预测(亿元)
农业收入 1997年2005年 2015年
2030年2050年
100
100100 100
100
(8815)(12551)
(18731) (33049)
(59585)
其中:种植业 62.88 60.2254.86 50.74 47.64
(5543)(7558)
(10276) (16769)(28386)
林业
2.58 2.98 3.56 4.13
4.80
(227) (374)(667)(1365) (2860)
牧业
31.00 32.6636.6239.68 41.66
(2733)(4099)
(6859)
(13114)(24823)
渔业
3.54 4.14 4.95 5.46
5.90
(312) (520)(927) (1804)(3516)
表5 农民增收对各部门收入增长速度需求(%)
1997—2005年2005—2015年2015—2030年2030—2050年
农业收入 4.48
4.09
3.88 2.99
其中:种植业 3.92
3.12
3.34 2.66
林业 6.46
5.95
4.88 3.77
牧业 5.20
5.28
4.42 3.24
渔业 6.62
5.93
4.54 3.40
预测全国粮食安全对北方粮食需求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全国粮食供求之间存在的缺口 ,预测我国粮食净进口需求;比较粮食净进口需求与北方粮食供给能力之间的差异,就可以 得到粮食安全对北方粮食生产的需求。
在高自给率方案下,即当粮食自给率达到95%的时候,综合考虑供给和需求因素,粮食安全 对北方地区的粮食需求在2005年和2050年供需缺口大体为400万吨,而2015年和2030年的缺 口则高达1200万吨。在中自给率方案下,最高年份的缺口有所下降,但仍有1000万吨缺口需 要补充。只有在低自给率下,所有预测年份对北方地区的粮食需求才基本与其粮食供给能力 持平。总体来看,粮食安全问题对北方农业粮食需求的压力较大,大力加强北方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三、农民增收对北方农业的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经济目标之一,现在许多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目 标 已经演变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而不再是增加农业产量。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之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从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 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例将逐渐下降,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计算农民增收对北方农业需求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预测我国北方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以及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确定各年度农业收入需要达到的水平;然后根据北 方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预测,可以计算出各年度农业收入中来自各产业的部分;根据各年 所 需要实现的增长指数,可以计算出各时段必须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
为使各年度农村收入能以一定速度增长,2005年、2015年、2030年和2050年北方地区农业 收入分别要比1997年增长42%、1.12倍、2.75倍和5.76倍,达到12551亿元、18731亿元、330 49亿元和59585亿元。
根据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预测,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将不断下降,畜牧业的 比例不断上升,林业和渔业的比重分别有所增加。根据这种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可以计算 出各年度农业收入中来自各产业的部分(见表4)。
根据各部门收入增长情况,可以推算出农民增收所要求的各年度各部门产值的增长速度。
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目标,1997—2005年期间农业收入必须以4.48%的速度增 长,其中种植业增长速度为3.92%,畜牧业增长速度为5.20%,林业产值增长速度为6.46%, 渔业产值增长速度为6.62%。其他各时期依次类推(见表5)。
四、生态环境建设与北方农业结构调整
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造林绿化工程、大 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土地荒漠化和耕地盐碱化治理、水土保持、草场改良、生态林业建设等 。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原则和趋势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不合理到逐渐合理,从外 延扩大到内涵挖掘,从重利用轻改造建设到开发利用与改造建设相结合,从粗放经营到集约 化生产,其结果必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产生良好影响,进而能够有助于全国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表6 北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预测(%、亿元)
1997年2005年 2015年 2030年2050年
农业总产值100
100100100100
(3934.2) (6195.4)
(10695.1) (18167.3) (28136.7)
其中:种植业
62.88 60.22 54.86
50.74 47.64
(2473.7) (3730.8)
(5867.8)
(9217.6)
(13405.3)
林业 2.58 2.98
3.564.13
4.80
(101.4)
(184.6)(381.0)(749.7)(1349.7)
牧业 31.00 32.66 36.62
39.68 41.66
(1219.7) (2023.2)
(3917.0)
(7208.1)
(11722.8)
渔业 3.54 4.14 4.95
5.465.90
(139.4)
(256.8)(529.5)(991.9)(1658.8)
年递增率5.84 5.84 5.71
4.753.78
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综合影响的结果表现在如 下一些方面:
1.种植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首先要把不适宜种植或处于临界种植状态的耕地退下来造 林或种草,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变化和调整的幅度会比较大。春小麦的种植面积将大量 压缩。棉花和烟草面积将被控制,突出表现为控制新疆棉田的发展,压缩黄河流域和低质量 的棉花产区等。
2.北方地区的畜牧业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由于中央对西北地区脆弱生态 环境的修复与重建的重视,伴随着地表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天然草地的改良、人工草场建设 及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北方地区畜牧业生产将会加快,其产值增长速度会远远超过农业 平均速度,相对比重会大幅度上升。
3.推动生态型林业建设。北方地区林业的主体工程是生态型林业,包括水土涵养林、水土 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海岸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等等。此外还有天然片林、经济林 、用材林和绿化林等。由于受水资源和土地条件的制约,经济林产值增长不会很快。最主要 的是利用林业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 境。
