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课堂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实录论文,我能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我能行”话题。
主要目标
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胆怯的事情为话题,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与他人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树立能够想办法做好的勇气与信心,探寻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自己胆怯的事情写在卡片上;
学生在课堂上围坐在一起,预留四个空位供教师坐;
一个小台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定向导入 走近胆怯
师:我是来自武汉的老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现在心里有些紧张,有点胆怯。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我们感觉还可以。
师:你们能帮帮我吗?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紧张的感觉?
生:……
师:我听说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我来试一试。
(现场深呼吸)
师: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活动二:交流互动 寻找胆怯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紧张、胆怯、害怕,本来应该能做到的事情却不敢做。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他们胆怯的事情是什么?
(师生看书、总结)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有人来学校参观,我不敢主动打招呼;我还是不敢游泳……
师:你们也和他们一样有胆怯的事情吗?课前,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自己胆怯的事写在卡片上了,你们愿意像这些同学那样把自己胆怯的事情告诉大家吗?
生:(举手)愿意!
师:(对一未举手的学生)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愿意告诉大家,但我不敢。
师:那我和你一起上去,第一个告诉大家,行吗?
(老师牵着学生一起走上讲台)
生:我害怕的事是晚上在没有路灯的街道上走路,老担心后面有人追……
师:哦,怕黑,同学们中还有没有怕黑的,请上来。
(一些学生走上讲台)
生:晚上,我怕自己上厕所……;
生:我晚上看了惊险的书,不敢睡觉,那本书实在太惊险了;
生:放学后,爸爸没来接我,天黑了,我非常害怕……;
生:晚上如果一关灯,我就害怕……;
师:还有吗?
生:每次测验时怕拿不到“A加”;
生:我去游泳,水很深,我很怕;
生:我也是怕游泳;
师:我也是;
生:我怕爬单杠,怕摔跤……;
生:害怕玩过山车;
生:我不敢玩“林中飞鼠”;
生:我怕打针,吃药也很苦;
生:我怕在班上发言。
师:还有怕举手发言,当众表演的吗?
生:我,老师要我当主持人,我老怕说错;
生:我怕开窗,自己掉下去……;
师:你很注意安全啊!
……
活动三:面对胆怯 愿意挑战
师:啊!有这么多让我们胆怯的事情,其中有很多我小时候也害怕过,比如游泳,我小时候也很害怕,后来在我爸爸的带领下,从下水、潜水……慢慢的我就不害怕了。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你试过了啊!……
生:你长大了……
师:对啊!我战胜了这些胆怯,我长大了。而你们还小,正因为你们还小,所以有这些胆怯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但你们愿意早一点战胜它们吗?
生:想!
师:我这里有一个战胜它们的秘诀,我想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我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这儿,这礼物来之不易,我需要一位同学能站在小台子上大声将“秘诀”展示给大家,谁能行呢?
(站在台上大声发言的体验活动,几名学生开始声音很小地说出“我能行”,后来越来越大)
师:我刚才看见你没有鼓掌,我猜你是想他的声音没有你大,是吗?
生:是有点。
师:请你上去,愿意吗?
生:不!我的声音有点沙。
师:只要大家都能听见就可以了,试一试,可以吗?
生:(点点头)行!
大家鼓掌!
师:你看,大家都为你鼓掌了,现在你感觉怎么样?
生:不怕了。
师:平时我们班谁说话比较秀气?
(找到一个小女孩)
师:我挺喜欢说话秀气的孩子,你能试试吗?
(生尝试)
师:我们班同学真聪明,刚才的每个同学都已经把我的礼物展示给了大家。
(出示“我能行”横幅)
活动四:个人方法 尝试挑战
师:在胆怯面前要相信我能行,敢于向它们发起挑战,有些同学对于一个人睡觉有些胆怯,怕黑。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我现在来调查一下,请还有些害怕的同学坐到左边,不怕的到右边。
(学生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座位)
师:我们请已经不怕的同学帮帮我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我让爸爸、妈妈先陪我睡,等我睡着了,他们再走开。
生:我什么都不想,头脑一片空白,就可以睡着了。
生:她们说的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但不管用。
生:看些不恐怖的东西,把恐怖的东西拿掉
生:我睡觉的时候,爸爸先在旁边写字,他走了以后,我忍一忍,就可以一个人睡着了。
生:我妈妈对我说,你坚强些,你能行!
师:这么多同学出了主意,还有些害怕的同学找到了好办法没有呢?
生:我觉得林子辉的办法好。
生:我像万慧那样做。
生:我还有办法,抱个“公仔”睡。
师:“公仔”是什么?
生:就是布娃娃。
生:这个办法好!
生:不好!那样更恐怖……
师:我明白了,有的办法对他有用、对你就不一定有用。看来啊!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办法。
活动五:“我能行”
师:每个人找到自己的方法,有些胆怯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愿意学做勇敢的小雄鹰,有兴趣挑战的话,那么请到我这里领取“困难”,接受挑战吧!
