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城市道路工程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不仅体现了城市市政工程的发展水平,而且还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就是说城市市政道路质量的主要要求在于结构稳定性、强度和水温稳定性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发展建设迅猛,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也随之得到较为全面的实施与实践,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在质量上不断发展,持续增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度也较高。为此,一定要强化工程质量意识,提高工程施工管理,做好道路基层设施,确保面层平整稳定工作。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复杂性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现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一方面来源于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的限制和要求,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地下管道和线路以及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
1.1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的限制性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进度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只能在有限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建设。但是,欲速则不达,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现象,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工期内把握质量控制要点、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是一大施工难点。
1.2施工环境的综合作用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施工场地受限,狭窄不便于动工,且动迁工作量较大,从而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第二,地下管道和线路多而杂,供热管道、供水管道、煤气输送管道以及电信线路等等都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开展增加了难度;第三,地质地形条件恶劣不利于排水系统的疏导,如现场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就需要以井点或深井降水为主要手段来降低水位,以达到施工要求。
2.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分析
2.1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作业的精度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线型布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该以复合导线布设来定位平面控制点,而且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较高,地下管道和线路错综复杂、排水系统定位难度较大,因此,这就对测量环节的精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市政道路工程的高程控制手段为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要根据工程节点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永久性水准点通常设置在市政道路路线的起始点、重点和需要进行长期观测的关键位置处,而且标志要稳固显眼;
其次,高程测量的精度应该控制在三等以上,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测量,加大复测作业和签证工作的执行力度;
最后,测量作业的精度控制要达到二级复核程序的标准,二级复核的基本程序为:由施工单位进行放样,待审核、复核无误后,将复核结果上报工程监理进行二次复核,复核通过后要及时对测点进行测量保护、记录、检查和签收。
2.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高低。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首先,采购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掌握原材料的市场报价和每日波动幅度;其次,要对锁定的、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几家生产商和供货商进行综合能力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实力、信用等级、企业资质以及技术检验水平等;最后,施工前交由具有雄厚实力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验和复试,出具合格报告后再投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将现状地面积水排除、疏干,将积雪、垃圾清除干净,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彻底技术处理,并将路床整平,不留质量隐患。当路基范围遇有软土地层或土质不良、边坡宜被雨水冲刷地段时,设计未做处理规定的,及时办理变更,并据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其次,碾压前组织试验段施工,采集路基施工相关技术参数;对路基要事先找平,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碾压时,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及时检查土质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填、晾晒等措施处理;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直至路基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再次,过街雨水支管、管线沟槽及检查井周边应采用石灰土、级配砾石或细沙等填实
3.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3.1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对于施工的方式方面可以采用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的方法,采用配套的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这样的施工作业方案不单单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进度,最主要的还能增加整体施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最终还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确保施工的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路基填筑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有条件应做试验段取得施工参数。压实标准采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3.3路基压实
开展压实工作应该从路基的两边开始然后是中间,这样就可以形成路拱;应该是先轻后重,这样就能够实现土基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满足工程的需要。在进行碾压之前,应该先对路面进行整平,具体的应该保证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横坡。在对于弯道部分碾压的时候,应该从低的那侧向高的那侧碾压,这样就会形成单向的横坡,特别注意的是应该保证前后两次的车轮轨迹应该重叠十二厘米到二十厘米。此外,同一个水平层应该采用同一种材料,必须避免混填,在回填之后应该注意分层进行碾压,而且压实程度应该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
3.4严格的按照施工的程序进行
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首先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一定提前做好物质、技术等方面的几个重要环节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像雨水口、雨水支管、排水管道、检查井、盲沟、挡土墙等都必须和路基的正常施工一起进行。这样,就可以减少路基填筑后二次开挖、回填,其不仅会影响路基施工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另外,作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依照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构架要求,有效执行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落实施工项目部内部层层复检制度,精心组织施工。
4.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关键工序内容所涉及的测量、材料、路基施工工序等重要环节施工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外在美观度和内在实用度,因此,加强各个工序之间的技术衔接和质量控制,严格实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对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考文献:
[1]王欢.城市道路桥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预防.《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16期
[2]吴开印.城市道路桥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预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26期
[3]张建中.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分析.《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8期
论文作者:王利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压实论文; 作业论文; 厚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