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理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知识的一般社会功能
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最一般的功能就是生产力功能,其他功能都可看作是生产力功能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任何知识都同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一门知识的生产力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它与生产力综合要素之间联系的远近和结合的强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具有反映功能、论证功能、预测功能、调控功能和导向功能。这几种功能各有自身特殊的机制,不能将一种功能化归为另一种功能。也有人认为,知识具有开发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这几种功能都统摄于知识的根本功能——服务功能之中。
二、关于知识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发展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有四点最为重要:一是强烈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经济方面的需求;二是安定的政治环境;三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价值观念;四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空气。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来考察知识发展的社会条件,并区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应注重考察知识生产者的精神动力、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外部条件来说,则应考察知识生产与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互动关系。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充分重视体制条件和政策条件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调整科研体制、制定灵活的学术政策以便与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一致,是知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种观点认为,应探讨知识生产与商品生产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分配、知识消费四个环节的把握来考察知识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关于知识的社会演化的趋势
一种观点认为,知识领域的一体化是知识演化的最明显的趋势,它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边缘学科的兴起;二是横断学科的出现;三是综合学科的形成;四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第二种观点认为,知识的社会演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中介系统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知识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多样化;二是知识的相对独立性日益提高,波普的“世界3”理论就是对这方面的说明。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内容上看,知识的社会演化呈现出从宏观向微观和宇观拓展的趋势;从形式上看,知识的社会演化呈现出知识进化与知识革命交替的趋势。第四种观点认为,知识的社会演化有两个总体趋势:一是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合流的趋势;二是知识加速增长的趋势。
四、关于知识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
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社会是知识主体社会。从社会的主导因素看,人类社会要经历三种形态:一是权力主体社会,即强制权力和行政权力合一,本身成为支配一切的决定力量;二是财富主体社会,即追求财富成为社会运行的主导原则,财富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三是知识主体社会,即知识成为社会的独立的主宰力量。知识主体社会以知识为主体,以财富为基础,以权力为保障,但知识处于社会的核心和支配地位。上述三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意味着社会本位从官本位、金本位向知识本位过渡。我们正处在向知识主体社会的过渡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社会的知识化,因此,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也就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在未来社会,知识不但是经济增长的最大源泉,而且是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战略源泉。知识分子和知识化的劳动者将成为未来社会成员中的主体部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社会的决策将主要依靠新的智能技术。“智能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