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的历史观_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文

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的历史观_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文

试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历史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采论文,历史观论文,斯特论文,如是说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2)02-0013-08

尼采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站在一元论的立场上向世人展示了一种 发展的辩证的历史观,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发展的思维方式

查拉图斯特拉在山上度过了十年节制生活之后,在人类面前发表了第一次演讲,陈述 了从植物到超人的过程:植物→虫子→猴子→人类→超人。“你们经历了从虫子到人的 道路,在你们身上多少有点像虫子。你们以前是猴子,在现在人也比任何一只猴子更象 猴子。”(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 ,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尼采认为在生物界中始终 存在一种更高的发展,目前的阶段绝非最终阶段。人这个阶段也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还会超过人这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超人的阶段发展。查拉图斯特拉断言:“到目 前为止,所有生物都创造了一些超过自己的东西。”(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 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 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1 7,17,18页。)“创造”这个概念表明,查拉图斯特拉并不将生物进化理解为一种机械 的因果过程,而认为这些生物自身就是发展动力,他(它)们自身创造超出自己的事物并 因此而超越自己。遗憾的是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根深蒂固地左右着人类的思维 :人类自以为自己就是宇宙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判定自己是进化结束的最终成果。由 于没有什么可再发展了,于是乎人类停止不前甚至退回到已经超越的阶段。为此查拉图 斯特拉提醒道:“你们想要成为汹涌潮水中的落潮同时宁可返回到动物也不愿超越人类 吗?”(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 ,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要知道人类是生物中唯一不靠 本能在进化潮流中进行创造活动的,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抗或顺应进化潮流。但 是按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观点,即便是人类为了使自己保持为人也必须在极端的对立面之 间来回跑。换句话说为了当落潮必须先当涨潮,只有体验了落潮的失落才能享受涨潮的 喜悦。假若人类停滞不前就会退到早已被超过了的阶段——动物预备阶段。“对于人来 说,猴子是什么?一种大笑或者是一种痛苦的羞辱。而人类对于超人来说正是如此:一 种嘲笑或者是一种痛苦的羞辱。”(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 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 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当 人类回顾自己的历史时,他看到了成为人之前的全部发展阶段。一方面他发现自己在一 定程度上已经在猴子中显现同时猴子又颇具人性,这时他会哈哈大笑;另一方面当他想 起自己的祖先曾是猴子时,又会面红耳赤。有朝一日超人也会产生这样两方面的感觉。 对此赫拉克立特也有同感:“最漂亮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陋的。最聪明的人在上帝身 边看起来如同一只猴子,这涉及到智慧,美丽和其它的一切。”(注:参见赫拉克立特 :《未完成作品》,第82—83页。)

查拉图斯特拉在爱听耸人听闻消息的观众面前做了他的第一次演讲,但是他的听众不 理解他的演说,因为这些人甚至还未达到人的阶段。“你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也只是植物 和魔鬼的一种矛盾的混种。但是我教你们成为魔鬼或植物了吗?/你们看哪,我教你们什 么是超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注:尼采:Kri 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 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 6,16—17,17,17,17,18页。)在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看来,由于人类还算不上 一个完整出色的整体,只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的组合,这两部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还未被认识到,所以在从猴子到人的过渡期间就出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分离。

很显然,尼采不想在进化论的狭隘的意义中去展示人类的生物进化史而想从生物遗传 学方面来演示植物→虫子→猴子→人类→超人的整个发展史。在此清楚地显示了尼采的 历史观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止的,既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因果过程也不同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尼采始终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是片面的,达尔文在生存斗争中忽略了精神,没有黑格尔 就没有达尔文,因此尼采强烈反对把他当作达尔主义者,“受过训练的有角动物使我对 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怀疑”。(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6,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300页。)

