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中微创与开颅手术的比较分析论文_ 韩仕国

韩仕国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此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87例,随机分为行开颅手术对照组(n=43)例与行微创手术治疗实验组(n=44),对比临床疗效与手术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相较于开颅手术并发症少,预后更为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开颅手术;微创手术;脑出血;治疗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 = 43)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44)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ared with craniotomy, the complications are less, the prognosis is simpler,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craniotom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26-02

脑出血指脑实质出血,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发展极为迅速,致残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较大威胁。在临床治疗脑出血时,多采用开颅手术,虽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手术难度大、预后困难等问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增加了预后工作的难度。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以高效、安全的特性在脑出血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验证微创手术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以我院87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87例,随机分为行开颅手术对照组(n=43)例与行微创手术治疗实验组(n=44)。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7~73岁,均数(53.1±4.2)岁,出血位置包括脑室13例,基底节区23例,其他7例,血肿量均数为(45.3±11.2)ml,实验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7~74岁,均数(53.6±4.4)岁,出血位置包括脑室13例,基底节区24例,其他7例,血肿量均数为(45.4±11.7)ml,两种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肿位置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且病例分布较为均匀,代表研究结果具有较高信效度。本次研究所选择对象已经通过颅脑CT以及核磁共振确诊为脑部出血,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了事前知情同意书,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排除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未见严重内科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全麻后行消毒措施,结合患者脑血肿情况,合理选择切口大小与形状(为弧形或马蹄形),并于锯骨成窗后,开十字刀口,切开脑硬膜,缓慢逐层分理处脑组织以及蛛网膜,一直持续到血肿腔,随后利用显微镜做好血肿清除,并及时做好止血工作,置入引流管,逐层关颅。实验组行微创手术,局部麻醉,后于患者额部开横向刀口,随后以颅骨钻于穿刺点开孔,并以十字切口切开脑硬膜。完成上述步骤后穿刺,并置入引流管,于另一端接入无针头注射器,匀速、缓慢抽取积血,并做好创口消毒与缝合工作,完成引流管固定后,三通连接,接入引流装置。术毕,以头颅CT复查验证患者脑血肿清除情况,并及时利用三通向内墙注入尿激酶3000U,以提升血肿清除效率,当验证引流效果并确定排除完毕后,需及时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1.4疗效判定

疗效分为治愈、显效、进步以及无效三个级别,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评定,下降范围处于90%~100%为治愈,下降范围处于46%~90%为治愈,下降范围处于18%~45%为治愈,其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资料均以SPSS21.0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设定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住院时间组间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住院时间组间对比表 (x±s)

2.2临床疗效组间对比

实验组有效计41例,总有效率93.18%(41/44),对照组有效计33例,总有效率76.74%(33/4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组间对比表 (n,%)

2.3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组间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计3例,发生率6.82%(3/44),对照组并发症计13例,发生率30.23%(13/4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性疾病,发病群体集中在中老年人,发病急,在发病时不光会造成脑部组织产生相应的病例反应,还可能由于血肿压迫及其分解物影响,导致血管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物质,进而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极容易蔓延成为脑水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且治疗后预后较为困难,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该疾病虽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开颅技术也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有效挽救了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创口较大,导致在预后工作上难度仍然过大,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手术风险依旧较大,且术后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导致患者的手术依从度不高,甚至对此存在排斥心理[2]。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脑出血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其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优势显著。

开颅手术为治疗脑出血传统手术方式,可在直视情况下完成对血肿的有效清除,且能够及时除去由于血氧供应不足而液化的脑组织,能够针对出血点实现有效止血,且在去除骨瓣的情况下,颅内压强可迅速降低,能够有效缓解脑组织压迫问题,效率较高,但由于手术需要全麻进行,且创口较大,故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容易造成血肿问题的蔓延。此外,由于开颅手术难度较大,所有需要耗费较多的手术时间,在该过程中由于创口位置的暴露,容易引发中枢神经感染,风险系数较大,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3]。在气管插管全麻情况下,更容易加重患者病情,且术后预后较为困难,在监护以及抗感染等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

而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利用软通道技术,通过注入尿激酶,不光可以促进血肿的清除,还能够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可进一步减轻对脑组织的二次损伤,应用优势显著,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其二,手术时间较短,操作流程清晰且方便,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且不需要将颅内大面积暴露,减少了出现术后感染的几率[4]。其三,无需分离脑组织与蛛网膜,可避免对脑出血患者颅内功能区的损伤,降低了致残率,有助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后遗症少,有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其四,创口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且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住院时间大幅度减少,在术后观察上也较开颅手术更为便捷简单,可减轻患者的精神及经济压力,有助于其治疗依从度的提升。由此,将微创手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且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陶剑, 孟红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行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有助于患者康复进程的加快,手术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以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其治疗总有效率93.18%(41/44),对照有效率76.74%(33/4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时间均数为(46.58±10.17)min,明显少于开颅手术对照组(64.13±13.24)min,且其出血量(17.21±2.55)mL,相较于对照组(75.38±4.23)mL明显减少,代表行微创手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从住院时间上反应出,微创手术后患者更容易康复。在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对比上,并发症单项对比,实验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代表微创手术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手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应该加强应用,以切实保障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预后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树泉.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3(6):805-807.

[2]刘干忠, 高太平.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6):733-734.

[3]高岩松.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4):136-137.

[4]陶剑, 孟红亮.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医药前沿, 2015(25):45-45.

论文作者: 韩仕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脑出血治疗中微创与开颅手术的比较分析论文_ 韩仕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