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种汇集及反映民族特点及风貌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要包括思想、文化、语言等。主要包括古典诗文、生活习俗、民族服饰及道德理念等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代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能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文化,帮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语文教材以外的文化,加深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与内涵的认识及了解,促进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1 现阶段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古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懂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借助一些工具书对古文进行翻译后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无法提升及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鉴赏古文的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古文进行欣赏及理解,使得学生们对于古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而学生们通过古文工具理解的意思与实际文中的意思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影响了学生们的古文学习效率,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到古文中的传统文化及精髓,久而久之导致对古文学习丧失兴趣及信心,不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2]。其次,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感重视程度较低,教师对于这一要点有所忽略,无法在向学生们传递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们的情感,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分数,对于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忽略,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加上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面对古文只会死记硬背,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不利于学生们综合素养及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3]。
2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途径
2.1 针对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的渗透需求在课本中积极寻找传统文化的元素,教师在教学之前应深入的了解及因材施教,准确的掌握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并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展示在学生们的眼前,强化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在了解及掌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寻找传统文化与课本教材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进行分析、欣赏及探究,更好的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认清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及道德修养[4]。
如在进行《师说》的教学过程中,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要为学习要永无止境、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只要肯虚心学习,文章表达了从师表学习的原则及必要性,对于当今社会上的耻学于师这种现象进行了批判,表现了作者的勇气及好学心理。教师在寻找到传统文化之后应将传统文化于课本中的契合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引导学生在学习及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及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从学生们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及教学目标等出发,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的情境及氛围中自主学习、探究及拓展性的了解,达到让学生们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并通过引出一些古代历史上的典故、古文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等,让学生们深入传统文化的情境中思考、分析及深入其中探究,促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意识[5]。
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红楼梦》影视剧中的这一段直观的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并在课堂导入环节交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时代特点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视频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观看视频及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寻找出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深入其中思考林黛玉进入贾府这一事件的细节内容及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3 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拓展式学习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递及分享一些传统文化之外,还应在课后多与学生们分享一些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书籍及古文,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及年龄特点等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及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论语》、《红楼梦》、《孟子》及《大学》等,要求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及阅读潜移默化的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会分析及思考,并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思考现代生活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6]。
3 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及道德素质等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针对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及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阅读实践活动等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更多的道德修养,向古人的勤奋好学、善良孝顺等品质学习,传承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宋锡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12(8):35-36.
[2]贤冬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 2015,17(10):20-20.
[3]周建芸.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语文, 2016,22(27):58-59.
[4]茅伟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探研[J]. 成才之路, 2019, 595(03):39.
[5]姜晖.注重文化修养维度的语文核心素养锤炼——由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文化常识题引发的思考[J]. 名师在线,2017, 36(14):50-51.
[6]杨向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1):136-137.
论文作者:施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们论文; 过程中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古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