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实际上是综合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思维;培养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没有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得到很大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在写作课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自己的,不注重学生作文思维的培养;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听背诵好词好句,死记硬背好词好句,写作时直接套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各自为政”,作文教学效果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个性渐渐显露出来,这些对作文思维的培养有利有弊,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作文教学经验给出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自由地表达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作文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提到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有自己的主见、兴趣、爱好,自己的个性也渐渐显露出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地教学方式,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喜好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并把他们的想法写下来,教师再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批注指导学生。比如在《松鼠》这篇文章中,有对松鼠的外形、性格、行动等具体描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松鼠的认识自由发言,还可以加入有松鼠元素的教育游戏,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最后给学生讲讲当前我国动物和环境的现状,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并布置作文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松鼠的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让学生养成日常写作的习惯,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心理活动通过写作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经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与乐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传授的写作方式并不是全面的,学生还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写作思维。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文学作品,甚至是童话故事、小说等等都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积累,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以后语文学习中的素材鉴赏打好基础。
比如《青年博览》、《青年文摘》、《意林》这几本文学杂志还是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的,还能对学生有教育启迪的意义。另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去查字典认识理解意义,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遇到优美、有内涵的词语和句子的时候进行摘抄,在碎片化时间拿出来阅读增加记忆。教师还可以举行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情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生更加容易接触到信息产品,教师和家长不能一律否定,而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让小学生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空间分享自己孩子的作文,把其他人的表扬和鼓励给孩子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的喜悦和兴趣,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相处时间和交流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鼓励学生的写作,为学生作文提供展示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是表扬而不是批评。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优秀的学生作文选贴出来,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文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缺点,用一些新鲜、富有创新的评语来代替传统的“中心突出、语句通顺”等老套话,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引领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大家相互学习,学生收获到更多的鼓励和评价,增加自己的自信和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的基础是要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够综合运用,通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学生可以获得经验和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3]。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进作文中的时候,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独特想法而否定他们,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心智慢慢成熟、比较敏感,有时候一句重话都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心理情绪崩溃,所以教师要注重尊重和维护学生们的观点和不同,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指导,耐心呵护,小树苗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四、注重课外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教师可以联合学校定期举办课外活动,比如:诗歌大会、演讲比赛、诵读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等。这些课外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充实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还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了素材,一举多得,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开展诵读活动,可以积累语言语感。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拥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诵读活动,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还能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规定学生每天诵读的时间,陪同和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把诵读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起来。开展故事会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故事会活动,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看到的故事,每次评选出优秀奖给予奖励,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故事会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开展体验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利用课外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秋游、拔河比赛等体验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劳逸结合。这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心情互相分享并写下来,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热爱生活,还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素材可以写。另外,办手抄报、办黑板报都可以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学生审美谋篇布局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五、引导学生自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的工作,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还能体现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递进性。这样,学生的自改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的作文创新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要跟学生讲解写作的要求、叙述顺序等知识,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批改,并将批改过程演示给学生。由易到难,先锻炼学生找错别字、标点运用、病句修改的能力,再逐层推进,让学生立足全篇了解作文的中心内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叙述顺序。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作文自改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针对典型作文互相讨论、互相表达,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不断增强。方法,多次练习就形成了能力,熟练之后就成了技巧,多次练习就成了习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改作文成为一种习惯。
六、结语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将生活实践和课堂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于宪平,写作让生命更精彩[J],文学教育,2011.
[2]廖芳华,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现代阅读,2012.
[3]黄云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训练[J],语文学刊,2011.
作者简介:林健(1986.07-),男,广西岑溪市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教导副主任,工作单位:广西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现在广西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一线教学,主管学校的教导,科研工作。
论文作者: 林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兴趣论文; 写作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