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地下管线日益增多,建设维护管理混乱,施工交叉作业事故隐患严重,道路反复无序挖掘,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也给城市交通及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综合管廊以其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政工程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
关键词:综合管廊;市政工程;建设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而城市建筑工程、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尤其是在各类管线施工中,如果规划设计不当,就会出现反复开挖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城市正常交通,而且还会影响各类管线的使用寿命。通过应用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各类管线安全运行。因此,需对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应用中的优点
综合管廊主要指在城市地下的管道综合走廊,也就是在城市地下建一个大型的隧道,隧道内将供电、供热、供气、排水等相关管线集中处理,设有专门的的隧道口以及电子检测,所有管线统一管理。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城市提供了地上空间
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为城市市政工程设计内容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城市综合管廊的应用,将市政中所涉及到的供电、供水、供气等管道都集中在隧道中,有效的减少了地上占用面积,为城市市政工程节省出很大的空间。
2、节约成本、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综合管廊的应用,让管线在隧道管道中,避免与土壤、地下水以及地面酸碱物质接触,防止管线受腐蚀,有效延长管线寿命,减少市政工程设计的成本。
3、安全度提高
综合管廊的应用提高了市政工程设计的安全度,将管道集中处理后,不仅便于管理,在遇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降低管线的损害程度,减小政府的财产损失与经济损失,同时对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
4、减少路面的受破坏程度
城市综合管廊的使用,管道能够集中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果后期需要增减管线时,可直接在地下进行,不需要对马路进行重新开挖,既增加了市政费用,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综合管廊的应用直接减少了马路架设的搭建,为城市美化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二、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1、综合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如今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需要面对的服务群体有很大的不同,每个群体对应的需求也有改变,所以管廊需要独立成网,以便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对地下空间的分配时首先要梳理好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联系,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作用。
2、统一规划特性建设原则
城市道路建设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完成的,是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的改变并结合当下的交通方式。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城市中较为常见的交通方式,具有良好的统一规划特性,在进行道路建设时,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在内,同步建设的背景下,可以按照整体道路的级别以及主、支干线分向对城市地下管廊进行设计规划。很多时候一条道路都会建设相对应的管廊,当然不排除在特殊交通情况下可根据交通道实况增设地下管廊。建设过程中,管廊应当保留合适的空间范围,以此更好的保证人员的安装工作和后期养护维修工才能够顺利进行。
3、前瞻性建设原则
城市道路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特别是在建设城市地下管廊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确保一次性施工完成,杜绝出现后期分期建设施工。一旦出现与预计偏差较大的情况,就会影响到管廊的容量,这样不仅浪费企业成本,还会拖延后期的工作运维,影响工程管线的工期以及管线之间的相连,甚至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
某市政道路工程沿线地貌变化较大,特别是淤泥层的厚度变化尤为明显,厚度的范围为2.2~48.1m,属于不均匀地基。本工程综合管廊全长合计约为3900m,截面为矩形双仓形式,其中西侧为电力仓,标准段内净宽高尺寸为180cm×250cm,东侧为综合仓,标准段内净宽高尺寸为310cm×250cm,总净宽高尺寸为520cm×250cm。位于西侧非机动车道下,综合管廊顶面距路面约1.1~1.3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施工,混凝土为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遇桥涵处采用顶管的下穿方式,需合理布置各个节点,包括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管线出入口等
2.相关准备工作
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员熟悉综合管廊的相关图纸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员对现场各施工班组及机械操作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现场使用挖掘机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范围为综合管廊位置再往外扩2m,使场地达到平顺要求,紧接着对项目部需将测量仪器送往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校核,对勘测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成果需报监理部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使用。以上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对综合管廊进行详细的施工工作。
3.施工工艺
基坑支护以及开挖工作:导向装置→打钢板柱→基坑开挖1m→第一道围檩→基坑开挖至管底→第二道围檩→基坑开挖至基底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结构为换填1m碎石砂(碎石:砂=7:3),C15素混凝土0.15m,基坑左侧设置集水坑及纵向排水盲沟。
综合管廊底面防水处理:在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在综合管廊底板与混凝土垫层的中间位置,应该从上至下铺设防水卷材以及隔离层,最后再铺设混凝土作为保护层。
综合管廊钢筋混凝土浇筑: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注意分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次先浇筑底板及底板以上50cm的墙身部分,第二次将剩余的墙身部分及顶板一起浇筑,需要注意,对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施工缝位置,可以采用钢板止水带作为连接。
墙身及顶板防水处理:侧墙防水层为1.2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和20mm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顶板防水层为1.5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隔离层和7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配准8@100双向。4.10基坑回填综合管廊两侧设计图纸要求采用黏性土进行分层回填,回填的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开始进行回填施工前,需在监理人员的见证下对现场的回填料取样并送往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每施工回填完一层,需立即采用小型冲击夯机夯实,每层压实不少于三遍。
另外,根据实际的管廊情况,我们可以分为明挖现浇施工技术、明挖预制拼装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技术、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四种施工技术方法。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优化管线网络设计方案,加强管线敷设控制,避免出现管线交叉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综合管廊施工质量。随着现代话城市的推进与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城市综合管廊肯定是后期城市建设发展采用的方式之一。对于综合管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高新机械,充实我国的综合管廊。
参考文献:
[1]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 梁绍平.建材与装饰. 2018(41)
[2]城市综合管廊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 曲连峰,罗朝洪,段宏勃.建材与装饰. 2018(49)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沈阳市为例[J]. 王云波.新西部(理论版). 2017(07)
[4]北工职院综合管廊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设计[J]. 张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论文作者:王法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管线论文; 城市论文; 地下论文; 市政论文; 基坑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