生:愿意(大声)
(学生领取卡片)
师:同学们领到的卡片也许并不是你自己的那张,没关系,卡片上写的都是我们胆怯的事情,背后还有同学的名字,如果卡片上的事情你感到并不胆怯或者你已经战胜了,请把你的方法告诉给暂时还胆怯的同学,帮帮他们,如果,卡片上的事情正好也是你胆怯的事情,你可以和同学们共同想办法,战胜它。最后,请把卡片交还给它的主人。
(师生自由交流、探究战胜胆怯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想办法,积极战胜胆怯,此时,同学们肯定想知道大家都有哪些办法,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没有谁找到了自己的征服胆怯的方法。
(交流展示活动)
生:我害怕下楼梯,我的办法是慢慢下。
生:我回家经过那段黑路时,我就说:“我能行!我能行!”相信自己能行就过去了。
生:我害怕当主持人,李芬告诉我,在台上的时候就想下面没有人。
师:哦!很好!刚才好像有人怕上台表演,找到办法了吗?
生:没有。
师:没关系,还可以继续找,谁愿意来表演呢?
生:我愿意表演武术。
师:好!就请你们现场来主持,现场来表演。
(学生主持,表演节目)
师:感觉如何?
生:没什么大不了的。
……
师:胆怯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人人都会遇到。当我们胆怯时,你一定要想着我能行!相信我能行,我们就能够挑战害怕,克服胆怯,我们还要善于得到大家的帮助,一起想办法,找到自己的方法,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勇敢。
《我能行》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我能行》一课的教学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我能行”话题设计的。教材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胆怯的事情为话题,提供了不敢独自睡觉等范例,并在小学生当众表演的生活体验中深入展开,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与他人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树立能够想办法做好的勇气与信心,探寻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胆怯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体验,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更为典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胆怯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防御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却没有得到关注与引导。一方面,由于儿童对周围生活环境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成人没有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造成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与苦恼。另一方面,儿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够做到但由于胆怯而不敢去尝试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受到指责和嘲笑,这对他们的生活不仅无济于事,有时甚至雪上加霜。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一定胆怯的儿童最容易受到忽视或歧视,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感到自卑,以致恶性循环。《品德与生活》课以“挑战胆怯,相信我能行”为内容创造性地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把握好二者之间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就能够着眼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引导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走出胆怯,相信“我能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老师向同学们袒露自己胆怯的事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老师和同学们平等交流,共同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老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碰撞,在碰撞中引导,老师是同学们的大朋友。这样就营造了轻松和谐生活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都是生活者、学习者,孩子们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开动脑筋创造新生活,进而用健康的方式享受生活。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所以,对于胆怯的学生而言,老师的帮助就非常必要。老师能与孩子平等地沟通,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多鼓励孩子,对于孩子走出胆怯是十分重要的。胆子小的孩子在群体中容易被忽视,老师预先留出了四个空位,这样便于老师更充分地与学生交流,让全体学生更可能多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研究表明,很多胆怯的人属于“情景性胆怯”,即在诸如当众发言的紧张环境中,感到怯场……公开的课堂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历的环境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即时的生活情境为本节课学生体验、感悟所用,整合、优化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由上课前的心情引起话题,并借助教材上儿童的讨论将话题引向深入,凭借教材上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教材所呈现的只是生活情境的范例,让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共鸣,让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本课讨论的重点转化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面对“我们的问题”,针对有的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表现出娇气、怯弱,害怕尝试挑战性的活动的现象,教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去碰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现场挑战站在高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发言这一行为举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尝试,体验成功。激发学生愿意尝试,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的情感。
要帮助学生提升生活,走出胆怯,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责任意识,教学中通过“帮帮他”“想办法”等活动,组织学生用合作、交流、探究、感悟等方式寻求个人的方法战胜胆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宽容的氛围中引导孩子直面胆怯。在期望与鼓励中,让孩子尝试克服自己能够做到但心存胆怯的心理,体验战胜胆怯后“我能行”的快乐。
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将课程理念呈现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没有内涵的教学行为。品德与生活课要强化活动教学,但这里所说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的活动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儿童生命的本性是活动,活动教学的根本在于新生生命,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发展的果实”——已经达到的现有的发展水平,而是“发展的花蕾”——明日可能达到的发展标准。力求目标明确,“落地有根”,在此基础上不拘形式、创造形式,追求操作性强的朴素的课堂教学活动,凸显活动内容的生活性、开放性、实效性。形成了本课教学活动的层次序列:走近胆怯→寻找胆怯→愿意挑战→个人方法→尝试挑战。
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自觉的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促使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和功能的改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教学范型。在活动中,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教学进程与学生的需要同步递进,教师不是告诉他们知识,而是引起他们活动,引导他们发现。发现的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感,会让他们体会到快乐、焦虑甚至痛苦……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生成教学目标,及时调控教学进程。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是发自内心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种体验与感悟是道德内化的必要环节,是使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是把他人的或社会的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这样,活动教育的作用才真正显现出来。
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如何进行积极的、正确的价值引导。教师力求使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留痕迹地引导儿童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生活方式进行不断的理解,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建构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生活智慧,使儿童能不断地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在生活中创造生活。教师更要关注人身上更持久的“朴素的道德”,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德性之知”,逐步养成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有的素质。
标签:我能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