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一路歌-贵州省公路局传承“两路”精神侧记论文

峥嵘岁月一路歌
——贵州省公路局传承“两路”精神侧记

文|贵州省公路局 王晨娟 肖维波 张永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6月26日,朝雾蒙蒙的二郎山伴着淅淅小雨,如龙行峻岭的老“318”国道上,40余名来自贵州省公路局系统的三代公路人,身穿雨衣,一路前行一路歌唱。

“听了老革命们修筑川藏公路的感人故事,自己一定要好好传承‘两路’精神,修好脚下的路,让幸福传递千万家。”7月27日,在贵阳会议中心演播大厅参加贵州省公路局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的许多年轻人难掩内心的感动。

(d)The house in which I used to live has been knocked down.

……

2014年8月6日,习近平总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以来,贵州省公路局按照交通运输部“两路”精神工作室的要求,用一系列具体行动,进一步弘扬、落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让“两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公路局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 (摄影:陈沛亮)

忆往昔峥嵘岁月铸就“两路”精神

今日之坦途,昔日之艰辛。行进在“318”老川藏公路上,蔚蓝的天空映衬着一条蜿蜒穿梭的“长龙”,让人震撼和敬畏:雀儿山冰川之古、二郎山咽喉之险、大渡河湍流之激、唐古拉事迹之壮,云端雪、沉寂冻土、万丈山峦、千尺沟壑……重重险阻历历在目。而今,沿着“长龙”兴起的一个个村庄格外安静、祥和,时有汩汩山泉于山涧欢快流淌,可谓“修得一路通,引来百业兴”。泸定县公路分局工会主席何英介绍:“二郎山隧道老川藏路段正在改造,不久后会作为山地旅游路徒步路段投入使用,今后,这段路会作为‘两路’精神教育传承的活教材。”

重走川藏路活动二郎山合影 (摄影:韦志胜)

要想富、先修路。就边疆来说,要巩固、必修路。

川藏公路从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1950年4月动工,原称“康藏公路”,全长2416公里;青藏公路从青海西宁至拉萨,全长2115公里,路基筑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两路”里程之长、工程之艰巨,为世界公路建筑史所罕见。“中共所领导修建的川藏、青藏等首批重要公路,将成为变革的最伟大的先驱。”加拿大学者谭·戈伦夫在《现代西藏的诞生》中由衷感叹。

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一代代公路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路”精神,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等不起、慢不得。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和务实为民精神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建设新中国和巩固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形势和要求,确定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略思想与“青藏、康藏两条公路并修”的工作方针。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11万筑路大军,响应党的号召,奋勇拼搏,以牺牲3000多名英烈的沉重代价,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531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1951年8月10日,西北军区十八军独立支队进藏部队从甘肃兰州乘汽车到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的青海香日德后,由于不通公路,运输物资只能靠骆驼队。这一幕,国家着急、部队焦急。

千秋伟业,非一日之功。60多年来,国家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对川藏、青藏公路实施大规模改造。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西藏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国家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5%,县县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干线铁路网初步形成,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网络初步形成,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今天,以拉萨为中心,青藏铁路、5个机场,以及20条国省道干线公路、74条专用公路和众多农村公路联成的交通网,让“进藏难”已经成为历史。

水利援藏振奋人心。水利部部长陈雷等部领导亲自赴藏主持召开高规格的水利援藏工作会议,明确了西藏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后两年思路和目标任务,专门印发水利部“十二五”援藏工作规划后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和配合部门。各对口援藏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督办援藏工作,深度介入西藏水利发展改革进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3个,培训水利干部职工207人次,接受干部挂职学习54人次,落实意向性援助资金1 746万元。

立体几何的学习,一般体现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这样一个认知过程.本题给出图形便于学生感知,第一问要求学生进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度量计算,考查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立体几何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这对于学生后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相关技术职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贵州省公路局党委明确专人负责,历时一年,走访公路局系统参与“两路”建设健在的80多名老同志,组织人员撰写近百篇采访稿,开展部分老同志代表、“路二代”代表重走川藏路等系列活动,让“两路”精神在贵州公路交通事业薪火传承、荣光绽放。

6月24日至26日,从贵阳到泸定,乘高铁、转大巴,虽然行程近千公里,用餐仅是盒饭,但是年龄从82岁到91岁的10名“两路”参建老同志未有一人不适,并欣慰地表示“这是一次弘扬‘两路’精神的难忘之旅”,个个精神矍铄。

走在自己参建的“神奇”公路上,看着拓宽的路基和干净的防护栏,川藏公路原建设勘察设计技术员孙国锐老人说:“那时虽很艰苦,但是大家筑路热情高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再难再苦,都下定决心要克服!”

