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何叶

(贵州省交通医院门诊部综合内科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 就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其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区间为29至76岁,平均年龄为(43.8±12.1)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区间为31至78岁,平均年龄为(42.0±13.4)岁;11例脑出血患者,26例高血压患者,18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治疗,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等;督促患者多卧床休息,定时帮助其变换体位;告知患者多食高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而研究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患者的心态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耐心为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病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善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定期举行心血管疾病知识讲座,为患者讲解疾病的预防知识及危害性,使其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进行治疗,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3)生理护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其会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引发便秘等其它肠道疾病的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如依据患者的便秘程度,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同时给予患者服用一些促进肠道动力的药物,促进其肠道的蠕动,帮助排便。4)疾病护理:建立护理人员三班巡查制度,加强夜间护理质量,提高夜间输液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仔细、如实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关症状及用药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遵照医嘱实施操作;针对治疗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可适量给予镇静药物。5)环境护理: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的不同,对病房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病房清洁,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定期使用消毒液对窗台、地面及患者常接触部位进行消毒,保持床上用品的干燥和整洁,若发现疑似感染患者应及时汇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3)评价指标

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统计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

(4)统计学促使

本文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病史长、易反复、难根治的特点,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出血、高血压是其常见疾病,患上这些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进行长期的治疗,且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完全治愈,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心里负担,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其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为此,在进行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优质护理模式的特点,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通过演讲宣传,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焦虑、恐惧、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定期的对窗台、地面及患者常接触的地方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的出现,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靳凤香.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11):344-345.

[2]王少巧.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5(8):205-206.

[3]祝雪莉.走动式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1(6):509-510.

[4]周巧萍.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2(21):95-97.

论文作者:何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何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