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的回顾与展望——“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家庭论文,韩日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9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韩日三国学者在家庭伦理领域的又一次交流与合作,会议就经济全球化对东亚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的挑战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会议上,韩国鲜文大学校长李京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陈瑛研究员、日本世界和平青年联合会会长稻森一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龚群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会议主要就父母子女间伦理、夫妻间伦理、同性恋问题、青少年性问题、未来家庭伦理的展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父母子女间的伦理
共同受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中韩日三国都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伦理关系。
李京埈博士指出,以前韩国是农业社会,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以家长为中心的父母子女间的伦理。父母在家庭里是绝对的权威,也是家庭的代表。传统的“孝”思想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权威的绝对服从。“孝”是“德”的根本、“仁”的根本,是“人伦”的具体表现。韩国工业化以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以复合家庭为中心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中心。但是,传统的“孝”观念有其相对稳定性,尽管韩国社会有很大变迁,但“孝”思想观念变化不大。
稻森一郎先生认为,日本伦理观的项目特征是“忠”和“孝”,说的是对君主和父母的态度。在日本,“以忠为先,以孝为后”,这与中韩两国“忠”“孝” 一致是不同的。二战后,由于受美国西方观念的影响,人们倾向于追求财产和富裕的生活,不再重视伦理道德。另外,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世合居的家庭减少,父母、子女二世合居的家庭增多。
龚群教授强调,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就是“孝”。“孝”是传统社会子女孝顺父母的道德规范,是如何做人的基本要求,不仅处于家庭伦理的核心,而且居于社会规范的核心地位。中国以“孝”做“忠”,即只有在家做孝子,才能在社会上做忠臣。
二、夫妻间伦理
夫妻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纽带,它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东方的夫妻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李京埈博士认为,韩国家长制的传统决定了夫妻间的伦理,表现为丈夫支配妻子,妻子服从丈夫。由于受现代教育的影响,现代韩国夫妻之间,特别是年轻夫妻间的关系趋向平等。
龚群教授指出,家庭成立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婚姻,但传统家庭中夫妻关系从属于父子的代际关系。婚姻当事人男女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片面要求女子的忠贞与服从,这是从男女家庭的差序结构来看的。从传统差序男女关系到现代男女关系的转变,关键是平等。现代婚姻具有双层关系:自然和情感。当这两层关系丧失,婚姻也就面临着死亡。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家庭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生育和生产单位向情感的共同体转变。现代男女平等原则的确立,使夫妻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代际关系弱化。
三、同性恋问题
同性恋问题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稻森一郎先生剖析了同性恋问题,指出,从医学角度来看同性恋是否有问题我不知道,可是我认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从没看到过动物有同性恋,但是人却有同性恋,所以我认为人在这方面还不如动物。正确地调节性问题,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性问题,它会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和谐与发展。
韩国学者李枰燮先生认为,纯洁运动是非常必要的,同性恋问题应以此为出发点。
四、青少年性问题
中韩日三国现代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青少年对性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看法。因此,青少年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陈瑛研究员指出,现代中国青年受某些思想的影响,在性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困惑,表现为灵与肉、人性与动物性的矛盾。他认为人与动物有根本的区别,人性不仅是对动物性的否定,而且是超越;人不应像动物那样“有奶就是娘”,应有自己的尊严。性关系实际上不仅是肉体关系,更是精神关系;不仅受先天本能的驱动,更受后天教化的影响。在这一关系中,不是动物性而是人性;不仅是感性,而且是在感性之上的理性。幸福的性关系应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精神更重要;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更重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义务更重要。幸福的性关系应是郑重的、严肃的、科学的。同时,他还强调,建立幸福性关系的关键在于社会进步。
稻森一郎先生认为,性问题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叫他“救世主”。日本青少年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学生中很严重,有蔓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提倡纯洁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沙莲香教授指出,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不管现代化到什么程度,“性解放”、“性产业”都是不应该提倡的。当然有人说尽管不主张,但实际上存在。可是,存在是一回事,社会提倡是另一回事。再有,日本的问题应引起中国特别注意。日本90年代初,是女大学生与成年男子之间的性关系,现在变成女中学生与成年男子之间的性关系。现在我国也有了女大学生“傍大款”的现象,值得全社会注意,不要等到洪水泛滥时再采取措施。
五、未来家庭伦理的展望
李京埈博士认为,未来的家庭伦理应重视个人的自由、平等关系,未来的伦理规范应保障个人的幸福生活和家庭共同体的面目。传统的“孝”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但不是全面地抛弃。伦理的取向是形成家庭共同体,它是通过对个别化、利益极端化的克服,主张利他的家庭、为别人的爱情;强调家庭成员担当有责任的个体,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都是对对方有责任的存在,这是家庭的真正面目。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需要重新确立家庭伦理,确立人类新的价值观,这对人类的未来很有意义。
稻森一郎先生指出,从1990年后,日本经济、精神方面处于闭塞状态,我们现在需要伦理革命,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内容呢?有关教育方面的人士都为之苦恼。我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陈瑛研究员认为,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并不是家庭的结束,而预示着新的家庭结构,它应是既重视亲情又重视爱情、既重视现实又重视传统,这是把纵向与横向结合起来,在宽容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的联合体。
此外,焦国成教授就韩国学者提出的“包二奶”和“重男轻女”现象做了回答,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重婚受到法律惩罚,对旧中国的娼妓制度也进行了清理。但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确实有暗娼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现在又出现了“包二奶”现象,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体力劳动的需要;二是社会地位的保障,没男孩要受到歧视;三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实行计划生育以后,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独生子女增多,“重男轻女”现象有了很大改观。韩国和日本学者还谈了本国的离婚率问题与敬老问题。李京埈博士指出,在韩国离婚率增长很快,结婚后三对夫妻就有一对要离婚的。对待老人方面,以前是长子奉养,现在只要有能力都可以,父母单身的也可以再婚,而且很多。稻森一郎先生谈到,在日本离婚率是25%,但日本有一个现象叫“家庭内离婚”,即在家庭结构上是完整的,可是夫妻间已经没有了爱情和夫妻之实,实质与法律上的离婚是一样的。两者加起来,离婚率能达到60%。至于敬老的问题,现在有许多老人住在敬老院,还有这样的情形,父母子女不住在一起,但离得很近,可以经常往来,双方都很高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便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家庭伦理观与新潮道德价值理念不断碰撞和整合,需要我们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伦理价值体系。因此,这次会议虽然是中韩日三国学者就家庭伦理方面的一次学术交流,但它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标签:婚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