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分析论文_丁倩

(贵州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观察组则给予rhTPO治疗,对比两组血小板变化、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rhTPO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急性白血病;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AL)实为一种临床多发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祖细胞出现恶性、克隆性增加为其典型特征。现阶段,此病多采用化疗治疗,尽管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化疗后所出现的骨髓抑制情况,会使血小板异常减少,推迟后续化疗进程,严重者还会使死亡率增加[1]。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8例,均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相符[2],排除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疾病者及精神病史者,另排除血栓病史及生物制剂过敏史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10例,年龄区间23~66岁,平均(45.75±6.82)岁;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11例,年龄区间23~65岁,平均(45.72±6.81)岁;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组病症类型、年龄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化疗方案。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11年所修订的成人急性白血病诊疗指南,针对小于60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者,采用以阿糖胞苷(Ara-C)与蒽环类/蒽醌类相联合为基础的化疗诱导治疗,常用方案为DAE、IA、DA,巩固强化方案为MA、MEA、IDAra-C等;针对年龄≥60岁者,则采用CAG方案实施化疗治疗,间断鞘注;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者,采取蒽环类药物联合维A酸实施诱导分化治疗,强化方案为ID-ARA-C,同时采用亚砷酸、巯基嘌呤开展序贯治疗;对于急性淋系白血病患者,则采取VP、DVLP及DCVP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强化方案为MTX、EA,间断鞘注。(2)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rhTPO(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治疗,取15000U,行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若血小板(BPC)≤40×109/L时,便可用药,持续用药1周;如果效果不佳,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延长,最长延1周,如果BPC达50×109/L,可停药。对照组采用RHIL-11治疗,皮下注射,1.5mg/次,3次/d,使用前提同观察组,持续用药1周;如果效果不理想,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14d,若BPC达50×109/L,可停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化疗后出血症状及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于化疗后首日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测查),每隔1日进行1次,观察患者BPC升至50×109/L所需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由(x±s)表示,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由百分比表示,X2检验,若经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由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血小板情况对比

化疗前,观察组血小板为(82.63±1.28)×109/L,对照组(90.03±1.00)×109/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23例(95.83%),对照组22例(91.67%);观察组BPC≤50×109/L需要时间为(7.34±2.63)d,对照组(9.72±1.88)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2.41,P<0.05)。

2.2两组出血情况比较

化疗后,观察组出血鼻衄、皮肤及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白血病(AL)化疗治疗后,势必会发生骨髓抑制,使得体内血小板大幅减少,这对患者后期化疗治疗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生存率[3]。于AL骨髓抑制期,通常采取反复输注血小板或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来治疗,后者实为一种功能多样的细胞因子,其对造血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但需花费较长的治疗时间,且还会引起头晕、疼痛等不良反应。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容易造成输注无效,或是出现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还会增加感染血液病的风险。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实为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其对对巨核细胞有分化与加速生长作用,其与受体c-Mpl之间容易产生相互作用,且实现信号传导,还能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各个阶段,因而有助于血小板的提高。有报道指出[4-5],rhTPO对由化疗药物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有改善作用。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给予rhTPO施治疗,效果突出,即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对于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rhTPO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玉璇,张伊莉,卞建军,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7):899-900.

[2]刘林,朱俊锋,朱凯,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单药及联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6):38-39.

[3]串俊兰,谭佳于,唐梅,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介素-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1):110-114.

[4]陈琴,杨琳.重组人白介素-11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6,28(12):88-90.

[5]王丽莉,胡慧仙,骆超.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2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3):18-19.

论文作者:丁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分析论文_丁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