4.生态环境建设对水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结合低洼盐碱地改造,建设规模水 面,搞蓄水抗旱、发展养殖和美化环境三结合(主要在黄淮海平原地区);结合山地水库、淤 地 大坝建设,扩大养殖水域(主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结合湖泊、苇湖、坑塘、 池塘水域环境改善以及配套建设,进行深度开发。
根据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和可能,我们对未来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数学模拟和预 测,具体结果(见表6)。
五、水资源短缺与北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的双重胁迫将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相当深远、甚至是决 定性的影响。未来北方地区农业发展必须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重目标并重,并以因地 制宜和“低产量、高价值、低环境为指导压力”思想。
具体来说,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影响如下:
1.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调减。适当调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几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如水稻 、小麦、棉花、玉米等。一部分不适合耕种的耕地将退耕还林、还草还牧;种植业的结构将 逐 渐演变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具体地说,大量大于25度的坡耕地都将退出耕种,用于 造林或种草;柴达木盆地的低品质春小麦播种面积将被压缩,同时增加复播夏玉米面积;压 缩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的分散棉田、控制新疆棉田发展等。
2.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市效区、重点工矿厂区附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通过大力发 展蔬菜、瓜果、花卉等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资源利用效率高的设施园艺工程,不仅占 用耕地面积较小、资源投入量小,而且产值高,对环境压力小。
3.大力发展林业。扩大北方地区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项重要 措施。北方地区林业生产与发展的布局以山地为主,保护和重建山地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 林和用材林基地,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发展经济林。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发 展林业生产,既提高了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又涵养了水源,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益。
4.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和改良退化草场。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限制使得草场的载畜能力比较 有限,过度放牧对草场造成太大的压力,而且比较难以恢复,容易引起草场退化和沙化现象 。北方地区应该抓住中央对西北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工程重视的大好机遇,狠抓荒漠化防治 、退化草场重建以及农牧复合经营的推进,大幅度提高草地产草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单位面 积草场的载畜力和产出率,同时确定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坚决防止过度放牧。
5.水资源短缺引发水利建设,北方地区渔业生产将有大发展。未来结合低洼盐碱地的改造 、蓄水抗旱灌溉和发展渔业生产,将建设大批上规模的水面。这样既把盐碱地经改造后纳入 可利用范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之一,还可以用来养殖水产品,提高水产品的供给能力。 另一项重要渔业生产资源是已经存在和规划中的大量河塘和水库。为了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 给 量,华北和西北地区将兴建大量大中型水库。利用这些水库的库容可以大大提高北方地区 的渔业生产能力。
六、加入WTO对北方农业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即将结束,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很快将成为现实。现在我们都知道贸易 自由化在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给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可低估的负面 影响,例如农业领域中的粮食、棉花、大豆等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
与全国的情况相类似,加入WTO对我国北方农业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在短期内它将对北方地 区一些缺乏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如粮食、棉花、甜菜、大 豆等。生态环境建设将使对自然资源要求高的生产项目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使得国外同 类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加大,它们将很有可能占据一部分国内市场。同时,从长期来说 , 贸易自由化将迫使北方地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以追求产量为中心转到以追求 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当然,无论如何都要以不再破坏环境和有利于环境保护为前提。从 前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高自给率、中自给率还是在低自给率方案下,我国粮食 安全问题对北方农业的需求都没有超过北方的粮食供给能力。因此,北方农业以效益和生态 为中心的结构调整是完全可行的。
除粮食以外,加入WTO对我国北方其他农业部门的影响如下:(1)存在有利影响的产品有肉 类产品、禽蛋、水果、蔬菜等。这些产品在当前就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随着生产技术的提 高 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它们的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而品质则会提高,将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 能力。(2)存在负面影响的产品有奶制品、油料、糖料、棉花等。首先国内巨大潜在需求将 会吸引来自国外优质产品的激烈竞争,北方地区在生产成本上没有优势;另外这些产品的需 求与品质存在很大的关系,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弱项。这些部门必须采用新技术,提高经营和 管理水平,在抓环保和产品质量上下工夫,以增强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3)由于比较优 势的原因,国外水产品难以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加入WTO对我国北方地区渔业生产正反 两方面的影响都不大。
标签:农业论文; 粮食安全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中国北方地区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 畜牧业论文; 林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