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复习课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论文_黄秀清

浙江省温州大学茶山附属实验中学 325000

摘 要:复习课“固化”的流程成为当今数学复习课的主流,单一枯燥的形式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为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对复习课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化枯燥为兴趣,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 精心营造 有效教学

十年前,我们所听的示范课、公开课、比赛课均是新授课、活动课、起始课,鲜有练习课、复习课。慢慢地,发现复习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很重要,也需要作有效教学的引领与探讨。复习就是再现以前学过的知识,搞好复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系统地掌握好知识,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有人把复习课形象地比喻为万物的尾巴,虽不起眼,但在万物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观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这样的复习,往往收效甚微,又如何能让复习课起收尾之用呢?所以我们应该精心组织我们的复习课,让复习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闪亮登场。

一、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复习课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教师要将旧知创设在一个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在“趣”中巩固,在“乐”中练习。常态下的复习课,必须上出新意,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孔子云:温故知新。可新从哪里来?新不在简单的内容重复,而在于内容的全面整合,并提炼出隐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策略。

案例:浙教版,探索勾股定理

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的勾股定理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最初步的了解,但也只是浮于表面。结合课后的阅读材料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在复习课中我让学生一起感受了勾股定理的魅力,一起重现了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在学生顺利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后,我向着平静的湖泊中投了一颗石子:“你们知道勾股定理还有其他证法吗?” 好学的学生早已从课后的阅读材料中获知了前几种证法:

“老师,我对证法五的论证有困难。”

是啊,对学生来说,用面积的“割补”证明一个定理是一个坎。但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前进的路上有拦路虎而放弃,而是投入了百倍的热情……同学们在同伴的启发、教师的引导下从一题多证中初步体验了知识被拓展的乐趣。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段课外知识的补充,更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发挥了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不但掌握了技能,更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使复习课的有效性获得了质的补充。

二、触类旁通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都是分模块出现的。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案例:浙教版七上,线段与角的计算

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内容,对于线段与角的和差计算比较陌生,难以着手,为此在复习课上我作了个系统学习。

1.知识回顾。

(1)线段的中点。

(2)角平分线的概念。

2.问题引出。

(1)已知线段AB=8cm,C为线段AB上一点,且BC=3cm,求AC的长。

(2)已知∠AOB=80°,OC为∠AOB内的一条射线,且∠BOC=30°,求出∠AOC的度数。

3.问题延伸。

(1)如图,已知∠AOB=80°,OC为∠AOB内的一条射线,且∠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出∠MON的度数。①若∠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②若∠BOC=β,其他条件不变,求出∠MON的度数;③从以上的结果中能得出什么结论?④若OC为∠AOB外的一条射线,题③的结论还成立吗?

(2)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其解法。请你模仿题1设计一道以线段为背景的计算题,写出其中的规律,并给出解答过程。

整节课以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为起点,用简单的应用为铺垫,围绕着角的和差计算进行变式提升,然后类比到线段的和差问题为落点。在这样的复习课上,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中的类比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是那么紧密、逻辑性是那么强;在这样的复习课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创造,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的学习更加有效。

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兴致盎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积极的思维活动应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复习课的时候却往往板起了面孔。实际上,复习课教学最容易流于枯燥,也就更需要教师用多样的练习形式调节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案例:浙教版八上,一元一次不等式

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为了巩固解法,我在复习课上是这样安排的:

形式1:“数学医生”。

先解:(1)3(1-x)>1-2(1-2x);(2) ≤。然后由同桌检查,最后汇报情况。

形式2:“解题能手”。

(1)3(1-x)>1-2(1-2x);(2) ≤+1。比一比谁算得快,评为解题能手。

形式3:“做小老师”。

通过自己平时解题所犯的毛病出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小组为活动单位。

虽然本节课学生事实是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把过程、形式改变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把苦学变为乐学。通过这些形式还能增进友谊,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洪秀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数学交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7,(9)。

[3]刘丽群 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

论文作者:黄秀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对初中数学复习课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论文_黄秀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