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改革初探-以Newclass教学平台的有效性为例论文

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改革初探-以Newclass教学平台的有效性为例论文

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改革初探
——以Newclass教学平台的有效性为例

崔蓓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涌现,市场对口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口译能力,还要具备运用新技术辅助口译的能力。这一形势的出现对译员自我提高及译员培训模式的改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Newclass系统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大学口译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大学口译课堂的改革目的是为培养适应市场及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口译人才。

[关键词] 大学口译课堂改革 精力分配模式 技术接受模式 Newclass

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改革的理论基础

1.精力分配模式

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交替传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理解阶段和输出阶段。第一阶段可用公式表达为“理解=听辨+笔记+短期记忆+语意整合”。第二阶段可用公式表达为“输出=记忆+笔记解读+语意输出+语言整合”。根据这两个公式,交替传译员的精力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听辨。以理解为目的的听力过程,旨在对源语进行语言内容及语言外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其二,记忆。在译语输出前进行的记忆机制,旨在对源语内容进行短期记忆。其三,输出。将听辨及记忆后的源语信息用目的语进行表达。其四,整合。将源语的各个信息要素进行整合,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且接受度高的语言表达出来。结合吉尔的这一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CAIT(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er Training)软件是否有助于提高交替传译员的口译表现。首先,分析译语语言因素的准确度,研究使用CAIT软件是否能够提高译员的听辨能力。其次,通过分析译语信息的完整性,研究不同译员记忆的差异。最后,通过分析译员表达的流利度,研究译员输出能力的差异。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以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和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RA临床表现为关节慢性炎症浸润、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和畸形。及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和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10-11]。本论文中,我们发现P2X7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此外,P2X7受体与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可抑制关节滑膜细胞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炎症反应,表明P2X7受体不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志物,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靶点。

取参考文献[7]中的模型试验参数:挡土墙高度H=1.0 m,砂土容重 γ=15.6 KN/m3,填土内摩擦角 φ=34.2°,墙土外摩擦角 δ=2φ/3=22.8°,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挡土墙所需要的平动位移量Sc/H=8.5%。为比较分析,取RT位移模式墙底的最大位移S1与墙高H之比 S1/H=5.5%(情况1,即 S1/Sc=0.65)和 S1/H=11.6%(情况 2,即 S1/Sc=1.36)进行计算。

2.技术接受模式

技术接受模式是由Davis提出的,主要用于研究个人使用者对信息技术系统的接受程度。本文运用其中的两个主要变量,即预期用途(PU)及预期使用便捷性(PEOU)。PU是指使用者是否认识到某一技术应用能够对他们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并愿意使用这一技术应用。PEOU是指即使使用者认识到某一技术应用有利于他们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操作的难度影响了他们对这一技术的使用。本文将精力分配模式与CAIT相结合设计了一套交替传译教学模式,并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将此课程在相应的实验班级实施一个学期,在学期末以PU及PEOU两个变量为参考标准衡量口译教学CAIT软件的有效性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中Newclass的使用

Newclass是广受欢迎的一个语言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高校语言教学,其功能包括语言授课、多媒体学习以及在线学习。其教学模块包括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及口译技能教学。其中口译技能教学模块的功能包括影子跟读练习、短期记忆练习、笔记法、篇章分析及资源共享。平台可记录并存储学习者的口译训练内容以供课后评价反馈参考之用,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功能互听对方的练习并交流意见。

Newclass平台作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的典型代表,其有效性在此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结合当今时代背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尤其是AI技术对翻译领域的渗透,对译员素质及口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译员除了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及良好的口译职业素质,还需要掌握新技术并运用新技术进行训练和实战,逐步实现“人机共融”。具体来说,未来的口译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Newclass平台对大学口译课堂改革的影响

