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深圳科教兴市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兴市论文,信心百倍论文,深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深圳科技事业步入良性、高速发展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连年翻番。1991至199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了539%,不仅高于同时期工业总产值24.47%的增长率,也远远超过全国及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平均增长率。深圳15万科技工作者面对丰硕的劳动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15年前深圳的科技事业几乎是零。
但是,在目前全国改革开放的新态势下,沿海和内地许多科技力量雄厚的城市,纷纷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更多地纳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兄弟城市更是在科技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放眼四望,科技兴市已成为各个城市谋求突破的新“法宝”,高新技术、科技人才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处在这种激烈竞争环境中的深圳,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广大科技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科教兴市之路上,我们该怎么办?
建立健全科技投入机制
客观地讲,正处于发展中,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圳市,近年来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做出了不少努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共同为高新技术源源注入资金。1991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还只有几百万元。今年市、区两级的科技三项经费就已增至8000万元。此外,市政府每年还拨出5000万元至1亿元的科技专项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投入发挥了较大的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向科技流动。去年,我市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5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技开发费3.64亿元,带动银行用于支持科技发展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更高达19亿元,招商银行还首次为华为公司提供了1500万元的程控交换机买方信贷。
但是,科技发展的“助推器”——资金仍然是困扰我市科技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大难题。全市的科技研究发展经费,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456%,与发达国家乃至国内一些地区的科技投入仍有差距。政府近年来划拨的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专项贷款只能起引导性作用,不可能惠及全部。
广大科技工作者欣喜地看到,市委、市政府已下定决心要把科技工作搞上去。市委书记厉有为在昨天的全市科技大会三次提到资金问题——“没有金融资本做后盾,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就没有后劲”,“银行的支持是关系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市各银行目前已做得不错,但仍不够”。人们从市委书记的话语中领悟到,深圳科技发展前途光明!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子彬在阐述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措施时,也就建立健全科技投入机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市、区两级财政对科技的总投入(不包括企业挖潜改造基金)要达到可支配财力的3%以上,2000年要达到5%以上,一般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分别要达到销售额的1%、1.5%、3-5%。企业按上述比例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可直接进入当年成本。
造就人才大军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已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2万人,其中科技人员占了七成。近几年来,我市还先后从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引进专业人才1500余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现有获国家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05名。目前,全市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已达15.6万人,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发挥着光和热。应该说,深圳在吸引科技人才方面,已做出了不少努力,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近年来不少地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招揽人才。就是近在咫尺的珠海、广州等城市,不惜重金聘请科技人才的报道也屡见报端。而由于种种原因,深圳的科技人才近来出现了回流现象。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没有与自己人口和产业规模相适应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作后盾。深圳现有40家科研机构在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但这与深圳的地位和科技实力显然不相适应。深圳依靠自己培养的科技人才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还是靠从内地引进一些科技成果进行商品转化。而当内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时,这种引进和嫁接就会产生“肠梗阻”。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李子彬市长昨天在科技大会提出:“我们要选择好方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开发基地。但我们不能只靠这一手,如果从建立实验室开始,经过小试、中试再实现产业化,十年过去了,我们等不及。当前,我市要突出引进国内外的高科技成果和高级人才,采取拿来主义发展自己。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吸引国外跨国集团到深圳建厂。同时加强从国内科研院所引进成果,使之在我市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
关于人才问题,李子彬强调,发展人才市场、引进人才,是深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举措。人事局、劳动局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引导,使人才市场不断完善和提高。当前,要特别注意引进高学位、高职称的科技人才,引进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年龄可放宽,其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要优先解决。这类专家学者,桃李满天下,引进一个可带来一群。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到目前为止,深圳已初步形成了计算机及软件、通讯、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激光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一些产品已在国内外占有相当份额。但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深圳现有的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和中小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列入高新技术业群的企业数还不到全市企业总数的1%。第三产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也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地位。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发达国家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达60-80%,目前深圳为30%,这与深圳现有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
令人欣慰的是,市委、市政府对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非常重视,多次提出要增加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的份额,并要求在传统产业中逐步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武装第三产业,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李子彬市长昨天强调,在继续扶持计算机、通信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到2000年要初步建成生物工程、新材料开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事实上,我市不少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开始瞄准了高新技术,他们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的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稳步提高。有些简单加工厂经过科学技术的武装后,成为现代化的专业生产企业。
我们正视问题,因此我们信心百倍。厉有为同志说得好,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资金、人才用在科技事业最需要的岗位。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已做好充分准备,信心百倍地迎接下一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