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保障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保护设计,揭示遗址原貌,保障遗址的完整性,是发挥遗址的历史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分析了在保护九洲池遗址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关键词: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设计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九洲池遗址是隋唐洛阳城遗址中重要节点,九洲池是隋唐时期重要的皇家园林,是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1项目概况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代,历经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的核心区域,前后沿用500多年之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唐洛阳城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就是位于宫城西北隅隋代兴修的九洲池。隋唐洛阳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九洲池正位于宫城西北部高地上,九洲池内的水向宫城辐射,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九洲池作为人工开凿的池沼,池内有多处洲岛,而多处宫殿建筑列于九洲池畔花丛柳荫之间,体现了王室将日常的起居游赏空间交相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基本保护保护思路及原则
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总体思路为:保护与遗址展示密切配合,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适应于开放展示的具体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所有展示部分的文物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必根据本体实际情况进行病害清理、修复及保护及周边环境控制,达到在展示条件下长期、有效保护,避免进一步劣化。
非展示部分文物本体在实施必要的本体病害清理后进行回填,根据文物本体实际情况采取必要修复和回填后微环境控制措施,避免文物在回填后继续劣化,尽量保持其现有状态。
3保护设计要点分析
九洲池遗址其遗存年代横跨隋、唐、宋三个时期,主要遗存为唐代,因此针对唐代遗存进行展示,体现唐代风貌,其余两个历史遗存回填保护。其保存现状允许保留一些原来的形式,于是,决定对池苑形态、苑囿景观等采用古园林景观设计方式,进行风貌展示,尽量的恢复九洲池水系与岛屿格局。
3.1景观设计
九洲池是隋唐时期东都宫内最主要的园林,为表现东海九洲的题材,在有限的地块内,做具体而微的布置,综合史料与发掘情况,九洲池池中有岛,岛上建殿亭,池周边建轩廊殿宇,表现东海的仙山楼阁美景。在设计上,既要与已建成的天堂明堂地块相呼应,延续其华丽、庄重的风格,又要突出作为宫内园林景观,自然与人工造景结合的特色。在微地形、植被、水/岸边界、铺地材质等方面,凸显自然古朴格调。
(1)岛屿设计
严格依据考古发现的九洲池遗址的平面格局与轮廓边线,及驳岸构造堆叠恢复历史时期的水、洲格局。九洲池人工湖面积约37500平方米,其中岛屿面积约8000平方米,水体面积约29500平方米。
对九洲池遗址进行回填保护,满足遗址面覆土1.5米以上进行景观工程;
以考古测定的岛屿历史地面标高为基础,根据空间围合与景观设计需求,做适当调整,并结合周边城市道路标高,拟定岛屿、岸线的设计标高,并在工程中以土方平衡为原则;
池岸处理依据考古发现,以自然岸线为主,局部凸出易受水流冲刷部位,采取砖砌包边。
(2)水系设计
在九洲池北侧发现3条、南侧发现4条水渠,但因地块限制,现只能对其与九洲池衔接的口部进行复原设计。水渠与主体水面岸线依据考古发现,主要采取自然的处理方式,不设人工化的渠壁。北岸由于遗址展示建筑的需要,考虑局部设置直立式驳岸。
常年水深拟为2.0米,以满足游船观览的需要。在水系设计中,应增加水生态设计专项与雨洪设计专项,满足水量保持、水质保持需要,并通过生态策略,使九洲池地块满足自我排涝及周边地块排涝要求,减小对市政管网的排涝压力。
3.2植被风貌设计