下面让我们再看看尼采笔下的精神的三个发展阶段。查拉图斯特拉对众人说:“我告 诉你们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是如何变成骆驼,骆驼是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 成小孩。”(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 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 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这精神的历史经历了“物 质化”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骆驼的阶段,刻画了西方传统观念中自我悟性的特征 。在第二阶段即狮子的阶段,查拉图斯特拉扮演了传统价值的批判者的角色。在第三阶 段即小孩阶段指明超人还没有诞生。乍一看起来似乎精神的三种变形与黑格尔的三段论 :正题、反题、综合很相似。但这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在第一阶段,精神以骆驼的外 形出现,扮演了屈服顺从的角色,一个外在的、来世的、永远固定的超精神强加于它。 在第二阶段,它认识到了骆驼是一种自鄙的形式,因而彻底否认了骆驼的行为,它自己 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并为自己的新生做好了准备,这是一次凤凰涅槃,于是精 神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小孩阶段。“小孩是天真与遗忘的”(注:尼采:Kritische Stu 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 ,17,17,17,18页。),表明精神通过产生自己的第二个起点而忘记了以前的失败和 过失。精神在超越了狮子阶段以后就把自己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在当年它不是自 觉自愿,而是被外来力量强制的物化的魔鬼精神,只有在小孩阶段才恢复了自我,才有 了创造性“一个自转的轮”。“是的,为了创造的游戏,我的弟兄们,一个神圣的肯定 是必要的:精神现在要有它的意志力,失去世界者赢得了他的世界。”(注:尼采:Kri 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 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 6,16—17,17,17,17,18页。)总之,在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世 界作为精神活动的真正产物才诞生了。尼采在此对精神系列的三种变化的描绘与基督教 教义中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的情形很相似。看来坚决反对基督教神学的尼采也无法 摆脱时代与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尼采认为精神和物质在极端对立中相互依存,并因此形成了一 个又一个超越自己又回归自己的向高级发展的运动。

二、辩证的一元论观点

尼采用查拉图斯特拉的名义从植物和魔鬼的情形入手来研究肉体和灵魂这个古老的问 题。按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观点,尽管传统哲学将人类视为肉体——灵魂、物质——精神 所组成的整体,但在事实上已经将精神物化了,精神变成了可以脱离物质单独存在的实 体。因此就有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反问:“我教人们成为魔鬼和植物吗?”(注:尼采:Kr 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 16,16—17,17,17,17,18页。)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同样都是人类自我悟性的片面 形式,在这其中或者是人的肉体的那一面或者是人的精神的那一面被否定了。在查拉图 斯特拉一开始演讲时我们就听到了人类应该是被超越的。现在当人类被分裂成肉体与灵 魂两部分时我们再次听到他的声音:“你们看哪,我教人们什么是超人!”(注:尼采: 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 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 ,16,16—17,17,17,17,18页。)当我们思考超越人——这个前进中的质的飞跃时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人类已经超越的那些阶段,以便更好地理解从猴子到人的过程中如 何出现了灵魂和肉体的分离。首先要回忆的是从植物→虫子→猴子→人的发展过程中被 描绘为在两个平面上发生的过程。其一是空间的平面:活动半径由植物到人递增,因而 活动余地和生活空间变大了变广了。为了适应扩展了的生活空间带来的多样性,就必须 在思想这第二个非空间的平面上加工出新的东西来。生活空间愈是色彩斑斓,思想活动 就愈是抽象枯燥。这思想活动不得不把各种秩序、条理带入生存所必须的繁杂的多样性 中,并以这种方式形成了与生活空间相关联的意识。这样一来在猴子阶段就逐渐现出了 猴子和世界的二元不同性的绉形,尽管还没有达到人类所特有的反省、抽象那样高级的 程度。人类不仅在与世界的联系中而且在自身中也发现了我与非我的二元性。这样一来 人类将自身也作为客体对立起来,并用这种方式与自己拉开了距离,于是乎意识的我与 肉体的我撕裂了,势不两立地对立了。人类出现的这个错误已被尼采在《真实的世界究 竟是如何成为寓言的》这篇文章中讨论过。人类的这个错误在于:意识到了自身却忘记 了出身,忘记了从植物一直到人类的整个发展史,所以才使精神和物质相脱离。假如人 类从生物发展史的起源阶段就正确理解自身意识,那么人类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身中找 到自己超越过的每一个阶段,发展成人类的这个生物进程就会被描绘成肉体和精神辩证 关系的自然延续。而西方人在很长时间里却不是这样。他们使灵魂和肉体相互脱节,他 们为精神杜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更高级的起源并因此发明了一个非感官所能感觉到的 、超自然的世界。物质和精神的彻底分裂在肉体和灵魂这个问题上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 了。当人类由如此相互对立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两部分组成时又该如何想象作为一种自 身统一的生物的人呢?灵魂和肉体之间的脱节问题在这个疑问中得到了最高体现。这些 僵化的规则希望将关于两个世界的二元论以及物质和精神的鸿沟最终地永久地固定下来 ,而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却用具有大地意义的超人的理念来与之相对抗。尽管这是 用一种唯心主义来对抗另一种唯心主义,但查拉图斯特拉的对抗显然技高一筹,这对抗 产生了新事物,因为它使两个对立面之间有了即使是瞬间统一的可能性,正如在彩虹中 可以看出它是光与水等等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样,从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的相对 抗中就产生了超人。总而言之,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把传统的灵魂和肉体对立分裂 的二元论思想理解为人类一种自我误解的结果,这正是尼采的高明过人之处。一旦人类 消除了这种误解,那么灵魂和肉体相互撕裂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意味着人类阶段被超 越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超人阶段。无论如何对于人类来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 大地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不存在于一个静止的、物化了的精神产物中,不存在于魔鬼、 上帝、理念式的理性中,而只存在于对立面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之中。

