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产业整合效应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产业整合效应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直接投资论文,效应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只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 1/4,这之前,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其他初级产品,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领域。80年代以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升温,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多。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世界投资报告》显示:197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占首要地位,其份额达45.2%,服务业只占31.4%;1985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已达42.8%,超过第二产业的38.7%;到1990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一、二产业的总和,达50.1%。发达国家服务业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1970年仅为23.7%,1990年达到了48.4%。相比较来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在第二产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从1970年到 1990年只从23.5%增加到29.5%。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服务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过程明显慢于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中一直呈占据半壁江山以上的格局(见表1)。

表1 1988-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的产业颁表

(单位:百万美元,%)

产权的个人 所有行业的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他

购买和销售 总计(全球)

总额 10364

52776346653 10044 -119837

1988年

比重 8.6 44.0 38.9 8.4- 100

总额 16057

15147017202220848 -360408

1997年

比重 4.5 42.0 47.7 5.8- 100

总额 201867 1512124

1827282

91956 -3633223

1999年

比重 5.5 41.6 50.3 2.5- 100

1999-2000年 总额 409028050 84970 6830 40.9 123990

(平均值) 比重 3.3 22.6 68.5 5.5- 100

总额 694014880 45940 4720

0.5

72520

2001年

比重 9.6 20.5 63.3 6.50.1100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9、2000、2003年。

在服务业对外投资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跨国并购的大发展,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竞争加剧,也促进着全球服务市场的整合和服务业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和重组,跨国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已由1998年的6000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8655亿美元,一年增长三成,跨国并购额由1998年的4800亿美元上升到7200亿美元。表2是1987-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以收购方计的产业和部门结构情况。

表21987-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和部门结构(收购方)(单位:百万美元)

产业或部门 198719901995 1999

第一产业

1 425

2 131 7 951 9 544

制造业 50 308 79 908 93 784309032

第三产业

22 776 68 423 84 824401 520

电力、煤气和自来水

66 332 10 46655 110

建筑业 882 257 1 160 3 006

贸易

3 123

6 205

8 854 17 473

旅馆酒店业 331 30 066 3 402 3 343

交通运输、仓储及通讯 560 4 785

6 085 118 759

金融

11 183 43 671 45 368167 220

工商服务

5 600

6 377

4 843 28 235

公共管理与防务 103 667 31668

教育 -

- - 56

保健和社会服务

- 530 263

21

社团、社会和个人服务 928 2 469

3 366 7 629

其它服务 - 114 3414

未分类的 - 114 3414

总计 74 509 150 576 186 593

720 109

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英文版),第251页

表中数据显示,服务产业的跨国并购在全球跨国并购中的份额在不断上升,1987年所占比重为 30.57%,1990年上升为45.44%, 1999年高达55.76%。服务产业的跨国并购的主要部门是信息、金融等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而且正向跨行业并购演变。在1999年,金融业的并购占全球并购的份额为 23.22%,占服务业内部的比重达到41.65%,运输、仓储及通讯部门在1999年的并购业绩也不俗,并购额占到全球总额的16.49%,占服务业内部的29.58%。

(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日益全球化

从投资的地区流向看,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服务业中占据的绝对优势地位,大举向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又以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吸引大量服务业外资流入。发达国家在服务业直接投资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为7350亿美元,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61.7%(2000年为75%)。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大体稳定在20%,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由20世纪 70年代的55%以上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不足50%,而服务业的比重则由低于25%上升到高于 30%。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保持在世界跨国直接投资1/3左右的水平,主要集中在南亚、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加勒比地区。2001年,南亚、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加勒比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世界跨国直接投资的24%。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墨西哥,分别比 2000年增长了15%、47%、68%。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是促使跨国公司加速向这些地区转移生产投资的主要动力。如日本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地区主要

投资电力、电器设备等部门,同时,从这些地区进口电力、电器设备占到日本进口额的31%。《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区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中国台湾省在吸收外资投向服务业的同时,对大陆的投资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香港特区作为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的地位日益突出,截至2001年底,3237个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区域办事处(其中包括944个地区总部)。

(三)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日益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非常重要的“亚产业”集群,其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基于布朗宁和辛格曼在1975年对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生产性服务在其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如果服务能够像一般商品那样被区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话,那么生产性服务无疑对应着作为资本品的服务;在外延上,是指相关的具体产业与贸易。

这类服务在过去一直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内在化”方式来提供的,但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逐渐结合起来,这些服务业逐渐跳出原有运作模式,表现出“外在化”趋势,产生了众多提供诸如财会、广告、营销、咨询、策划等服务的专业公司。在我国,生产性服务又称为“面向生产的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主要包括咨询、律师和会计服务等)、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通讯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软件服务等)是生产性服务的最为重要的部门。这些部门不仅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代表着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这种新型的专业性服务公司由于使用电脑作业,成本大大降低,独立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和管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借助于高新技术而实现了全球化经营,其对外直接投资空前增长。

