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下陪都防空机构的构建
杨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 400013)
摘 要: 纵观世界近代史,防空作为人类应对战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已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后几乎所有局部战争的重要内容。重庆最早的防空机构始于1935年,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空军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特别是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无差别轰炸,为应对空袭不断的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防空建设和反空袭斗争的组织领导,在重庆设立了庞杂的防空、救护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反空袭斗争。
关键词: 抗日战争;重庆;防空;救护;机构
1 重庆防空协会
重庆防空协会是重庆最早成立的防空机构,初期隶属省、市政府,以后改隶防空司令部。防空协会的前身是防空学会,主要是宣传和研究的性质。1935年,为了完善防空组织建设及训练工作,按航空署的要求,各省、市防空学会改组为防空协会,县设防空支会。
1936年8月1日,重庆市政府奉四川省政府及省防空协会令,成立四川省防空协会重庆办事处,其办公地点设在现邹容支路旁牛皮凼国术学校内。市长李宏锟兼办事处处长,警务司令部李根固兼副处长,警察局长王资军兼总干事。是年,行政院鉴于全国重点省、市防空协会相继成立,正式颁布了《各省市防空协会组织条例》,明确了成立防空协会的目的和任务:“促进防空建设、训练防空技能、普及防空建设,研究防空学术。”防空协会下设训练、宣传、研究、总务四组,训练组负责人民防空训练及协助防护团训练;宣传组负责防空宣传材料的搜集、编译、演讲等工作;研究组负责防空学术研究并提出城市防空建设改进意见;总务组负责人事、经费、文件等事项。
实践证明,让师范生踏踏实实地学习教学技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技能。
1938—1941年,重庆防空协会先后几次改组,隶属关系也先后由省、市政府改为省、市防空司令部。1940年11月15日,行政院确定《防空协会战时调整办法》,规定为了统一防空机构,加强防空力量,适应战时需要,核定省、市防空协会停止活动,所有人事、经费、业务等项目移归防空司令部或防空指挥部,并由该部另设立防空协导委员会,进行宣传、协导等防空工作。
第三种情况:公司未来三年增长速度为g,以后零增长。这种情况公司价值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年的折现值之和,第二部分是第四年及以后的折现值之和。两部分相加计算出公司价值为:如果把上述公式中E后边的乘数(即三个用R和g表示的公式)称为投资因子,则:公司价值=E×投资因子。
付玉将一张照片丢地上,照片是前些日子,她和李叔和在海边乌桕树林里的合影,那天,他们碰上了老梅,老梅好像有事,只打了个招呼就匆匆离去。除了遇上老梅,他们没有遇上任何人。付玉跟老梅是老朋友,她做传销的时候,还有拉保险的时候,老梅都是她的客户,她和老梅是每个月都在一起吃上一顿饭的朋友。
2 重庆防空司令部
重庆市防空司令部设有四个科,分别负责积极防空、防空情报、消极防空、财务等方面工作。另设有办公室及宣传委员会,主要从事敌机情报搜集、发布空袭警报和防空宣传工作。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防空人才与经费短缺,“全市防空人才及通信、医药人员,亦多罗致,惟经费仍甚困难,各种设备未能积极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警备司令部、市政府、市党部、警察局、电报局、电话局等机关调派有关人员处理全市防空事宜,同时就地筹捐经费作为添置防空设备之用,并由官商合组防空设备委员会专司其事。此后,消防、救护、防毒、工务、避难、警报所需的各种器材逐渐得到添置,设立监视队哨、修整情报线路、构筑高射炮阵地、灌输防空常识等工作也陆续展开。1937年11月和次年2月,还先后组织了局部演习和联合大演习,使民众对防空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感受。此后为适应防空斗争本身以及相关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重庆市防空司令部历经数次调整,名称也由“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改为“重庆防空司令部”。
抗战全面爆发后,根据《防空法》的相关规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于1937年9月1日正式成立重庆市防空司令部,负责组织协调重庆各项防空工作。防空司令部按部队编制纳入军队序列,作为重庆全市最高防空指挥机关,受重庆行营领导,对空监视范围仅限于重庆。司令部各部的主要负责人多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均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接委任。
重庆市防护团成立于1933年6月,是战时重庆所有防空机构中存在时间最长、参加人员最多、与各防空救护业务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官民合组之地方自卫组织”。重庆市防护团团长由当时的重庆市长李宏锟兼任,警备司令李根固和警察局局长王资军分任副团长,平时由市政府指导协助当地治安机关,办理水灾、火灾等防护工作,战时则在防空司令部直接指挥下负责执行消极防空的具体任务。
1942年后日机对陪都重庆的空袭基本停顿,防空司令部相应收缩,业务逐步停顿。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重庆防空司令部的历史也正式结束。