从以上分析人们不难看出,尼采用一元论克服了二元论,尽管尼采的出发点仍是唯心 主义,但是他用发展的辩证的唯心主义来取代僵化的静止的唯物主义,这无疑是一种进 步。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还拟人化地讽刺揭露了当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错 误关系:“从前灵魂蔑视肉体,这种蔑视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高尚的事:——灵魂要肉体 枯瘦、丑陋并且饿死。它以为这样便可以逃避肉体,同时也逃避了大地。/啊,这灵魂 自己还是枯瘦、丑陋、饿死的,残忍就是它的淫乐!”(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 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 17,17,18页。)对于查拉图斯特拉来说,肉体在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基督教那儿所受到 的贬低是一种谬论。这种谬论认为,人应该抛弃一切感官的感受,抛弃人类的以往的动 物的历程而只通过关注精神就能向更高阶段发展。这种谬论只承认精神的积极因素和肉 体的消极因素。查拉图斯特拉的看法正相反,如果灵魂能够作为肉体的灵魂而存在,那 么它试图从肉体中独立出来的每一次尝试都是胡闹;如果灵魂贬低肉体,那无异于贬低 灵魂自己,灵魂和肉体永远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查拉图斯特拉还认为,灵魂对肉体的评 价恰恰等于肉体对灵魂的判断:“你们的肉体是怎样说明你们的灵魂呢?你们的灵魂难 道不是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吗?”(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 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 ,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 )灵魂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臆想着战胜肉体的辉煌胜利,但这只是可怜又 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与肉体同时存在,灵魂才能越来越丰富;只有当精神和物质相 互终结并产生于对方之中时才会出现“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的反面。查拉图斯特 拉的结束语是:“不是你们的罪恶,而是你们的节制向天呼喊!/那道用舌头舔你们的闪 电何在?那个应当向你们注射的疯狂何在?/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就是这闪电, 他就是这疯狂!”(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 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 31,3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查拉图斯特拉在这 儿抨击的正是被基督教深恶痛绝的“罪恶意识”:如果人们满足了肉体的欲望就意味着 背叛精神,这就意味着有罪。查拉图斯特拉公然与基督教教义背道而驰,他认为原罪不 存在于违背精神的罪恶中而存在于违背肉体的罪恶中,当人类真的因为有罪过要受到惩 罚时,肉体首当其冲在劫难逃。为了彻底摧毁基督教教义,需要电闪雷鸣,以便让二元 论人物及其观点彻底暴露,以便让千百年来僵化凝固的教条都活动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尼采以圣者来反衬突出查拉图斯特拉的发展、运动的一元论观点。圣者追 求尽善尽美。他将自己对人类的爱当作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事情,可惜,这个爱永远不 可能从理想变为现实。因为人类存在的有限性从原则上禁止他们去达到那位圣者所要求 的完美。持有这种看法的圣者让自己孤立于人类之外而转向唯一能满足这个要求的生物 :上帝。谁要是像这位圣者一样在对上帝的爱中找到了自己的满足,那他就实在无法理 解为什么查拉图斯特拉背离完美的事物而去寻找不完美的事物。