第五次并购高潮的出现使得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中最主要的方式,服务业在此次高潮中表现的非常活跃,从1998年的数据(表3)可以看出,交易金额最大的10个产业中有6个属于服务部类,而这6个产业又无一例外都属于知识或信息密集型产业。

表31998年跨国并购交易额最大的10个产业

产业部门 交易额(10亿美元)

购并数量

采掘和原油 农矿业 76.2 100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制造业 50.9 147

银行和金融机构 服务业 50.9 326

邮政和电信 服务业 50.4 235

造纸、印刷及出版服务业 41.0 235

电力、燃气及其他能源的生产和分配 服务业 40.3 118

商业服务服务业 38.2 888

保险(社会险除外) 服务业 37.9 129

化学和制药 服务业 26.2 364

零售服务业 18.0 155

资料来源:KPMG Corporate Finance,1999

世界服务业产业结构与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传统的一般劳动力密集型向新兴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包括的大多是生产性服务部门。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北美与西欧主要发达经济体代表着这一演变的潮流,并凭借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优势而在生产性服务领域拥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它们这一竞争优势的获得则是基于相对先进的产业结构,即以服务经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四)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自由化趋势日趋明显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一些国家对以往严格限制外国资本进入的第三产业,如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等部门不同程度地取消了管制,允许外国资本以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方式自由进出入,从而试图引进外部竞争因素来部分改造在上述行业中已经出现的国家垄断或私人垄断格局,并以此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各国还对经济敏感性大及投资收益前景看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此外,各国为了扩大引资规模,纷纷出台了一些便利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并通过签订双边与多边条约来保护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些政策的实施减少了服务业资本跨国流动的障碍,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毫无疑问,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依赖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生产性服务的支持,对服务业跨国投资产生拉动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产业发展中技术与制度变革合力的推动。

第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服务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史表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一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发展到服务经济。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在300-2500美元之间时,其产业结构处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阶段。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1万美元上下,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高的达75%,这说明,这些国家的经济重心已向服务业偏移,服务业在其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产业基础。

第二,发达国家服务管制制度变革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运行中,强调政府放松管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新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策。同时,微观层面,有关政府管制理论以及自然垄断产业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促进了西方国家在金融、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等服务领域大规模的管制变革。放松产业进入管制,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是管制变革的中心内容。进入管制的放松,开始是对国内企业,然后是对国外企业,由此使服务业出现了放松管制与大规模企业兼并相互影响的两股潮流,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服务业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以电信业为例,1991年底,英国国内电讯开始有限竞争,1996年6月英国解除国际长途垄断,12月第一个对外彻底开放电讯市场。短短几年内,英国开出150多个电讯经营许可证,1996年底开出44个外国公司许可证。1996年所有欧盟成员国加瑞士和挪威决定在1998年元旦,全面开放电讯市场。现在许多国家,不但在长话和增值业务等部门已经引入竞争,在本地网层次上,数网竞争也被允许。

第三,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性制度安排的推进。服务业所包含的产业门类非常广泛,其中许多涉及国家主权、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就业等问题,因此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之前,服务业一直没有纳入全球贸易自由化体系之内。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在1986年成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新议题,其最终成果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达成与生效。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服务贸易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即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其中商业存在方式就涉及市场准入与跨国直接投资。《服务贸易总协定》扩大了全球贸易体制的涵盖领域,初步形成了制订规则、组织谈判、解决争端三位一体的全球服务贸易协调与管理体系,对降低或消除各成员方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壁垒,推进服务业国际投资,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服务企业组织管理成本的降低和规模经济边界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企业跨国投资方式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许多服务活动的跨国交易创造了可能性。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对决策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原来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向扁平化的“动态网络”结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取代中层监督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信息失真,削减了机构规模,提高了管理效率,这是企业规模向国际化扩张的重要条件。

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网络拓展有很多方式,除了传统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股权合作等方式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股权合作方式更为流行,如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等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让公司的“特殊资产”声誉、品牌形象、积累的经验等,实现更好的增值。如大多数连锁旅馆或连锁餐饮业都采取了以公司网络方式运行的特许连锁制。这种关系更灵活和成本更低的合同形式,使公司得以在世界范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才能,同时集中全力实现“人格化”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做到更好地监督与品牌形象紧密相关的服务质量。从技术手段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企业和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在全球范围内监督其资产发展状况和加强在全球运作的可能。电子信息网络使大公司可以更好地通过一体化管理节省交易费用和减少与这些费用有关的办公费用。

第五,服务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跨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重要性。随着发达国家服务产业进入壁垒的取消或放松,一些大的服务性公司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致力于建立国际化生产网络,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成为全球性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于服务营销的特性所要求,在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与顾客有着密切关系和直接接触,因而对外投资在争夺和占领市场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另一方面相当多服务部门具有网络型产业的特征,如电信、交通运输以及金融等,规模报酬递增明显,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正如弗朗索瓦·沙奈在《资本全球化》一书中所指出:“一个公司必须削减或最大程度减少尚处于分割状态的、本质上不完善的世界市场上进行交换和面对面直接管理带来的交易成本,这一能力直接受制于对某一国际网络的控制。有了这种控制,公司就可以进一步把地方化优势同公司本身的优势结合起来。”