1.Newclass平台的有效性

就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资种类多、期限长,单靠政府是难以完成这些项目的,因此,社区居家养老亟须引进PPP项目来缓解资金的不足。然而,现实过程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为社区居家养老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服务,再加上金融机构试图规避中长期贷款的风险,不愿意为社区居家养老的PPP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此外,即便一些金融机构对社区居家养老的PPP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策的多变性,这些金融机构也不愿意冒风险发放贷款,导致社区居家养老PPP项目融资出现困难。

(3)紧跟技术发展,实现“人机互动”

2.对口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笔者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会通过平台使用指导下的一节课程帮助他们熟悉平台功能。实验开始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每节课程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在教师讲解基本技巧概念后,实验组通过Newclass平台根据课前教师在平台上传的语音训练材料及预备词汇进行技能训练,训练阶段实验组的所有成员通过平台配备的耳机话筒进行口译内容输出,其中一名学生通过控制台对学生口译内容进行录音、回放、点评。而控制组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训练,即播放录音、停顿、口译。在期末测试之后,实验组的所有成员完成一个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Newclass系统的可用性(PU)和便捷性(PEOU)的认可。

(2)建立合理的口译课程体系

在本研究中,笔者在课堂中采取了“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操作Newclass主控台、教师引导班级练习,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口译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反馈者。此外,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组织案例式教学和情境化教学。

通过对研究对象实验前后成绩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通过一个学期不同训练方法的使用,实验组的口译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这也说明Newclass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交替传译学习者的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其译语质量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准确度、完整性及输出质量的提高上。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普遍认为Newclass平台对他们的口译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认为此平台易于操作,技术可接受度较高。

(1)转变课堂模式

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本科生阶段的培训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口译培训,只能称其为职业口译入门培训,但要完成口译职业技能入门培训和语言提高双重教学任务”[1]。由此可见,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应该有正确的定位,有合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首先,口译课程不可开设过早,因为学生需要在低年级进行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尤其是听说能力可以为日后口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二下学期可开设联络陪同口译,同时注重情境化教学,组织陪同设计口译情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陪同口译情境。在大三上学期可开设交替传译听辨,大三下学期可以进行开始交替传译主题教学。

航空发动机是一类典型的复杂产品,其装配过程主要实现航空发动机从零组件到整机的物理特性转变和从设计性能到交付性能的功能特性转变,即对零、组件及成附件按设计总图样、工艺规程、临时工艺更改等技术文件进行部装、总装、检验和试车等操作,经多次装试后形成整机并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其流程如图1所示。装配数据沿时间轴方向动态演变,并在整机合格出厂时形成完整的装配履历。

21世纪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口译也进入了一个智能化时代,新的口译形式的出现以及AI技术对人工译员的挑战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因此,具备一定口译技术能力的译员就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但同时也对口译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以此为基础的口译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口译技术介绍的基础内容,例如市场上常用的口译设备,口译设备工作原理及新研发的口译机器等。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口译的次数,例如本研究中利用Newclass平台进行各种类型的口译训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小型口译语料库的建立及使用在线翻译软件辅助口译活动。

(4)提高口译教师队伍素质

新形势下的口译教学必定对口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口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市场对口译员的新要求,口译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口译知识体系、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此外,口译教师应通过培训等途径不断学习新技术,将技术带入课堂,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口译教师应尽量多参加口译实践,以自身经验作为教学参考,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口译实战能够有效结合。

结 语

目前,我国高校语言专业均有相关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这些教学平台的特点及使用虽不一致,但能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口译教师应全面了解和发掘这些平台的功能,丰富口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学习和运用网络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新技术,使口译课堂与市场接轨,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Gile,"Testing the Effort Models' tightrope hypothesi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A contribution."Hermes1999 (23),p.153-172.

[2]Kalina,"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training."2000.

[3]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Psychology Press.2004.

[4]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仲伟合:《英语口译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中国翻译》2003年第4期,第63-65页。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翻译研修学院 陕西西安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下大学口译课堂改革初探-以Newclass教学平台的有效性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