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试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是蕴涵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全面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无疑,作 为党的纲领,《宣言》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原则和行为规范。今天,我们研究《宣言》的文化 思想,对于我们明确共产党人的文化职责,全面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应始终成为 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和发展 ,是大有裨益的。

一、“世界文学”与共产党人的文化职责

在分析研究了商品、市场、资本等具有“世界性”特色的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之 后,《宣言》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思想,即“世界文学”思想。随着 人类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现代大工业挖掉了 各国工场手工业存在的基础,并促使工厂的生产国际化,进而使得消费国际化,这样便打破 了各民族的分离状况,建立起了广泛的国际联系。“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 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 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 面 的著作——原注)。”[1](P276)《宣言》实际上提出了建构“世界文学”即具有世界色彩的 综合型文化的历史任务,并规定了“世界文学”的理论特质及其建构原则。就理论特质而言 ,“世界文学”是科学、艺术、哲学和政治等内容的综合,是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种 种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她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 综合和结晶。这样的文化,理所当然的是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协调进步、全面 发展的文化。《宣言》虽然未直接给出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但为回答如何全面发展问题提 供了思路。《宣言》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阐述人类社会演进历程的。社会生产力实 际上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讲人与人的社会物质关系,社会政治的、法律的、 艺术的、哲学的等等上层建筑实质上则是讲人与人的精神关系。由此可知,社会基本矛盾就 是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关系,因而全面反映、揭示人类社会及其 历程的“世界文学”,必定是包容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全面关系 和内容的文化。文化的全面发展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定的文化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来建构和发展的。从表面上看,资产阶级是建构具有 世界色彩文化的代表;就实际效果而言,资产阶级(更确切些说是资本)在历史上确实起过非 常巨大的作用,它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发展的工具。《宣言》用热情洋溢的词句赞美现代大 工业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 ](P274)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贡献自不待言,在文化建设方面,它也有着革命的贡献。首先, 它破除了封建的、宗法的等级观念、宗教天国幻想和世间政治欺骗,将世俗的、人间的力量 归还给了人自身,为创建符合人类理性、本质、价值的现实性文化,开辟了道路;其次,它 倡导了反映工业文明精神实质的文化理念,诸如永不安定的变革创新精神、到处开发的开拓 进取精神、政治集中的法律原则等;再次,“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P276)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具有世界色彩的文化的形成。

然而,资产阶级不是“世界文学”的建构者。建构和发展“世界文学”的社会成员,只能 是具有先进性、国际性、全面性等属性的工人阶级。首先,现代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 物,是社会新生产力的代表。“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 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它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一个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将人类社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宣言》创造了人类思想史上崭新 的思维方式,它将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动力归结为客观的物质原因——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并认为经济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从而找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总是通过一定的社 会成员的特性来体现并实现的。因此,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活的因 素和现实承担者,是人类社会新型形态的建立者,从而亦是新型文化的创立者。

其次,现代工人阶级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社会主体,具备充当“世界文学”创立者、承担 者、推广者的资格和职能。“工人没有祖国。”[1](P291)世界是工人阶级的祖国;“无产 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1](P283)国际性是工人阶级的属性;“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 级。”[1](P282)它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永不停息的发展动能。现代工人阶级与现代大工 业紧密相联,亦与世界大市场息息相关,由此便决定了工人阶级不具有任何狭隘的民族意识 ,而与人类的本质特性相一致,因而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能够联合起来;由此亦决定了工人 阶级的实践性,它能与世界发展大趋势同步前进,而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因而世界各 国的工人阶级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成为“世界文学”的执行人。当然,如果“不恢复 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 同的目的而必须实现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1](P269)而“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 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1](P267)只有在无产阶级建 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家,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时候,才能有真正的国际合作,才能真正使 世界文化拥有世界性或人类性。今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建构和发展“世界文 学”奠定了现实基础,开辟了广阔道路。

再次,现代工人阶级有创立“世界文学”的能力。创建具有世界色彩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理 性思维活动,它要求文化建构者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全球的视野、变革的意识、创新的功 能和工人阶级的阶级立场。马克思、恩格斯便是这样的建构者。“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 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 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这一阶级立场 的转变是最关键、最根本、最重要的转变,是创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观念文化的前提条件 。正是这一“凤凰”式的转变,使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获得了永生。他们超越了个人的特 殊身份,与工人阶级事业紧密相连;他们能够超越有限的生命价值,走向无限,创建具有无 限生命价值的世界性文化。正因为阶级立场的一致性,无产阶级的实践性、革命性、世界性 ,便决定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形态具有世界性,亦决定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 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世界性,从而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超越地理疆域的限制和 民 族心态的差异,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世界文化。不仅如此,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也具备接受“世界文学”的文化基础和 心理因素。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资产阶级“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 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此外,“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 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现代工人阶级不再是简 单的劳动工具,不再是无知无欲的群盲,亦不再是统治阶级的殉葬品。他们是现代大工业的 参与者、驾驭者,亦是现代知识文化的掌握者、传播者和创立者,是“世界文学”的承担者 和传播者。他们的根本要求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其思想观念与“世界文学”的 内在特质也是一致的。因此,只有现代工人阶级才能成为“世界文学”的建构者和社会承担 主体,亦是其理论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者。

