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个普遍难题。关于采煤沉陷区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述评,总结出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如何合理运用综合治理技术,以及总结了我国的几个采煤区的综合治理模式。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
引言
林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闲置的采煤沉陷地和水面。随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相关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相继推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新模式,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及闲置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立体化增值。
1概述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要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针对特定的生态脆弱区,加强科技创新,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创新产业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此背景下,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自201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研究,成立了“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协同创新中心”,本中心基于鲁南采煤塌陷这一关键生态脆弱区,结合单位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针,依靠中心成员在环境修复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基础,依据采煤塌陷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需求,发挥采煤塌陷区各协同单位的资源与技术优势,计划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围绕塌陷区重点生态问题进行协同攻关,深入开展与塌陷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筛选并推广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治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开发强度,促进脆弱区生态保育。
(2)塌陷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源,一是受脆弱区本身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土壤质地及自然植被等结构因素的限制,二是受到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强烈干扰所致。其中,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是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心通过探索生态脆弱区合理的经济开发强度与方式,建立适宜塌陷区湿地环境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促进环境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有效降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3)协同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必须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深度合作,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凝练与融合,中心通过探索协同创新有效模式,提升理论与区域发展需求协同、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区域间协同创新与攻关能力,建立协同创新有效模式与适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
2.1要优化矿井采掘工艺
矿井采掘活动是造成采煤塌陷地生态问题的根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小矿井采掘活动对上覆岩层的扰动,才可最大程度地减轻对采矿塌陷地的生态影响,对后期的生态修复也大有裨益。这主要包括充填采矿法和覆岩离层带高压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技术等。实验表明,对于急倾斜煤层,采用矸石自流充填方法,地面减沉可达 60%以上;采用离层充填粉煤灰的开采技术,亦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沉率可达 40%以上。
2.2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模式转型
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源一是受塌陷区本身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土壤质地及自然植被等结构因素的限制,二是受到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强烈干扰所致。其中,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是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因素。因此,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区合理的经济开发强度与方式,建立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模式转型,推动环境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2.3高标准规划,确保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采煤塌陷地地形复杂、高洼不平、高程落差达6米以上,需要科学规划,“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组织专业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实地考察,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聘请专家组评审;上报相关部门备案;委托有丰富经验的工程设计单位编制了操作性较强的施工方案。力争工程设计既符合环保技术要求,又能最大限度节省项目资金。
2.4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湿地公园管理处组建项目建设专班,聘请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采煤沉陷区的修复项目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具有相关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同时还聘请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注册工程师作为甲方代表,每天坚守在工地一线行使工程监管职责,严把工程进度关、质量关、安全关。项目专班人员吃住在工地一线,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现场发现问题立马解决。监督各施工单位都制定了规范的施工方案,在项目区的明显区域设立公示牌,明确项目进度、建设内容、项目经理、安全措施、监理单位等。发现有施工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安全措施不规范等现象,按规定分别给与罚款、停工限期整改等处罚措施,推进工程保质量按期完成。
3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展望
关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其实关于综合治理的资金运用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但总体而言,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在研究理念上要贯彻协调理念,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地质、工程、管理、经济、生态、社会等多学科,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技术。研究采煤沉陷区治理时会发现问题是不断发生的,如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沉陷区出现、实际的进程与计划大相径庭、治理资金与预算不足、沉陷区居民怎样妥善安置等问题。如何保持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针对突发问题有解决的措施。目前,学术界上对如何评价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效益、综合生态效益的指标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国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比我们先开始,在剔除我国的特殊性后,还会有一些共性因素,可以提炼其中的主要理念或借鉴外国的做法,加入到我国的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实践中。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需要掌握治理节奏,稳步有序进行,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参与。
结语
采煤沉陷区是指在地下煤炭被采出后,由于开采范围过大,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采煤沉陷区危害严重,在煤炭开采地,沉陷区治理显得尤为紧迫。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谁开采谁复垦,但基本上完成度不高。随着采煤产量的不断增加,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历史遗留问题也将会增多。我国采煤沉陷区分散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特点是面积大、速度快、复垦率低、土地利用效益低、稳沉时间长。
通过各地采煤塌陷区不断的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会越来越好,并继续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王孟立,杨红许.关于平顶山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555,571.
[2]王小宁.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8,9(2):158-159.
[3]侯晓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三策[N].山西日报,2015-04-07(C02).
[4]孔改红,李富平.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河北煤炭,2006(1):4-5,60.
论文作者:董绍安,胡言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生态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模式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脆弱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区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