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新的建筑模式和施工技术层出不穷。预制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而广受青睐。本文主要对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施工
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质量非常关键。尤其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前提下,质量与实际应用要求愈加严格。通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凸显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的技术优势,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打破传统观念限制,应对全新发展挑战,关注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部分板、梁、墙板、柱体等构件预先在预制场进行加工生产,然后统一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通过焊接、预埋的螺栓和混凝土局部浇筑进行连接,将构件组装成形。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技术水平、材料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看作一个设备生产到组装的过程。先在预制场生产零配件,然后在建筑场地“组装装配”成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理和现浇建筑基本类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一些结构连接,并利用一些特殊构造方式实现装配建筑的完工。装配式建筑也使用了很多的节点设计,结构的刚度差异对工程质量也会产生影响,为了增强整体的抗震能力,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节点进行可靠合理的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能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还可以使设计与施工形成一种统一协调性。在进行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提前进行有关构件的设计以及预制作,从而保证在进行施工作业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有效提升建设施工的工作效率。进行实际的工程作业时,整个施工企业首先要对装配式结构用计算进行全面化的数据化处理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工程进行分析与完善。总而言之,使用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建筑设计,不仅全方面地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施工工作效率,而且在保障质量安全下对工程建设周期全面的优化与缩短。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重视对建筑的整体性规划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循的就是整体性原则。一方面,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兼顾稳固性、透风性以及透光性,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在开展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将成本降低到最低范围,减少预算,力求投入最少的资金获得质量方面相对较高的优秀建筑物。此外,针对于所使用的预制构件运输问题,提出优化路线的科学方案,并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工作效率。
2.2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
在正式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为了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人员要和建设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一起完成设计计划的制定,保证设计方案的切实可行,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设计人员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平面结构以及立体结构实施分析研究,能够有效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要尽可能参考住户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开展结构设计工作,从而使得建设工作人员更加高效的开展后续建设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2.3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方案调研报告
相关设计人员在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调研,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实际设计工作之前,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物结构设计成本和设计理念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要对设计方案和调研结果实施有效整合,并且要将整个的数据信息提交给相关的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设计人员要对调研报告的准确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研讨,通过之后才能展开具体设计工作。
2.4注重建筑模数化
在对建筑物质量进行分析过程中,其链接性好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连接性不理想的话,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能就不从谈起。而模数化就是最重要保证,保证建筑物整体链接性良好,就算不幸遭遇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所以,于未来相关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发展中需要保证模数化,努力提升建筑物的实际寿命,并进一步的降低相关的维修费用和生产的具体成本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3.1预制装配中内剪力墙施工
在预制装配施工中,各个部分预制构件的连接,对于抗震等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构件中使用螺栓进行有效连接,可以提升连接精度。还需注意的是,在下层板插筋时,要在延伸墙体内部预留螺栓孔,预留螺栓孔是可以,通过加入螺栓等方式增强剪力墙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在进行预制施工时,在每一个构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剪力墙螺栓,可以在以后的施工中增强剪力墙的结构稳定性。
3.2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预制装配构件的吊装施工的好坏,影响着预制装配系统,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质量和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作为吊装作业中的两大系统,在吊装作业中起着主要作用。在湿式系统中包括放样、吊装大梁、吊装楼板、电视安装、外墙吊装、楼板吊装、楼板灌浆等施工。第二个系统就是干式系统,主要的吊装顺序包括放样柱的吊装、大梁的吊装、小梁的吊装、楼板吊装、楼板吊装、楼板吊装楼、现浇和电机配置等。
3.3预制建筑构件的连接。预制建筑的构建连接方法是不同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式,机械式连接主要是利用机械套筒对构件实现灌浆连接,这种方式可以,保障构建的稳定性,使构建高强度无收缩,但使用这种方式需要钢筋本省质量系数过硬,一般钢筋不符合。第二种是现浇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也被广泛的使用,通常是在连接部位过窄时使用,通过使用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共组
3.4预制窗体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窗体施工技术,主要通过螺栓、吊耳等的设置应用,连接窗体上的螺母,确保窗体稳定性与严密性。预制窗体施工期间,首先需要检测窗体上的螺母;其次测试窗体与作业面的距离,要求标准位置为300mm。随着位置的确定,窗体螺母与螺栓紧密连接,完成预制窗体施工。预制窗体施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注意事项较多。尤其是窗体方向控制与调整,窗体螺栓稳定性,墙板连接紧密型。控制好每个施工细节,这样才能保证预制窗体施工技术达到标准,并且也能够保证预制装配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合理,质量达标。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进步迅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不断优化,尤其是关键技术升级应用,结合绿色建筑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叠合板施工技术等分析,认识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加大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视力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光辉.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1):61.
[2]邵建林.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8(1):157.
[3]肖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9):85-87.
[4]龙莉波,马跃强,赵波,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38(3):367-369.
论文作者:陈仰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建筑论文; 窗体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螺栓论文; 构件论文; 楼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