三、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整合效应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已超越一国经济的狭隘界限,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黏合剂”。服务业的日益国际化,作为沟通全球经济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构建世界统一市场的进程中,有着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和重要地位。

(一)优化全球服务产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效率

首先,促进全球服务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与重组,从而扩大各国服务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各国服务企业可以在规模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上,增加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其次,加剧各国服务业竞争,竞争直接带来产业效率的提高,促进服务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下降以及消费者福利的增进。同时也促进着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航空运输和某些电信服务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就是全球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的直接成果。最后,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方法在全球的扩散。

以电信业为例,从1990-1995年,全世界国际长途通讯时间从 333亿分钟增加到680亿分钟,翻了一番多(注:刘吉,《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金融服务竞争的发展与效率提高效应也很明显。经合组织银行经营情况统计表明,大部分国家银行的工资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营业费用与总收入相比也下降了。如美国互助储蓄银行,在1979-1984年间,工资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9%,1990-1992年间,这一比例已大幅度下降为 28%;日本大型商业银行,工资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从1979-1984年的40%,下降到1990-1992年的 30%。英国商业银行这一项目的比例,也从1979-1984年的45%下降为 1990-1992年的37%。这是竞争促进成本下降的效应。同时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也趋于下降。

(二)加剧了全球服务业的市场整合与企业重组

在相当多的领域,大型服务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越来越强,呈现出寡头结盟垄断的局面。从行业分析看,金融与信息业的市场与企业整合尤为激烈。通过跨国投资与兼并,大型或超大型金融垄断企业不断在竞争中产生,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格局。1990年,按资产额排列的全球第一、第二名的银行是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1999年,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已经为美国的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所取代(注:[美]《机构投资》杂志,网址: http://www.iimagzine.com,2000年 1月17日。)。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并购事件数不胜数。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银行公司合并为花旗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近700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占据第一位的东京三菱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花旗集团涉足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投资业等金融业的所有领域,能够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金融超市服务。规模的巨型化已成为银行业经营的一种趋势。

电信、传媒业的并购,近年来最著名的是,2000年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成为美国历史上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一宗兼并案。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成为一家集电视、电影、杂志和因特网为一体的超级媒体公司,它将时代华纳旗下的世界级大众传播、娱乐、新闻及先进的宽带传输系统与美国在线的互联网产业及基础设施(包括商标、网上社区、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行业内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服务业对外投资与并购的发展,使服务业跨国公司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推进服务业国际化的主体。在美国《财富》杂志每年一度的“全球500强”评比中,服务业公司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其所占比重超过了所有其他行业跨国公司份额的总和。2000年所占比重达到64.5%。

(三)服务业对外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的国际化晚于农业与工业的全球化发展进程,20世纪 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国际投资增长,意味着国际资本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产业领域向国际市场全面渗透。服务业的跨国投资发展,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了促进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通过服务业的国际投资,在全球范围形成一个更大的服务交易网络,这有助于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例如,全球化中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制造业需要更为廉价而又可靠的连结全球的通讯和运输网络以维持出口业绩;同时,由于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及时”生产的采用,国外厂商购买产品对时间的要求日益紧迫,只有高效率的通信与运输系统才能满足这种要求。

服务业的国际化经营,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的扩张,带给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以电信、运输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技术的进步,已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使得不同生产规模的厂商都可以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分散的生产,更多的企业参与跨国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全球跨国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就是一个明证。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1997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为53000家,1999年则达到 63000家,是1970年7000多家的9倍。

(四)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服务业国际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首先是强化了它们的垂直分工,即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工;同时,正在强化它们之间一种新的分工形式——加工工序与生产服务的分工。这使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分工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将导致世界财富向服务业竞争力强的发达国家进一步积聚。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服务与加工工序的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充当的是发达国家的生产加工基地,影响产品价值链的诸多重要的生产服务环节,如产品设计、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原材料的采购供应、资金的筹集调度和财务控制等高附加价值的业务,都由发达国家掌握。这种分工,虽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就业、产出增加等效应,但在总体利益分配上,发展中国家只能分配到极少的一部分产品加工所得。而且作为发达国家制成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发展中国家还要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

在国内服务市场开放中,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促进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国内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力相差悬殊,本国服务企业的成长空间会受到严重挤压。同时,由于金融、通信、信息、数据处理等服务部门涉及国家主权、机密和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威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充分表明了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置身于一个全球性的统一网络中,也在不断加大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所面临的外来风险。

标签:;  ;  ;  ;  ;  ;  ;  ;  

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产业整合效应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