圣者的这种观点是由他的以宗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圣者崇尚完美,并因此而 完全脱离并不完美的人类世界。他独居在森林中每天赞美上帝。圣者所理解的完美是自 身封闭的、不变的、无法超越的,因此可以说圣者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是静止不变的 ,这一点,从尼采的笔下可以清楚地看出。查拉图斯特拉跳舞,圣者唱歌、谱曲、作词 。他的歌声表达了他对尽善尽美的执着的追求。通过歌唱他不断地接近完美并与之越来 越相似。前面已经谈到当查拉图斯特拉跳舞时,圣者唱歌。他伴着歌声在原地动,可以 说他始终停留在圆周的中心点上,所有的半径从此开始,所有的直径通过此处,圣者围 绕自身绝对旋转。他的生活方式凝固成油画般的静态的完美,在其内部所有的运动都消 失贻尽。

上帝之死的想法对于圣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死亡意味着一种由活转变为死的变 化过程。圣者之所以爱上帝是因为上帝是至高无尚的完美无暇的化身的体现,是一成不 变的无比至尊的代表的体现,也就是说排除了任何运动变化的可能性,上帝绝不可能变 成别的什么,也绝不可能死去,上帝必须永远是上帝,永远是尽善尽美、完美无暇的化 身。对于圣者来说这个永远的存在象征性地固定在他停留的那个中心点,使他也成为完 美与永恒。对于查拉图斯特拉来说,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在现实世界 中万事万物都在诞生、变化和终结,而绝不可能超时空而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唯一的 真实世界里谈论上帝,那么上帝就必须被认为和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是发展变化的,而 不是凝固不变的,那么上帝也会和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存在着产生和终结,对于已经终 结的上帝,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说,上帝死了!圣者是个典型的二元论者,象其他的二 元论者一样在他那里真实的世界与想象的世界被相互颠倒,真实的世界被歪曲成了表象 的世界,而想象的世界却被称之为真实的世界,所以尼采才针锋相对地写了那篇教育戏 剧《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变成寓言的》。我们可以举个通俗的例子,在想象中人们总 是把现实世界描绘为一汪静止不动的清泉,这汪清泉总是被描绘成无比纯、无比净、无 比透明。但事实上真实的世界是一个肮脏的池沼。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世界代表了昏暗的 洞穴,而这昏暗的洞穴又被看作人类肉体的象征。而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最艰难的就是从 上面的大地回到下面的洞穴中,即从明亮的精神那里返回污秽的肉体中。这一上一下、 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活生生地将一个完整的生物的人撕裂成两部分。总而言之尼采通过塑 造这个追求尽善尽美的二元论者——圣者,反衬了查拉图斯特拉辩证、发展的一元论观 点。

三、超人模式

查拉图斯特拉说:“人类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绳索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者不前进,都 是危险的。”(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 ,3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页。)查拉图斯特拉的意思 是说,人类刚好处在猴子阶段和超人阶段的过渡中。如果他回首自己的历史,那他就面 临遵循早已无效的规则的危险;如果他踌躇不前,他就会发现自己的脚下是万丈深渊, 这样他就会因惧怕跌落而战栗甚至坠落。与回首、前瞻和停止相联系的这三种危险给人 的印象是,查拉图斯特拉将人类与一个走绳者相比较,后者随着他在绳上迈出的每一步 都会陷入一种死亡的危险之中,而人类却是绳索和走绳者的合二而一。这就是说并不存 在一条现成的路(绳索)和某个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走绳者),而是如果没有走路的人, 也就不存在这条路。路是由于有了那个在路上行走的人才产生的。此人知道自己曾经是 谁,也知道他将会是谁,但是不肯定自己能否够成为他将是的人。超越自己要冒很大的 风险,因为人们为此必须将习惯的、久经考验的、安全的事物抛开,以便朝着一个未知 的目标前进。绝没有现成的道路通往这个目标,人们要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自己创造出 路来。路途中的每次怀疑和犹豫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只要人们一停止前进,脚 下的路和远处的目标就消失了;行者脚下若踩空同样也就跌入了未知和虚无的深渊。人 类只有永无止境地向前走,才会脚踏实地,即脚踩绳索。换句话说,人类通过行走自己 创造出支撑自己走路的支架,最终目的也不再会同路脱离开,因为目的不是别的,正是 走路本身。随着每一步的迈出,就意味着不断的离开和到达。这条直直的绳索,从固定 的一端伸展到另一端,可以理解成绕圆周行走的辩证法。这行走代表了生命,代表了超 越自己的强烈追求。在走这条路时,人类产生出了作为绳索的超人。人类走在这根绳索 上,与此同时,人类就是这根绳索。

