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YP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1]。它是一种涉及到人体血液流通的综合性病症,该病症的主要发病诱因常常与患者的三高症状以及机体各部分的血管隐患所关联。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发病范围极广的病症,仅仅在2008年,全球范围内由于该病症以及相关的各并发症致死的人员达到了1730万人,在各大致死性疾病中高居前列。纵观国内,大约每年因为该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左右。这对于疾病致死领域的研究来看,不得不说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的调查,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约有2.9亿[2],其中93%患高血压,其余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发展状况
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并且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将使中国的慢性病负担增长50%,人口迅速老龄化则可能使中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现已不单只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慢慢呈现年轻化趋势。
1.1危险因素
1.1.1高血压
高血压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上有很大的影响,血压增高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从而影响心脏和脑部的供血循环[3]。不仅如此,高血压还会引起小动脉壁透明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小动脉瘤。如果患者受到外界的突然刺激,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在2012年全国的医学调查报告中,我国主要的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了大约三亿,这代表了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4]。
1.1.2糖尿病
诱发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还受糖尿病的影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一类多因素、综合性的病症,伴随着患者患得糖尿病症的影响,机体会逐渐的出现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梗塞等一系列病症[3]。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糖尿病能够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3倍左右[4]。
1.1.3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血脂的异常,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比较复杂,多数研究表明,患者机体的血清胆固醇总量、血液内甘油三酯、载运脂肪的蛋白质出现升高的状况会增加患者患得该疾病的风险。通过查阅最近相关的医学调查报告,发现患者体内的低密度蛋白固醇也是决定人们是否会患得该疾病的重要因素。
1.1.4吸烟
吸烟可以导致人体的前列环素分泌减少,血小板在动脉壁黏附聚集,肾上腺素增多,导致内皮细胞收缩。吸烟还可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升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权威的医学研究资料可以得到,抽烟群体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群体的2-3倍。
1.1.5酗酒
酗酒会加速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并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有权威医学资料显示,每天持续摄入超过50克的酒精,将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并且增加致死风险。酗酒会使人体内的血液系统产生血小板的数量大大提升,因而会引起血流调节不良导致相关疾病的产生。
另外,不可干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如肥胖、运动量少、心情郁闷等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此不作详述。
1.2发展趋势
本次对全国650名1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预防。其中有效数据642份,有效率为98.7%,并作出如下分析。
调查采用国外的一项血管年龄的简单测试,由得出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血管年龄正常的占其中的41.3%,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10岁的比例为49.6%,而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的比例为9.1%。据此则有理由推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将降低5-10年。
另外,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年龄段为18-40岁,从年龄上来分析,血管的衰老与身体的衰老是同时发生的,而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在青年时期发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能力下降,血管在中老年时期损伤与硬化加重。对血管而言,血管老化与损伤是不可避免并且不可逆的,对已经硬化或损伤的血管,人们能做的仅仅只有尽量保养,改变生活方式,延缓血管的衰老。
根据本次调查,针对上述的及其他存在的危险因素,有56%的人偏食肉类,饮食不健康;有15.6%的人体重指数在超重范围;20.1%的人过度抽烟;55.6%的人缺乏运动;35.7%的人压力大,心情压抑;43.3%的人家族中有亲属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不可预防因素占少数,这就表示人们可以根据可预防因素来改变生活方式,做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3其他因素
1.3.1熬夜
根据时代的发展,人们将白天延伸到黑夜,用深夜的时间来弥补白天工作忙碌所缺乏的休闲和娱乐,从而导致多数人养成熬夜的恶习,甚至发展为睡眠障碍。根据本次调查,75.6%的人都存在熬夜的现象。但是熬夜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损伤极大,容易诱发高血压或使患者加重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熬夜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产生较多的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诱发心率加快,心肌耗氧水平增加;儿茶酚胺促使血液中血小板水平升高,同时也升高了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提高了血液黏滞度和发生血栓的概率,触发心脏微循环系统破坏致使心肌缺血,心脏功能紊乱[5]。因此,熬夜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
