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湖北荆门 43190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胸外科 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方法 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70例疾病患者,并且将这7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诊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将采用心电图作为首选诊断方式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而另35例患者则是选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且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诊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其诊断出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对照组患者,其诊断出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两者患者的研究数据的差异值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彩超运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在能够有效诊断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两个因素较显著,能迅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此法是值得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的最佳诊断方式。
关键词:心脏彩超;心电图;高血压性心脏病
前言
如今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且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也致使了人们出现了比较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上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愈加快速,从而致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产生了比较多的问题,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例数逐渐增多[1]。在该病病情发展的早期阶段,患者的左心房病情逐渐严重慢慢地变大,进一步导致心肌纤维的宽度渐渐扩大,最终使得患者的心脏左室出现比较肥厚的现象,无法以正常水平进行舒张,而心肌的收缩反应也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异常情况,继而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病症[2]。除此之外,由于患者刚刚发病时,这种疾病类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比较地细微,难以让人察觉得到,因此在对其进行诊断时,无法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导致患者不能够及时地接受有效的医治,使得患者的病死率增高[3]。因此,给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迅速而精准的临床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近几年医学影像学的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从而使这种诊断手段在人体的临床检查中得以大范围地普及,从而诊断精准地诊断出各种各样的疾病类型,使得疾病患者可以及时地进行治疗疾病[4]。为此,本文将通过研究观察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得出如下的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70例疾病患者,并且将这7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诊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将采用心电图作为首选诊断方式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而另35例患者则是选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且将其纳入观察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84±3.71岁;患者的病程范围在3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在8.12±0.84年。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1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42±3.10岁;患者的病程范围在2.6至16年之间,平均病程在8.52±0.97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受伤部位等基本资料,可知其差距甚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入及排除标准
选入标准:根据有关的诊断标准,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明确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必须要高,能够有效配合医护人员接受心电图、心脏彩超两种检查手段。排除标准:患者的心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如合并有冠心病这样类型的疾病;一般资料存在缺失的状况,患者治疗的态度比较消极,中途退出研究者。
1.3诊断标准
①单纯室间隔增厚的超声诊断标准:相比正常的数值范围,左室的后壁的厚度必须大于1.3mm的范围之内;②左室肥厚超声诊断标准:左室的后壁、心室二者之间的厚度必须大于11mm的范围之内;③左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左室高电压Rv5大于2.5mV,Rv5+SV1大于4.0mV(男)或者Rv5+SV1大于3.5mV(女),QRS的电轴向右偏,Rv1大于1.0mV;V1室壁激动时间大于0.03s;R波(或V5)显著向上移动,ST-T则是往下移动,T波倒置;心电轴网左方偏,通常维持不会大于-300。
1.4检查方法
对照组选用的诊断方案为心电图检测,而观察组则是采取心脏彩超检查作为其首选的诊断手段。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4.1心电图检查方法
患者在检查使使用的体位为平卧位,将选用12导心电图机给予患者实施心电图临床诊断,在实施诊断的时候,由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操作医师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检查并将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对照组患者诊断结束后,汇总所得的心电图数据资料,同时运算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阳性率。
1.4.2心脏彩超检查方法
患者在检查使使用的体位为左侧卧位,本次使用的彩超仪器为荷兰飞利浦HD11。在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之前,先将仪器探头的频率设置在2.5至3.5 MH范围内。同时将仪器的探头放在患者的胸骨旁的左室长轴切面以及左室短轴切面等多个切面实施检查。汇总本次检查所得的心电图数据资料,同时运算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阳性率。
1.5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左室扩大、左室电压增高、左室肥大)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率(阳性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6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文探究所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 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根据表1所示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
3.讨论
在本研究中,给予75例患者实施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进行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诊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其诊断出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对照组患者,其诊断出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两者患者的研究数据的差异值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的研究数据结果可知,观察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其诊断的阳性率相较与对照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阳性率略微地高,这个研究数据进一步表示了将心脏彩超运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其在敏感性、准确性等两个方面的数据会相比心电图诊断比较显著[5-6]。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比心脏彩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心电图诊断在进行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准确性会比较低,但是心电图在心脏供血、传导这两个方面的临床诊断,其具有的优势会比较地显著,若是患者的机体产生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对ST-T出现的变化进行迅速且精准的判断,从而能够清楚地知道患者机体实际的心脏供血以及传导等情况,并且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还具有比较强的可重复性,而使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时,其诊断结果却无显示,也未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可通过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做出诊断,但心电图只能从电压高低上提示心脏结构的改变,且也只能从ST-T的改变判断缺血与梗死,再加上因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而心电图则是通过 ST-T 来诊断左室肥厚,因此一旦 ST-T 发生改变,说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已经到了晚期,不利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所以,在进行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脏彩超和心电图二者联合使用,其检测结果会更加地客观和有效[7-8]。
综上所述,将心脏彩超运用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的阳性率比较高,并且在特异性、敏感性二者的表现略微显著,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早期的高血压心脏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在心电图诊断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使得患者能够迅速地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此法是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冬梅.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2):137.
[2]严晴.7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06):99-100.
[3]刘桂梅.对比分析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84..
[4]张伟.心脏彩超及常规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方面的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0):78-79.
[5]裴生新.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6,26(01):48-49.
[6]戴宇彪.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9):1319-1320.
[7]Gu J H.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cardiogram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due to hypertension with left heart failure[J].China Modern Medicine,2014,21(3):1147-1148.
[8]Panikkath R,Reinier K,Uy-Evanado A,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Ann NoninvasiveElectrocardiol,2013,18(3):225-229.
作者简介:范玉莲(1971年7月--)女,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湖北荆门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心脏及腹部方向的超声方面。
论文作者:范玉莲,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心电图论文; 心脏论文; 心脏病论文; 彩超论文; 病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