1939年以前,重庆防空司令部作为陪都防空的最高指挥机关,总揽各项防空建设,与其他防空机构分工明确,关系比较和谐,命令尚能畅通贯彻。从1939年开始,防空司令部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与加强,主要负责防空情报建设、空袭警报传递与发布、防空洞建设与管理和消除空袭后果等任务。但与此同时,面对日机空袭造成的巨大伤亡,防空司令部又力不从心。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空袭救护、抚恤伤亡等问题,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先后更名为重庆空袭服务救济联合办事处、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应运而生。该办事处成立之初,由防空司令部统一指挥,但不久便独立于防空司令部,由此出现消极防空事权不统一,有功相争、有过相诱的现象。实际上,1939年后重庆的防空工作已经划分为3个方面:积极防空由军队主管;防空情及防空洞的构筑和管理由防空司令部主管;空袭救护由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主管。这时的重庆防空司令部已不再是陪都防空的最高指挥机关。
3 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
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直隶行政院、军事委员会,处理陪都空袭救护事宜,由市防空司令部、市府各局及有关单位,如内政部、交通部、社会部、卫生署等主要负责人担任常务委员和委员。
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的前身是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是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惨案发生后,死伤居民众多,医疗机构无力对所有伤者实施救护,由防空司令部报请中央赈济委员会同意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办事处成立初期主要职责为抚慰伤亡、医疗救护、收容安置、遗产处置等。1940年初,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更名为重庆空袭服务救济联合办事处;1940年12月,因隶属问题按政府指示撤消;1941年1月,军事委员会、行政院制定并公布了《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组织规程》,据此在原办事处的基础上,于是年2月成立了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
1942年,重庆空袭救护工作相应停顿,国民政府调整了陪都防空机构方案,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裁撤,遗留业务移交市卫生局。
4 重庆市防护团
为了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我还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活动。根据一个月内发生的国内外重要事件,或者读者感兴趣的问题首先由我做成PPT进行讲解,然后由读者各抒己见,开展讨论。这种活动方式不仅能够拓宽视野,交流心得,增长知识,而且增加了读者对读书活动的兴趣,进而确保了读书活动的可持续性。
重庆防护团分设警报、警备、交通管制、避难管制、灯火管制、消防、防毒、救护、工备、配给10个大队。同时按市区行政区域划分,设立重庆上城、下城、新市区、江北、南岸等6个防护区团,由警察分局局长兼任区团长,各街区保甲长兼任副区团长,分团以下对应各大队的职能又设10个班种,每班人数大约10人。重庆防护团成员主要由街道居民、商店店员,甚至无业游民组成,队伍人数最多时达到2万人。到1943年年初,重庆市所属各区共设立有特别防护分团15个,有服务人员2942人。
5 重庆市空袭服务总队
重庆市空袭服务总队于1938年年初成立,这一时期日机对重庆空袭越来越频繁,常常很久不能解除警报,市民长时间在防空洞内避难,饮食、换气、入厕等都出现问题,国民党社会部长谷正纲自告奋勇出面组织成立了这个机构。谷正纲自兼总队长,队员遍及全市,规模搞得比较大,但基本上都是防护团队员兼任。重庆市空袭服务总队完全独立行动,不受其他防空机关的指挥与领导,主要在日机空袭时为市民提供一些茶水、饮食、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发生伤亡积极进行救治,还承担炸后统计损失情况等工作。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市政府训令防护团与防空洞管理处于9月底裁并,改组为防务科,直属警察局,定员仅10人。由于人员少,经费缺乏,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防务科只起到了留守的作用。
6 结语
上述防空机构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存在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在反空袭斗争中起到作用较多的几个。在日军持续不断的轰炸下,在陪都防空机构的构建和组织协调不断的完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经费、技术不足等原因,防空工作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和官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但总体而言,战时重庆的防空机构在推进防空建设、组织反空袭斗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降低了战时重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2]重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重庆市防空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杨雨(1976—),女,本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重庆近代史、抗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