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n=30)采用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临床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刮宫术式,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
前言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妇女常见疾病,该病在妇女生育期及更年期前后发病率较高。其中年龄在 35-45 岁的女性发病率在 25% 以上,近几年该病有年轻化、逐步增高的趋势[1]。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或者月经淋漓不净、经间期出血,有部分的患者无任何的临床症状,只能够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一般都为良性,但是也有 0.5%-4.8% 的癌变概率[2]。随着近些年来医学技术与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学者发现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确切,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6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 26~59 岁,平均(39.7±5.1)岁;息肉单发者12例,多发者18例;其中选择刮宫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5~61岁,平均(40.1±5.2)岁;息肉单发者13例,多发息肉17例。入选患者均经B超和宫腔镜以及术后病理检测,依相关标准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息肉,并排除了外阴、阴道和宫颈其他疾病及妊娠,均无手术禁忌证,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对照组给予常规刮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 :患者术前排空膀胱,给予宫腔镜检查并确定位置实施再次消毒,使宫颈扩张置入宫颈监察系统,对宫腔内形态及内膜结构进行观察。缓慢进行深入探查直至观察到子宫内膜息肉 ( 多为卵圆形、锥形 )。于 5 min 内通过电视屏幕置入腔镜,使用奥林巴斯配套宫腔镜电切镜系统,在 B 超监测条件下实施子宫内膜息肉切除,膨宫机压力为 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膨宫液为 5% 的甘露醇溶液,电切功率为 80 W。
1.3观察指标
术后 3 个月内每个月门诊复查,术后 6 个月、9 个月复查 B 超。观察患者症状、月经量、息肉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如宫腔粘连、颈管狭窄等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依据相关标准判定疗效,治愈:超声显示宫腔内无异常回声,卵泡、子宫内膜等恢复正常,有排卵现象,症状如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消失;有效:上述症状、超声检查结果有减轻或缓解的现象;无效: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基本同术前,无明显改善,需雌、孕激素周期的治疗才能改善月经;复发:随访通过宫腔镜、B超等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复发[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2±2.04)min,术中出血量为(21.32±0.41)ml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36±3.23)min,术中出血量为(35.35±2.23)ml。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月经量为(260.1±75.52)ml,术后为(24.53±10.03)ml;对照组术前月经量为(253.60±80.04)min,术后为(26.54±15.25)ml,可见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常见,与炎症、激素等相关,由于存在引起不孕的可能,该病的及时的诊断十分重要,随着宫腔镜手术的开展,这一缺乏特异性的疾病的诊断率有所提升[2]。传统治疗方案包括钳夹术、刮宫术等,但是无法处于直视状态下进行治疗,导致较难将患者的息肉及时根除,且分析息肉的大小、质地、部位等不同,容易引发息肉残留现象,导致存在一定的疾病复发率,若采取刮宫术进行治疗,则难以彻底将子宫内膜息肉清除,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3],相比宫腔镜,这一方法效果不彻底、复发率高。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该类手术治疗利于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全面化、精细化,利于将息肉从根部切除,使得病灶被完整清除。相比刮宫术治疗方案,实验组手术方式的步骤较为简便,手术耗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利于身体的早日恢复。且实验组手术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具有微创性优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彩军.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7-78
[2] 遇红.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0-21
[3] 侯晓凤,汪紫燕,陈薇.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2018,24(6):111-113
论文作者:顿斯迪,李娜,秦立波 邵楠 吴郁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息肉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月经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