1.3.2空气质量
PM2.5可以被人体所吸入肺中,伴随着呼吸系统循环并且凭借着自身所携带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的正常血液循环。另外,PM2.5在被人体吸入肺部的过程中,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粘膜细胞产生较大的危害。一旦PM2.5进入人体的肺部,甚至有可能引起患者全身呼吸循环系统的衰竭。参考该领域学者梁锐明教授的研究,发现患者如果长时间的置身于PM2.5大气污染会增加过去吸烟者心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超重或肥胖者以及农村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6]。根据本次调查,居民都有较好的防护意识,有66.5%的人在雾霾天气出行会选择戴口罩。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2.1.避免外源性激发因素
对于该病症的诱发因素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点。对此,人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与放松,避免焦虑、抑郁和大幅度的情绪波动。尝试创造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消除负面情绪。
2.2.合理膳食
2.2.1要充分减少对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摄入,并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国外的一些学者对该症状的诱发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发现患者如果经常性的食用膳食纤维可以显著的降低胆固醇升高以及高血压症状的发展。因此因多食用大米、小麦、燕麦、玉米、牛肉、黄豆、蚕豆、花生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补充膳食纤维的同时应该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入25克膳食纤维,胆固醇每日应在300mg以下。
2.2.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有一定的研究资料表明,精氨酸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7]。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高发群体来说要多食用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2.2.3多吃鱼类和鱼油
鱼类可以很好的改善血管物理弹性状况、顺应性以及促进钠盐排泄。同时,多数鱼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1]。多食用鱼油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于需要调节血脂的人可以降低三油酸酯水平。鱼体内的鱼油还具有抑制机体产生血小板的功能,所以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8],但是食用过多鱼油反而会引起自发性出血,因此食用鱼油应按照医嘱适量服用。
2.3.科学生活
2.3.1适量适时运动
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能够参与剧烈的运动,并且在寒冷环境下,他们进行户外运动要避免在过早的时间进行[7]。因此,对于冬季的运动来说,选择气温回升的中午进行体育运动会更适合中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3.2戒烟戒酒
烟中含有的碱性物质可以对机体内相关部位发出信号,使得机体整体的肾上腺素分泌量急剧升高[9]。过量的酒精可使血小板激活、聚集,引起脑血栓的形成,所以应做到适量饮酒。小酌怡情,酗酒伤身,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伤害身体健康。
2.3.3早睡早起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注意生活规律,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娱乐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尤其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学会放松。
2.3.4定期检查
大多数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都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尤其是家族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5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及早发现也能对病情加以控制,减少身体受到的损害。
3.总结
人们应当适当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身体经常不适,应当及时就诊,确认是否患病,遵守医嘱,积极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未患病的人应该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可干预因素,改善饮食,多加锻炼,积极地进行预防。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隐匿性,无论从健康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及早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秀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01):179-181.
2.肖桥妹.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现状分析[J].包头医学院报,2016,32(1):162-164.
3.郑耐心.七大因素诱发心脑血管病[J].中华养生保健,2018,(8):32-33.
4.王冬菊.2010-2013年泰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其寿命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泰山医学院,2015.
5.梁锐明.长期暴露于PM_(2.5)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关联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
6.秦冰,汤政,杨树利,段丽,马瑞雪.睡眠剥夺与心血管炎症病变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09):830-833.
7.李江丽 浅谈食疗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期刊论文] - 科学导报 2016(2)
8.陈姝娴.鱼肝油与鱼油功效异同辨析[J].养生月刊,2015,(1):44-48.
9.沈芳.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836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1):7-7. DOI:10.3969/j.issn.1006-5180.2015.21.003.
论文作者:蒋小丽 彭芪 黄若兰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的人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病症论文; 高血压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