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实践研究与21世纪--第五届东亚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_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实践研究与21世纪--第五届东亚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_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实学与21世纪——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学论文,东亚论文,第五届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 在河南开封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中、日、韩三国实学会商定,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隔两年,分别由中、日、韩轮流主持召开一次。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东亚实学与21世纪”。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学是东亚古代哲学、社会思想的终结,融汇了东亚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积淀;实学还是东亚传统思想文化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做回应的产物,具有厚重的社会历史基础;实学又是东西方文化交会接榫的产物,是社会变革、思想更新的写照。实学具有重有的近现代指向性质,为反思和理解东亚现代化和21世纪,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新当选的中国实学研究会长葛荣晋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与创新的竞争,高科技实验与转化的竞争,知识的传播与应用的竞争,将是东亚和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而对这种世界性竞争的严峻挑战,东亚各国学者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东亚实学研究应当担负起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扬与继承东亚实学思想的精华,为推动东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会长李佑成先生,代表韩国的专家、学者发表基调讲演。他说:“在实学研究上,东亚三国共同肩负着‘指向近代’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近代克服’。我想提议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新的出路,在这种探讨中开创实学研究的新方向。”“近代克服”指西方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带来的种种社会病消解问题。韩国学者认为东亚实学作为东亚古代哲学、社会思想的总结,内含着“近代克服”的文化机理。日本东京大学的小川晴久教授代表日本学者所作题为《21世纪实学的展望》中指出:“以保护生命、保护生态系统为中心,使各门科学都来为此服务的思想,其先例可见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东亚世界,是近世后期的实学思想。”“21世纪如果不设法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地球的未来将无从谈起。”东亚实学蕴含十分丰富,既含发展形器技术的思想,又富于实事求是据实超越的层面;既有捍卫原儒、扬弃性理学以绵延东亚学传统的根,又有接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并处理东西方两种社会价值观的新意蕴。面向21世纪,东亚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研讨实学,内容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紧紧围绕东亚实学主题,讨论严谨而热烈。与会专家学者形成了一种共识:东亚实学是连结古代与近现代的桥,也提供了东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正在成为发达的国家迈向21世纪的历史参照。

本次研讨会所关涉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国研究实学的历程和国情不同,所关注的层面也不尽一致。韩国汉城大学的安秉直教授在《实学的职业观》一文中,考查了朝鲜15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人们的职业观的嬗变过程,在社会生产活动底基深处,探求实学的时代内容和历史意义。日本的小川晴久教授、高崎大学的山崎益吉教授,都较深入地阐述论证了实学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合和一致的问题,强调了日本实学中,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开了实学研究的新生面,颇具引人深思的韵味。越南学者潘大尹在其寄给大会的论文《关于越南18世纪的一个实学倾向》中,论述了18世纪的越南从程朱理学中获得实学理解,走向近现代的思想史过程。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则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宗教、对外关系等诸多领域,全方位地探讨了宋、元、明、清四朝的实学思想及其社会基础。葛荣晋教授在《中国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从1940年稽文甫先生在河南大学学报《学术丛刊》上发表《陆象山的“实学”》为发轫,纵论经纬,着重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实学从小到大,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东亚各国在今后加强区域思想文化合作的未来构想。“只有在互相研究对方实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东亚社会发展需要,吸取其思想精华,将它转换成一门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新的哲学思想体系,才能使它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思想动力。”

与以往实学研讨会相比,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其创新之处。第一,参加会议的国家、地区扩大了,拓展出实学研究的新生带。本次会议除中、日、韩三国外,还有越南和台湾省、香港地区的代表参加。新加坡、美国的代表也在会前联系与会,因情况变动未能参加。就是说,实学研究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区域化学术思潮。第二,问题更加多侧面,研究更深入了。视野所及有生态社会学问题,也有东亚实学的西洋观专论、欧亚文化论等。韩国的李佑成教授即专门论述了从哲学、文化学层面理解实学内涵、展开实学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必然性。他说:“韩的实学研究倾向于社会经济思想研究,对哲学思维问题则较为忽视。”“近年来韩国的少壮学者们也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把研究‘实学派的经学’作为探求实学派哲学的思维方法。”“希望这些探索能成为实学研究的一个转机。”第三,东亚各国实学研究交互渗透,渐有融汇一体研究之肇。本次研讨会的许多论文的视野不限于自己一国,而是作为东亚思想史问题统合研究的。中国学者杨翰卿的《中国宋代儒学的哲理化和崇实性及其对于现代东亚文明的意义》一文,从东亚学意义上阐论了宋代儒学崇实思想。韩国学者河宇凤的《朝鲜后期实学派的对外认识》一文,则较多涉及了朝鲜朝后期实学的对清关系论,从中韩一体关系上纵论问题。中国学者王政尧、姜日天则专论朝鲜朝后期“北学派”的“利用厚生”实学与清代中国的关系,阐述了“利用后生”实学的现代意义。这种交叉渗透的探讨之风是历届实学研讨会所少见的。

标签:;  ;  ;  ;  

东亚实践研究与21世纪--第五届东亚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_东亚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