查拉图斯特拉继续说:“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 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程和一个终结。”(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 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 ,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17, 17,18页。)桥梁以及前面提到的绳索都可以理解为走过去,朝着人类还不曾是的情形 前进。而人类本身也正因为是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而不是一个目标才变得伟大。如果人 类是目的,那他就不能自己设定目的,他就无法将自己设计为他将要成为的情形,而会 受到他的内在的目的性的限制,那么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不外乎仅仅是去实现他无 需去做就已经存在的目的了。被视为目的的人类显然不能通过自我超越而向更高层次发 展,因为他就是他自己的最高层次。但是,假如人类将自己视为一个通向最高层次的阶 段,通过一次次的自我超越,建立起连接现在的他和将来的他的桥梁,那么人类的这个 事业就比人类将自己本身当作目标的事业要伟大得多。只有当人类走出现在的自我以后 才决定自己要成为谁和要干什么时,那么在最初的意义中人类就是自由的。这时,只有 在这时,人类的目标才不再是人类,而是超越了人类的超人。因此查拉图斯特拉才说, 人类的伟大和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程和终结。过程表示超越作为人的自我运动; 终结表示通过这个运动人类阶段消失了,超人阶段来临了,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奔腾咆哮 的无边大海。

对于人类之后的超人阶段,查拉图斯特拉用散文诗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其的热爱:“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终结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注:尼采:Kritische S 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 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 7,17,17,17,18页。)谁作为人类而终结,谁就跨过了桥,就迈向了超人。“我爱那 些伟大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崇拜者,是射向彼岸的渴望之箭。”(注:尼采:K 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 ,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15,16 ,16,16—17,17,17,17,18页。)渴望之箭意味着渴望超越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 鄙视人间的一切目的,唯独想要到达彼岸世界。“我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到星星后面寻 找某种理由去终结、去牺牲,他们为大地牺牲,使大地有朝一日能属于超人。”(注: 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14,14,14,14,29,31,31,14,14,15, 15,16,16,16—17,17,17,17,18页。)任何一个能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为一个虚 无飘渺的来世作出牺牲。地球,我们生活的大地,有足够的理由让人类为它做出超越自 我的牺牲。

人类向超人超越的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曲折危机四伏的过程,随时可能付出生活的代 价。走绳者无疑代表人类,他想建立一座由动物通向超人的桥梁。走绳者是查拉图斯特 拉所喜爱的人们中的一个。这些人蔑视未来的理想社会,敢于进行危险的超越,勇敢地 向着超人的理想前进。超人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必将受到旧势力的疯狂攻击,走 绳者的坠落就标志着基督教教义的胜利,这教义抨击所有违背基督教教义的事为原罪并 对触犯原罪的人处以死刑。走绳者在其过去(顺从的羔羊)和未来(独立的个体)之间被拉 来扯去,最终过去获胜了,未来被放弃了,魔鬼战胜了超人。但是这一结局并不是最终 结局,每个作为走绳者的个体都必须在从动物到超人的过渡中经受多次这样的死亡(“ 原罪”),直到有一天他成功地在自身内超越人类这个阶段。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绳索 和走绳者是不可分的,绳索这条路的存在正是由于人们在它上面行走,随着迈出的每一 步超越自己的行为都重新进行,这种行为的总和就是超人。换句话说超人是走绳者、绳 索和目标交织在一起向前进的一个整体。遗憾的是走绳者没有能够将这个统一体坚持到 底,他在行进中失去了冷静和平衡,摔了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说走绳者掉进了 肉体和灵魂的二元论中,坠进了他想超越的物质和灵魂之间的鸿沟中。这坠落使由走绳 者、绳索、目标三方面组成的统一体破裂了,解体了。如果一个人让宗教或形而上学的 偏见主宰着自己,那他就会被它(们)所超越,走绳者的悲惨结局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查拉图斯特拉试图让走绳者在临死前明白,他(走绳者)本来已经超越了基督教关于魔鬼 和地狱的教义,只是他还未来得及做出不存在灵魂不死的结论。要知道肉体和灵魂始终 相依相存;肉体是经济基础,灵魂是上层建筑,肉体终结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走绳 者虽然没有走到绳索的那一端,但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他是一位勇敢者、创 新者,是一位向着超人理想奋勇直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大无畏的先驱。