延续天堂明堂地块华丽的设计风格,基于历史文献分析,选用唐代园林主要植被材料,营造九洲池植被景观。唐代主要的观花植物有:牡丹、菊花、荷花、海棠、茱萸、梅花、芍药、桂花、蔷薇、水仙、山茶花、杜鹃、兰花、玫瑰花、紫薇花、木芙蓉、金银花还有桃花、李花、杏花、梨花等,主要的观叶植物有:银杏、槐树、柳树、松树及竹等。结合水景,在水体周边种植适当的湿地植物,水面点缀以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景观。配合建筑以营造植物空间为主,围合不同空间,满足其要求,在不同岛屿采用不同组团的配置,形成不同主题,在迎水面用植物造景,形成开敞大空间、大湖面的景观效果,以色彩丰富、形态庄重的林木品种形成背景林,围合九洲池周边空间。使植物景观自成一体,并形成洛阳室内重要的核心绿肺,成为自然、古朴的休闲绿地与景观空间。(如图1,如图2)
图1 古建筑周边植物配植 图2 植被景观配置
3.3竖向规划及基础设施设计方案
与九洲池周边地块城市规划成果确定的道路及主要建筑出入口标高相衔接;
因为水体规模较大,为保证池岸南北两侧落差不致于太大,高差应尽量在水体外围采取微地形的方式解决;对九洲池水体中央的洲岛进行堆叠地貌设计。人工湖底部在进行防渗施工之后,铺设60-70厘米种植土种植水生植物,水体约2米深,因此开挖深度约为3米左右。岛屿堆叠高度为1-3米不等。在水体周边采用微地形方式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并消纳土方量,及容纳部分机房等基础设施。
与水利水务部门协调,实现供水线路对接,满足日常景观水体供水量。通过雨洪系统专项设计与水生态专项设计,满足人工湖水体质量保持与地块内防洪排涝要求。
3.4水域深化设计
这主要需要考虑水源及水质。
(1)人工湖设计
九洲池水体景观实为人工湖工程,其景观水的流失造成后期的绿化不美观,
水质处理无法改善,影响周围其他的建筑物等问题,因此应进行防渗设计。人工湖结构复杂,造形各异,一般有弯曲的河道,凸出的桥墩,形状各异的人工岛,不规则毛石挡墙,不同的景观驳岸,景观园林防渗如做刚性防水,可能会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开裂渗漏,无法达到最佳防渗效果,而且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因此拟参与柔性防渗处理,根据地勘情况,在池底遗址上,首先进行覆土保护,在覆土保护基础上可采用膨润土。
(2)雨洪系统设计
降水就地消化,不外排,在水体周边设置溢水口,接到市政管网满足降水峰值时溢出排涝要求。无论是三年一遇的大雨,还是普通降水,雨洪系统都可以做到雨不出园,并可吸纳周边商业地块排涝要求,减轻市政压力,防止城市内涝。九洲池水体其水量为4万立方米左右,成为雨洪利用系统中的“水库”。整个九洲池园区成为一个巨大的净化水质的过滤机构。
采用渗透与回用相结合的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收集自然降水,设置雨水花园,下设砾石层,储存降水,在人行道和广场上使用透水铺装材料,使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滤后被收集到地下储水池里。这些雨水主要用于大型水面补水和植物灌溉。
(3)水生态设计
防止人工湖富营养化,维持其水质以及降低维护成本。
设计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并且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水生动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这种人工湖只要维持其生态系统平衡,就能够有效防止水质恶化。
同时,在景观水的池底和堤岸应该避免采用混凝土结构,尽可能采用天然的泥层,不仅能够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而且有助形成完整的生物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有利于地下水对景观水的补充与交换,进一步增加污染容量和自净能力。
在进水区域进行净化设计,去除不利微生物,不设置泵房,减少运营成本。推流曝气的装置,保持水体循环。
4结语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隋唐城址作为洛阳城市遗产的一部分,将会积极融入洛阳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丰富城市内涵,增强城市竞争力,并带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值得市民骄傲的一项崭新的城市遗产。
参考文献:
[1]刘伯英.迈向城市复兴:城市工业地段的更新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6(04).
[2]左琰.伦敦泰特博物馆:一个旧发电厂的蜕变与新生[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09).
论文作者:文前勇1,文毅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遗址论文; 水体论文; 景观论文; 洛阳论文; 隋唐论文; 人工湖论文; 地块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