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俞新

俞新

宁乡县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 要】目的 探讨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是眼神经麻痹等症状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接受双源CT和DSA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和DSA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均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两者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关键词】双源CT;DSA;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Willis环部位肿瘤疾病,也是诱发脑血管意外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通过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实现颅内动脉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进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临床上一致认可的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双源CT(DSCT)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DSA技术,但仍然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就对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是眼神经麻痹等症状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120:84,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52.4±16.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DSA检查,120例双源CT检查,20例双源CT和DSA联合检查。

1.2 方法

双源CT检查所用设备为Siemens FLASH双源CT,设置枕骨大孔下缘与头顶水平之间为扫描范围,平行于听眦线,实施1.0mm常规薄层扫描,后将370mg/mL对比剂优维显通过MEDRAD高压注射器注入后实施增强扫描,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4.0-5.0ml之间,总量在40-55ml之间,最后通过MMWP工作站采集和处理VR、MPR和MIP图像。

DSA检查所用设备为Philips FD20型DSA行全脑血管造影,配合300mg/mL对比剂碘海醇,每次注射量为6-9ml,注射流速控制在2-3ml/s之间。实施多角度常规造影检查,后通过3D工作站采集和处理2D-DSA图像。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

双源CT对于最长径在11-25mm之间的动脉瘤检出率均为100%,而对于其他最长径动脉瘤的检出率,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对比则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两者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

3 讨论

CT扫描具有成本低、时间短等优势,且能够对颅内动脉瘤瘤体情况进行直观清晰地反应,对于瘤腔内血栓和管壁钙化检查的敏感度也相对较高。双源CT相比普通CT检查技术,其辐射量相对较低,能够减少移动伪影情况,缩短检查所需时间,提高扫描的效率和速度[1-2]。MR检查常被用于复视、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等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其临床价值主要表现为血管成像检查不需要对比剂,且能够对Willis环及其周围血管形态、走行等进行清晰地反应,但其容易受到扫描时间、湍流、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3-4]。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技术,其辐射性相对更强,且检查成本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与CT检查相比,其准确度和敏感度更好,因而被临床上视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5-7]。

综上所述,双源 CT与DSA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均具有较为满意的检查准确性和敏感度,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和特点,只有两者联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获得最为准确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杨显存,刘强,葛彦彦,等.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影响因素[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 3,29(9):1 529-1 532.

[2]程少容,曾晓华,王鹰,等.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 3,22(10):793-796.

[3]王子珍,杨堃,蔡雄,等.CTA、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 1,38(11):21 92-21 93.

[4]马波,葛英辉,史大鹏,等.64层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309-311 .

[5]黄钟情,孟志华,陈振松,等.探讨64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5):910-914

[6]聂中.三维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5 1 -3352.

[7]黄峰,戚乐,吴最新,等.PC-MRA与CTA、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2):1800 -1803.

论文作者:俞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俞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