查拉图斯特拉在其演讲的结尾谈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超人的宣告者。“我爱所 有那些人,他们象沉重的雨点,一滴一滴地从人们头顶上的乌云中落下;它们预告着闪 电的到来,并作为预告者而终结。/看吧,我是一道闪电的预告者,一滴自云中落下的 重雨点:但是这道闪电便是超人。——”(注: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第14 ,14,14,14,14,29,31,31,14,14,15,15,16,16,16—17,17,17,17,18 页。)查拉图斯特拉不是超人,也不是超人的代表,而是超人的宣告者。他要将人们的 注意力吸引到预示着超人的闪电事件中。这闪电将旧世界突然间照亮,撕掉了它的全部 伪装,展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并宣告了它的末日。这闪电表明了旧的思维方式和旧的 历史观的终结,这闪电预示了新的质的飞跃的来临。随着这闪电的到来,作为宣告者的 查拉图斯特拉就终结了。因为闪电、雷鸣、暴风雨过后,人类就成功地过渡到了超人, 作为超人的宣告者就成为多余的人了。人类自身超越了传统的人物形象,并把这个新形 象放到恰当的位置上。一旦超人的理念直接进入到人类的意识中,查拉图斯特拉的使命 就完成了,那时他将同其他人一样,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更新自己,全力以赴地创造一 座由动物向超人过渡的桥梁。

非常遗憾,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超出了人类理解水平的地平线。所以,当查拉图斯特 拉结束演讲时,听众大声轰笑、怪叫、咂舌头。人们嘲笑他,就象当年苏格拉底向洞穴 人解释他的理念时受到的嘲笑一样。即便在那儿,洞穴人也向苏格拉底嚎叫:让我们看 看你的理念吧!接着他们指向每一堵有阴影的墙,在这些洞穴人看来,这些阴影就是真 理的化身。苏格拉底无法向他们展示什么是理念,并不仅仅因为他从阳光普照的世界回 到昏暗的洞穴中感到头晕目眩,还因为而且首先是因为理念表达的方式和墙上阴影表达 的方式截然不同,理念是无论如何无法以阴影的形式出现的。查拉图斯特拉和苏格拉底 的遭遇如此相似,听众想看见他宣扬的超人,但人们没有搞明白,超人是无法看见的, 只能做出来。遗憾的是,按照人类的传统悟性,人类只能理解物化了的、客观上触摸得 到的形体,而恰恰在这种意义上既不存在超人,也不存在理念。超人就不是人,更不是 那种超级人。超人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一项活动的总称。这项活动的特点是既超越出去 又在更高的程度上回归自己。所以,只有当我们去做这件事时,只有当我们去超越人类 自身时才会有超人。由于世人的不理解,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后的第一次演讲失败了。人 们用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查拉图斯特拉的超人学说,似乎他要宣布一个新的救世主的降 临。按照传统观念这个新的救世主是特定的个体的人,他以说教者的身份来此地教训人 类,人们想看的就是这种人。回顾人类的思想史,人类对于超出了自己理解力的改革者 通常都采取从肉体上消灭的解决办法。到目前为止查拉图斯特拉是第一个幸免于难的人 ,这也许得益于人类的误解。在世人看来,查拉图斯特拉是个难得的白痴,一个令人捧 腹大笑的丑角,但恰恰是这个丑角向旧世界的尊贵无比的人物形象和至高无上的理性观 念宣战。