1954年12月25日,西藏各族人民在拉萨庆祝“两路”胜利通车。

在“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的泸定桥桥头,89岁的黄寿康老人说:“那时开山挑土架桥梁,年轻人个个胸怀理想,誓把西藏帐篷变高楼,荒山变牧场。”虽然时光超越一个甲子,回想当年的筑路场景,老同志们的豪情依然不减当年。

一是坚持史学经世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二《浙东学术》一文中说:“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又在其后自注曰:“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这里,章学诚明确提出了“史学所以经世”的观点,并认为如果做不到经世致用,就称不上是“史学”,也无资格来谈论史学。章学诚史学经世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古代史学传统的总结和发扬,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强调学术研究要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是章学诚社会政治思想和学术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的治学主张。他认为学术文章如果无补于世教风俗,就毫无存在价值。尽管他在学业上注重创造发明,但更强调经世致用。

一路奇景一路惊叹。走在父辈修筑的天路上,“两路”参建者子女代表何江说:“父辈在那艰苦的岁月修筑了天路,自己不但要继承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更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公路建设多立新功。”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国道318线,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册三公路旁的摩崖石刻,展现了公路人战天斗地筑大道的豪迈气概。(摄影:何小波)

看今朝“两路”精神在贵州遍地开花

19世纪60年代,册三公路建成通车后,第一代公路人发扬“两路”精神,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和国家投资的办法,抓季节、抢工期、战天险、填沟壑,掀起了修建农村、林区、工矿区公路的高潮,筑路8年,修通万里农村公路,使贵州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之后的十多年里,三线建设任务迫紧,广大农村急需修建公路,修路热潮再度掀起,1981年贵州省册亨县双江镇通公路后,标志着全省实现了区区通公路。从1985年起,贵州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交通扶贫,加强县乡公路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使全省绝大部分行政村通了公路,第一代公路人为贵州公路交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筑路工人在平塘县沙坪垭口摩崖石刻上“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云朵,踢倒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的豪言壮语,时至今日,依旧见证着“两路”精神在黔贵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光辉历程。

川藏公路上的测量队:他们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中摸索前行。

入黔的“两路”建设者是贵州第一代公路人中的杰出代表,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怀揣筑路梦想,用勤劳和智慧改写了人们对“蜀道难,黔道更难”的刻板印象,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描绘着贵州公路交通崭新的地图。

综上所述,明人对元曲文学成就的承袭与标举,是一个动态的历时演化过程,“尊元”理念在曲学层面的反映与表现,具有明显的流变特征:上溯至元朝时期,曲家既已开始对元曲成就进行自我推尊;明初时期在继续肯定和标举元曲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承袭了元人理念中的北曲——正音的定位、杂剧——风教的关联、文人——雅正的文化想象等多个构成因素,并呈现出粗略、概观式的元曲尊奉面貌;到嘉靖、万历时期,明人“尊元”理念未固守明初以来的思维套路和讨论格局,而是随着对戏曲文体认识的加深,呈现出向细致化、典型化的趋向,并使嘉、万曲学呈现出明显的理性化理论构式。

1958年,千余名川藏公路建设者从西藏转战贵州,向册三公路进军,挑起了入黔之后首个筑路重任。面对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的黔贵大地,建设者们插红旗、背干粮,用铁锤、钢钎和镐头等工具,凿山开道,将天堑变为通途。特别是沙坪垭口路段,陡悬千丈,山势惊险,是整条册三公路的咽喉工程,建设者们腰系绳索、手持钢钎大锤在悬崖绝壁中日夜施工,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

“把‘两路’精神作为‘小省办强交通’的精神支撑,转化为‘交通强国’和‘西部强省’的内生动力。”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在庆祝“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上由衷地说道。“两路”精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积淀,早已成为贵州公路人精神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

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公路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在筑路中实现人生价值,将担当使命饱满燃烧。贵州从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一横二纵三联线”规划到“南下、北上、西进、东联”方针下的干线公路改造,再到治水毁、填坑氹、稳路况、抓质量的三年公路“保畅工程”;从3000公里、5000公里路网改造任务到乡乡通公路、县县通油路,再到完善“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从“县县通”高速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再到“组组通”硬化路。贵州公路人始终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执著,打赢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攻克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贵州公路里程也从解放初期的3942公里增长到现在的19.7万公里,彻底实现了艰难的历史性跨越。