依据《宣言》的基本思想,建构和发展“世界文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实践性与 创新性、世界性与民族性、先进性与融洽性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以现代大工业 为标志的社会大实践,锻造了社会大实践的主体——现代工人阶级。毫无疑问,现代大工业 是世界大文化的现实物质基础,现代工人阶级则是其创造主体;这种创造是对现代大实践的 反映、概括和理论升华,是一种揭示时代精神的理论创新活动。理论创新是形成“世界文学 ”的灵魂,而创新则必须处理好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解决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的方法, 不是征服,而是融合;不是仇外,而是吸纳;不是简单嫁接,而是变革创新。世界性文化是 建立在各民族特殊文化基础之上的。它必须找准契合点,溶入各民族特殊文化土壤之中,成 为各民族特殊文化的新的“灵魂”,从而使得各民族的特殊文化溶入世界大文化之中,成 为世界共同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样的世界文化才有立足的根基,这样的民族文化才具有 现代性和普遍性,拥有“世界文学”的各民族才能顺利走向世界大家庭,为最终实现“自由 人的联合体”创造条件。

二、“世界文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宣言》着眼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运动,在描述了人类历史一般演进的具体过程之后深 刻地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 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 避免的。”[1](P284)现代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 占有生产资料,要求社会对生产过程实现计划调控,亦要求社会占有和分配劳动产品。这一 切客观需要都要求现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产者只有废除自 己的现成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成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1](P283) 为顺应历史潮流,登上历史舞台,现代工人阶级首先必须赢得独立的人格,废除自己对自身 的劳动生产力的占有,从而废除资本所有者对劳动力所有者的支配和占有,解除人身对资本 的依附关系,从而废除一切“现成的占有方式……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1](P283)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新型社会,占有现成的社会生产力,更好地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一个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社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 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 的 运动。”[1](P283)在“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1](P288)的资本主 义社会,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其社会运动的目的亦是为少数人服务,因而资本所有者用 利己观念“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 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1](P289)从而产生了所谓的“精英文化”。“共产主义”即社 会主义社会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社会,因而必然产生大众文化、服务文化 和精品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为要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她首先追求的是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的根本利益、长 远利益,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利益。这样的文化价值观,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的平等观。她为实现人的本质提供了观念指导。同时,共产主义及社 会主义社会亦为实现人的本质创造了条件,这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 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1](P286)因为“资本不是一 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 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 质。”[1](P287)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对物的占有关系的平等性,从而为形成人们之间 的平等关系并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亦为形成大众的、科学的、 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观念 、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 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主义 社会的统治思想理所当然的是工人阶级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学”的马克 思 主义;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开辟 了道路,为实现自觉的主体性、自我的价值性、自由的平等性、人格的尊严性和变革创新性 、世界性等内容的文化创造条件。她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体现和归宿。

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价值及其社会功能进而为实现其社 会意识,创造了现实基础。《宣言》完整地阐明了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基本条件,首先在政 治上就是“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P293)特别是要赢得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从 而 占有整个社会生产力;其次是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恩格斯在为1893年意大利文版 《宣言》写的序言中,深刻地论证了经济和精神条件在工人阶级解放斗争中的作用。他说: “只有巴黎工人在推翻政府的同时也抱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明确意图。但是,虽然他们认 识到他们这个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对抗,然而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 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因此,革命的果实最终必 然被资本家阶级拿去。”[1](P286)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在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诞生在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完成当然要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对人的剥削— 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 就会随之消失。”[1](P191)工人阶级只有赢得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独立,在完全掌握了 自己的历史命运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 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94) 自 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自由是在必然规律范围内大胆的思索和行动。它是建立在人们高 度的知识状态、健全的处世心态等完美文化形态之上的。一个自由的人必然是既认识了社会 、又认识了他人,也认识了自然和自我的人;是既有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能力, 又有自我实现能力的完美统一的人。由这样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样 的社会里,每个人既是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又是他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由人的联合 体,既由掌握了自我命运的自由人所组成,又为“自由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 ,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的社会价值、理论价值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得 到充分的体现和完全的实现。这即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为“世界文学”的创立准备了现实基 础,亦为其规定了发展方向,即为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服务。这样的文化价值观,也为 我国先进文化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方向。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