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朱毓秀

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朱毓秀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13)

【摘要】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MPR)在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58例患者,作为对象,受检部位,均接受螺旋扫描,根据轴位图像,予以诊断,随后,经由MPR处理,依据MPR图像,再诊断。结果:71例颅脑外伤患者,初始横断位图像,9例骨折(12.6%),MPR处理显示,2例为多发性骨折,其余62例患者,遗漏骨折4例。89例颈部扫描患者,B超诊断,均为甲状腺占位,经MPR处理,明确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及大小,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准确分析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状况。96例胸部扫描患者,轴位图像,肺内肿块5例,经MPR处理,诊断为叶间胸膜病变。102例腹部扫描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病例17例,经MPR处理,发现3例胆总管可见占位性肿块,11例结石,轴位扫描肾脏,1例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图像具有各向同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CT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34-02

近些年,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医疗技术不断提升,诸多先进仪器设备被引入至临床,提高了疾病诊治效率,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CT,是一项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单排与双排螺旋CT,受轴位及冠状位扫描限制,且冠状位扫描局限于颅面部,其他部位,无法实现冠状位扫描。多层螺旋CT,应用MPR影像处理技术,不仅可准确定位、定性、定量,而且可提高诊断符合率[1]。在此,本文以358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在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83例男性,175例女性,7~69岁,平均(35.2±10.39)岁。其中,71例颅脑外伤,89例颈部扫描,102例腹部扫描,96例胸部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应用GE Discovery CT750 HD宝石CT,设置参数如下:120KV,预设70mAs,0.5s/圈,0.6mm为准直,螺距为1或0.8。其中,关于颅脑,H30s为卷积核,二次重建H70s。关于胸部,B41s为卷积核,二次重建为B70s。关于腹部,B41s为卷积核,关于颈部,卷积核为B50s。另外,0.75~1mm为重建层厚,准直均设置为0.75mm,重建间距设置为0.5~0.7mm。所有患者,均予以MPR处理,获得冠状与矢状位图像,观察任意位置,明确病灶的位置、数量以及形态,随后,经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扫描时,双侧不对称的图像,校正位置后,方可予以MPR处理,显示器官的对称性,便于诊断。

2.结果

2.1 颅脑外伤

71例患者,初始横断位图像显示,9例骨折(12.6%),经MPR处理显示,2例为多发性骨折,当时诊断时,仅发现1处骨折,个别病例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其余62例患者,经MPR处理,发现遗漏骨折4例。

2.2 颈部扫描

89例患者,B超诊断为甲状腺占位,通过横断位图像,难以判定肿大淋巴结数量,经MPR处理,不仅可明确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及大小,而且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准确分析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状况。

2.3 胸部扫描

96例患者,轴位图像,病变部位诊断为肺内肿块的有5例,经MPR处理,明确判定为叶间胸膜病变。诊断肺癌时,经MPR处理后,可清晰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及形态,掌握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分析纵膈与腋窝内肿大淋巴结位置及数量提供可靠参与依据。

2.4 腹部扫描

102例患者,涉及肝内外胆管扩张病例17例,经MPR处理,发现,3例胆总管可见占位性肿块,11例结石。轴位扫描肾脏,1例漏诊,因肿块见于右肾下极,误认为肿块为正常右肾下极,经MPR处理后,诊断为肿块。

3.讨论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借助精确准直的Y射线、超声波、X束线等,配合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的诊断方式。CT,具有扫描快、图像清晰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使用的射线不同为依据,可分为X射线CT(X-CT)、γ射线CT(γ-CT)、超声CT(UCT)等。其中,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是CT扫描的3种基本形式[2]。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影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始横断面图像,获取人体组织器官任意层面的冠状、矢状、斜面以及横轴面的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近年来,多层螺旋CT被广泛用于临床,因其极窄准直与极小螺距,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Z轴分辨率,为实现MPR重建图像的各向同性创造条件[3]。CT扫描,获取容积数据,可重建任意层厚、任意间隔的图像,控制图像部分容积效应,通过各向同性数据,打破横断面CT的限制,在此基础上,MPR所获得的任意平面,均未丧失质量。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应用中,科学应用MPR影像技术,可提高CT诊断的符合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高强,姜喜刚,夏海泓,王娟.多层螺旋CT的MPR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06):73-74.

[2]伏红超,周慧,梁凯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2024-2026.

[3]林启强,韩志江.多层螺旋CT在诊断老年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09):1681-1683.

论文作者:朱毓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朱毓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