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惠州 516001
摘要: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因素,档案资源是做好疾控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丰富和完善档案系统结构,更好地提供档案利用和服务的首要条件。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档案信息电子化必将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把档案资源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来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源头抓起。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
目前大多数综合档案部门存在着档案门类、内容、载体单一和档案藏量少、文件重复率高、不同档案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文书档案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少;纸质档案多,照片、音像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少;党政档案多,业务档案少;原始档案多,数字、编研档案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档案室只注重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没有开展对单位基本建设、科研课题、仪器设备等科技档案的收集归档;有的只注重文字材料的收集归档,没有将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音像资料作为归档范围,或虽留心收存,但在向档案室移交时却又截留下来;有的只重视接收党政管理形成的档案,而忽视了反映其主要职能活动的业务档案。档案品种单一极大地制约着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而将现有实物档案信息化、系统化,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有效手段,可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宣传工作,灌输归档意识
一方面,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信息的宣传。首先要加强有关档案价值、作用及利用效果的宣传,使大家知道档案是什么,档案有什么作用,档案不仅仅可以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利用,还可以服务于各有关单位,服务于全社会。其次,要加强档案开放目录或开放档案信息内容的宣传,使大家了解已收集归档档案的内容。再次,要加强有关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宣传如何利用档案,从而引导大家利用好档案,并让那些在档案利用当中受益过的人们增强归档积极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
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有效管理的保证。我们要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让单位的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各档案部门要明确本单位档案的接收范围,制定本单位的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能够反映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不同门类和载体形式的档案都按要求列入归档范围。同时,还要对各部门产生的归档材料从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销毁等环节制定一套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把住档案的入口质量关,不该归档的不混入,应当归档的不散失。
三、丰富档案藏量,增加特色档案
档案品种单一极大地制约着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丰富和完善档案结构,为更好地提供档案利用和服务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不但要接收党政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还要注重接收单位在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业务、科技档案;不但要接收纸质档案,还要注重接收
如照片、声像档案、电子文件档案、荣誉实物档案等其它载体的档案。同时,我们更要注重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珍贵历史资料,还有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单位及绩效考核工作中形成的专题档案,从而不断丰富单位的档案资源。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到系统化、程序化管理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实物形成为主要物质对象,其形成存储与管理的方法与传统的技术方法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扫描仪等电子化方法及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对纸质和实物档案进行收集、记录、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成的二次文献信息,进而为人们及时 准确、有效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电子化,可做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为往后档案的查阅利用提供便利。
五、开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丰富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不足也影响着档案的利用效率。目前我们大多档案网站上所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多是目录级数据,而档案全文却很少,全文档案在网站信息资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对于能够更深刻揭示、评价档案藏量的编研材料,如资料汇编、大事记、组织沿革、统计数字汇编等则更少见到。这就意味着,即使利用者在网站能够查阅到其所需档案的某些信息,其需求也极有可能无法得到全部实现,仍需要到档案室进行进一步的查询。这样一来,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大大降低了。为此,我们要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步伐,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并且需要与各类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操作系统 信息安全系统同时配合,只有建立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整体效益。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一些珍贵档案资源如重要纸质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再逐步对各种专门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网站真正成为动态的网页而非静态的展示窗口。
六、针对利用需求,开发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档案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档案部门现有的档案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信息资源存在着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而通过档案编研可将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为此,我们要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和分析利用效果等形式,摸清档案利用的需求和趋向,制定编研计划,围绕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开展编研工作。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既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
小结
档案管理工作从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到利用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每一步的工作是否全面、细致到位都影响着下一步工作的进程及效果,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作为档案管理的第一步不断完善档案资源建设,从源头抓起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点,是丰富和完善档案结构,更好地提供档案利用和服务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档案信息化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发展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发展建设档案信息电子化,对档案管理的自身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项工作应全面展开,并根据社会形势及档案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依托档案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管理,全面推进档案资源信息电子化的建设,大大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使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 系统化 数字化 程序化 规范化。
论文作者:张盈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档案论文; 工作论文; 资源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信息论文; 电子化论文; 纸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