2014年,乌马河河道治理6 000 m。此次治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防洪标准》(GB50201-94),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计算得设计洪峰流量为598 m3/s。治理范围为太谷县申奉便桥上游到南同浦铁路桥长1 547 m及太太路公路桥下游4 453 m河道,主要包括两岸堤坝及护坡修建,河道疏浚。此次治理只是局部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对于整条乌马河来说,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行洪问题。

第一代公路人穷尽一生,在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大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两路”精神丰碑化作贵州公路线上的里程碑,一颗颗铺路石被赋予了生命的力量,舞动的公路玉带穿梭于黔山秀水之间,诉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筑路故事,历久而弥新。

历史学、人类学的研究业已证明,任何一种文化景观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一个历史积淀、接续、重塑乃至再造的过程。因此,现代民俗学不仅要研究历史的或当下的民俗生活,而且应该把通过参与观察所获得的地方性知识放置于社会变迁的框架中去思考,进而在历史感与空间感的基础上去分析民俗事象的结构功能与文化意义。面临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实践,在对中国乡土社会运行的传统机制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讨论中摸索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联,特别是聚焦以民间艺术为观察基点的研究,目前学界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补充的缺憾。因此,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切入点,从近现代地方社会变迁着眼的文化解读,也就成为一个可能的尝试。本文以临清架鼓为例作一探究。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造林技术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植树造林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林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扎实的林业理论知识和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能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国家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鼓励,加强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加强交流,尽快提高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遗传技术,培育更多产品。具有优良品质和遗传特性的品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质量。

一锤一镐修建川藏公路

一路艰辛一路鼓劲。当年的宣传标语,字里行间满是火热激情。

贵州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农村公路建设

展愿景“两路”精神绘就贵州公路新画卷

路,于国,是交通强国的硬基础;于民,是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两路”精神是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者崇高品质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括,集中展现了老一代公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公路修筑艰难岁月,还是公路养护艰苦历程,修筑者和养护者都秉持“两路”精神,始终充满坚定意志和胜利信念。

要助力公路交通强国梦,内生动力如何进一步激发?

贵州最后一条通乡公路建成通车时,当地苗胞欢庆场景。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大桥通车,标志着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贵州公路人紧握传承“两路”精神的思想意识“金钥匙”。“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为契机,融合‘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凝聚推动贵州公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贵州省公路党委在传承“两路”精神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弘扬“两路”精神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着力推动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加快建设群众满意的公路交通。

弘扬“两路”精神,贵州公路围绕路网设施建设、提升公路服务品质、推进公路行业治理、促进智慧公路建设等,做大做优项目储备、推进绿色公路、生态公路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模式,促进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就公路人而言,政治上的坚定、思想意识上的提升、“两路”精神的薪火传承,是筑好路的根本保证。贵州省公路局将“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样是悬崖峭壁、陡岩万丈,但筑路大军凭借“两路”精神,硬把“天堑变通途”。7月11日,在册三公路平塘境内摩崖石刻教育基地,80多名贵州公路人冒雨瞻仰了“两路”精神在贵州崇山峻岭间擎起的丰功伟绩。面对斑驳的摩崖石刻,李健书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勉励大家,“作为新时代贵州公路人,要不忘公路人的初心,将‘两路’精神在贵州公路系统弘扬和传承,切实凝聚精气神,推进贵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路建设是老百姓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在“两路”精神的引领下,贵州公路2019年开出了一系列量化清单,着力让“两路”精神进一步开花、结果: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路网瓶颈,确保16个深度贫困县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00公里;推进《贵州省“四好农村路”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油返砂”和“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启动《贵州省“十四五”普通国省道建设规划》《贵州省“十四五”普通国省道养护发展纲要》《贵州省“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纲要》编制研究,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加大局运营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力度,确保市场化养护率达40%以上;建立“红名单”制度,推进工程安全领域信用监管;推广“业主+代建+”模式,改进招标监管;落实《贵州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公路局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全力打造“平安公路”;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升“公路+旅游”理念……

3款面膜拟合水光指数提升结果其消费者使用后自我评估水光感结果见表9, 将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拟合水光指数提升百分比与自我评估使用产品后肌肤水光感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0。

一系列科学谋划、一系列创新举措,凸显了贵州公路人贯彻落实“两路”精神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勇于担好肩上的担子,苦干实干加油干,才能对得起‘公路人’这个光荣的头衔。”贵州省公路局副局长丁昭平在向川藏公路筑路烈士敬献花篮时动情地说。

标签:;  ;  ;  ;  

峥嵘岁月一路歌-贵州省公路局传承“两路”精神侧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