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苏里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102206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儿童保健门诊接诊8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儿分组,对照组44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儿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接受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4例患儿的护理接受率为97.7%、家属满意度为95.5%;对照组44例患儿的护理接受率为79.5%、家属满意度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接受率与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护理工作;常规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接受率;家属满意度

儿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很多时候,由于患儿的不配合导致治疗不顺,护理人员心力憔悴。近年来,我国医疗得到了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我国护理也有一定发展。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认识到了肢体语言沟通的优点。有研究学者明确指出,护理人员可通过较丰富的面部表情、形象演示、肢体接触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接受率[1]。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基于此,探讨分析了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8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儿分组,每组44例患儿。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分布在0岁-3岁,平均(1.5±0.3)岁。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0岁-3岁,平均(1.4±0.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4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药,指导患儿按时服药,指导家属准备营养饮食。

观察组44例患儿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流程如下:因为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患儿多为新生儿至2岁患儿,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在患儿就诊时,护理人员便需要观察患儿,观察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分析患儿是否认人等。之后,才能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护理[2]。首先,护理人员必须仪态端庄、衣着整洁、面带笑容,给患儿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避免过于严肃,吓哭胆小的患儿。其次,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服务时,必须尽可能遮掩一些治疗物品,比如注射器、药瓶等等,避免患儿抵抗护理人员。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也不能忽略了患儿,需要保持温柔的微笑,与患儿进行目光接触,在患儿看过来后,笑一笑,做一些可爱的手势,初步获取患儿好感。在患儿就诊过程中,尽可能允许患儿家长陪同在侧,避免患儿因为处于陌生场所,产生惊慌、恐惧等情绪,避免患儿抵抗治疗与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尤其在患儿输点滴时注意患儿的面部神色,观察患儿的心理状态,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促使患儿配合。比如一手触摸患儿额头,一手触摸护理人员自己的额头,量测温度或在患儿使用体温计量测温度后,对患儿竖起大拇指,夸奖患儿“宝宝真棒!”[3]。同时,护理人员应该让接诊室变得有趣起来,尽可能让诊室墙壁变得色彩斑斓,颜色丰富,在墙上画树林、太阳、小鸟等自然景象,增加患儿的接诊舒适度。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和患儿的肢体接触,比如握手、拥抱、摸脸、刮鼻子等。在患儿淘气时轻轻刮患儿的鼻子,在患儿难过时,拥抱患儿,让患儿感觉可以依靠,消除患儿的恐惧感、陌生感与抵触感[4]。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护理接受率(根据患儿护理接受情况评估,内含完全接受、部分接受、不接受三项)与家属满意度(在患儿出院离开医院前获取,内含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实验数据。

2·结果

观察组44例患儿的护理接受率为97.7%、家属满意度为95.5%;对照组44例患儿的护理接受率为79.5%、家属满意度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不满三岁的患儿。患儿言语不清,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家属与护理人员猜测。很多患儿表达不清,家属与护理人员要难解其意,只能通过哭泣、反抗表达自己的不适与不安。再者,打针、吃药对很多小儿而言,都是一种不舒服的行为,尤其是打针,不仅痛,而且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还会出血,导致患儿心生恐惧,抵抗治疗与护理。

因此,临床认为,需要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肢体语言表达。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能够让表达能力差的患儿配合的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促进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如患儿腹部不适,会拍肚子。这些肢体行为可帮助家属与护理人员理解患儿的意思。再者,护理人员进行肢体语言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患儿的情绪,患儿能够感受到自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与护理人员交流,可改善护患关系,帮助患儿理解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含义,从而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率。

综上可知,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表达,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丹妮,陈洁,罗兴, 等.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240.

[2]许爱红.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9,13(1):110,112.

[3]张甜.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5):128.

[4]张柳媚.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74-3375.

论文作者:苏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苏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