四、对立统一体的圆周运动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塑造了查拉图斯特拉的两个动物形象:鹰与蛇。这 两只动物象征着一个对立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对立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依相存。鹰这 个高傲的动物盘旋在高空,它代表了理智与精神。蛇这个聪明狡滑的动物生活在地面, 它代表了肉体与物质。尽管这两种动物向前运动的方式不同,但是其共同点是都做圆周 运动:鹰在空中画圈,蛇在地上圈曲前进。蛇缠绕在飞翔的雄鹰的颈上的情影直观地表 现了对立面的统一。鹰与蛇,精神与物质是如此的不同,只有圆周运动才将二者联系在 一起。对于尼采来说超越自我的行为就是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则,它既超越自己,又在超 越后回归自我,只不过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鹰与蛇尽管相互对立,截然不同,可它们二 者之间没有敌意,它们在友好的合作中完成圆周运动。同样的,精神和物质不是相互抵 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精神通过物质来实现,物质通过精神来提高。蛇在与鹰 的共同飞翔中离开了它在地上的居留地升跃到了它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的层次,同 样的,物质作为精神的实现者进入了它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涉足的领域。精神中有物质 ,物质中有精神,不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存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作为权力 意志的原则在共同的又存在差异的圆周运动中表现出来。

人类好比鹰与蛇的统一体。因此查拉图斯特拉乞求高傲(鹰)永远伴随他的智慧(蛇),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永远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前进。在这圆周运动中人类存在的对 立面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就象查拉图斯特拉的鹰与蛇一样。它们 各是不同种的生物,但是缠绕在一起共同做圆周运动。在现实世界中精神(灵魂)既要紧 跟物质(肉体),以便不与物质脱节并随时汲取生活的活力,同时精神还要反作用于物质 ,发挥其独特的能动作用。

最后,让我们分析一下查拉图斯特拉的终结。从表面意义上看,这首先是指查拉图斯 特拉本人。他在十年前走了自下而上之路——复活,现在走的是自上而下之路——终结 。从一个非表面的意义上看,查拉图斯特拉在进行这两种相反的运动中执行的是权力意 志的原则,这一点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直观。传统的二元论观点把对立面不是看作 既矛盾又统一的,而是看成极端相反、水火不相容的。恰好在这一点上尼采与传统的二 元论者分道扬镳。西方哲学界的普遍错误在于他们把对立面作为誓不两立的二元论固定 、延袭下来了,其实质问题为如何看待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在真实世界(即西方传统观 念中所说的表象的世界)中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极端对立 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查拉图斯 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表达了清晰明确的一元论思想。二元论的思想渊源流长,无论是 在人类早期哲学的璀璨明珠希腊哲学中还是在人类宗教史上历史最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 的基督教教义中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的学说——真实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这两个世界 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化了。形象地说,好比人们设定了圆周的直径,却忘记了圆周本身。 这样一来势必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这是一对无法调节、无法统一的对立面,人们只 能选择或者这一面或者那一面;或者向上到精神,踏上通往所谓的真实的、美妙的世界 之路,或者是向下到物质,坠入所谓的表象的邪恶的世界之中,二者之间是一道无法逾 越的鸿沟。尼采力图超越二者之间的鸿沟,他用形象的比喻和散文诗的语言生动地表述 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圆周式的前进方式。超人的思想是尼采超现实的想象, 超人的理论无疑应归入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一元论的思想和辩证发展 的历史观是无论如何应该肯定的。另外尼采的唯心主义体系里所包含的异常生动的辩证 法思想,比起当时在欧洲大陆广为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拜物教不知要高 明多少倍。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由于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性质,没有在强调思 维依赖于存在,精神依赖于物质的前提下,充分估价意识、精神、主观的巨大能动作用 ,人类这方面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在唯心主义哲学范畴中被体现出来了。尼采在《查拉图 斯特如是说》中所提出的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思想就是出类拔萃的例证。

收稿日期:2001-08-20

标签:;  ;  ;  ;  ;  ;  

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的历史观_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