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创新史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学习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3月1日,在庆祝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①。这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总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秘密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新的历史征程中,不论是攻克艰巨繁重的伟大任务,还是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都必须向学习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党的学习理论与实践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回顾和梳理,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和实践智慧,进一步推进党的学习在新时期的创新实践,切实以学习力提升执政力,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力量源泉。 一 党在学习上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纵览党的历史,党的学习理论创新与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直同向、同行,而且在一些关键时期,党的学习理论创新往往还起着重要的先导性作用。历史地看,党的学习在理论上实现了五次重大创新和发展。 1.建党初期,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标志,党在“向谁学、学什么”的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党是在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成立的,自成立起就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辉旗帜,坚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从此不改,矢志不渝。党在学习上的第一次理论创新,与党相伴而生,从理论上看,它初步规定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使党的全部理论建构和发展有了正确方向和科学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来看,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起家、壮大,中国革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找不到出路的历史,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个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带领人民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实践。 2.延安时期,以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为标志,在“怎么学”的问题上把学风摆上党的建设重要位置。清除“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怎么学”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全党面前,在思想路线上对“左”倾教条主义给予了致命一击。在1941年5月召开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这一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回答了在当时时代条件下全党应该“怎么学”的问题,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以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为标志,党的学习理论的框架、立场和方法论基本奠定,是党的学习理论的一次历史性飞跃。74年后的今天,《改造我们的学习》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方法仍弥足珍贵,堪比党的学习理论的精粹版。 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标志,全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新的学习革命。“文革”结束,百废待兴,邓小平号召全党来一次重新学习。正如他所言,“搞建设这件事情比我们过去熟悉的搞革命那件事情来说要困难一些,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还是小学生”②。与延安时期的学习相比较,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学习蕴含了更多的国际要素,学习对象既有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突破了完全按意识形态划线的藩篱。这次学习赋予了学习更多改革的内涵、开放的特质,推动全党学习从在革命中学习革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阶段。我们党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开放,面临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到过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既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它在本质上是走自己的路,学习、吸收、再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学习理论的第三次创新发展,与中国模式的形成息息相关,与中国道路的开辟密切关联。 4.以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标志,开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学习由“重视学习”积极向“学习型”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信息革命深刻变革对全党学习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重大战略,这在世界政党之林中是第一次,具有首创和示范意义。在彼得·圣吉看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念是非常有魄力的,可能成为世界的典范和实际工具、方法的开创者,对中国和世界的组织学习运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③。随后,中央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党全面、深入开展起来。“学习型”与“学习”相比,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把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式发扬光大、提质升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型”变成了“三型”。“三型政党”,学习先行,更加突显“学习型”之于党的学习理论创新的特殊意义。 5.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大国”为标志,开启统筹全党学习和全民学习、统筹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出席亚信峰会后与外国专家座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是党把自身有关学习的意志和主张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和主张的重要体现,优化和丰富了党的学习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关切领域,形成了学习在国家、政党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多位一体、全面塑型的新局面④,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全党学习带动全民学习、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学习型国家建设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高度的学习自觉、自信和自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型政党的胸怀、气度和世界眼光。 纵观党的学习理论创新史,体现了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出现颠覆性失误和退步;二是始终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完成阶段性任务服务;三是在“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干什么”等问题上视野越来越广,自觉性越来越高;四是党的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学习,直接推动了党的学习理论创新;五是党的学习理论创新与学习实践同步推进,学习的理论创新与学习实践相结合,已经产生并正在产生对党、国家和民族不可否认、不可忽视的强大推动力量。这些都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全党学习,进一步加强学习创新,进一步推动学习为大局服务的宝贵财富。 二 对党的学习理论的理解和概括 在学习型建设越来越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的今天,科学总结我们党的学习理论成果,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党的学习理论就是围绕党和国家大局这个中心,为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从党的学习理论发展史特别是党在学习上的五次重大创新来看,理解和概括党的学习理论,关键是把握五个要素: 一是主题。党的学习理论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先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大国,不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亦或是抓改革,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唯有依靠学习才能不断前进、不断突破。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建党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吸收,就无法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救亡图存的“主义”,就无法建立一个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党;没有革命期间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在革命中学习革命,就无法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就无法建立新中国;没有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向苏联学习特别是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就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国家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没有改革开放后向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习、向过去的敌人学习特别是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开放,就无法继续把伟大旗帜高高挚起、成功开辟中国道路,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据党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党的学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方向,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始终着眼时代大势,始终着眼党运、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让学习切实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不断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这个理论主题,规定了党的学习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话语体系。 二是主线。党的学习理论不是在哪一时建构的,也不是在哪一天完善的,而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党的学习理论有一条鲜明的逻辑主线,这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学习史,“学习”是把脉党的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反过来,梳理我党学习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也必须置于党的历史发展时空之中。我党90多年历史发展,先后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但我党从来宠辱不惊,而是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其中,有三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是立足在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党这一前提,让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二是立足经典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变而党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学习形势无时不变的背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适应并引领变化了的实际。三是立足让马克思主义融入群众、掌握群众这一课题,让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密钥,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找到一个适合救中国、发展中国的理论到使这个理论真正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四季常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犹如一条历史长线,一直牵引并主导着我党前进,推动党的学习理论以清晰的脉络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是根本要求。党的学习理论的根本要求就是树立和保持优良学风。在毛泽东看来,“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风、学风,学习之风,首先是要学习。刘云山指出,“最大的学风不正就是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学风不正最普遍的现象是‘空对空’、‘两张皮’,也就是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⑤。历史地看,不论是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还是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都是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加强学习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学风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党风正不正、作风实不实、文风好不好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党的学习的理论建构、创新和发展,始终把端正学风摆在重要位置,紧紧抓住端正学风这个加强学习的关键环节,抓住了问题症结和党的建设对症下药的“药引”。 四是方法论。理论的方法始终为理论的主题服务。从方法论来看,党的学习理论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作支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肩负艰巨的历史使命,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在各方面都非常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政党。我们讲“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其实就是一种从方法论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抓学习讲方法、用方法的高度概括。在党抓学习的有效方法中,最根本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党的学习理论的基本方法论。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入新时期,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再次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实际上就是在大声疾呼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我党一贯坚持的正确思想路线,体现于党的学习各方面。有这样的方法论作支撑,使党的学习理论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根基,也使党的全部创新创造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五是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外在的表达形式,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就会展现什么样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关切。从话语体系来看,党的学习理论有自己鲜明的话语体系和风格。在为什么学、谁来学的问题上,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本领恐慌的问题,强调“要把全党变成一所大学校”;在学什么、向谁学的问题上,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把学习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强调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在怎么学、学了干什么的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强调要树立和弘扬优良学风,强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以什么状态学、学到什么程度和境界的问题上,我们党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让学习“成型”、“定型”。这其中,党的历代领导人为党的学习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中宣部理论局编辑的《论学习——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就摘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有关学习的重要论述218条。这其中的一些经典论述,比如“进货论”“小学生论”“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摸着石头过河论”“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论”“重新学习论”“学习型论”一一成为党的学习理论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在学习的问题上又有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提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学习理论的话语体系。 三 党的学习理论的时代诉求和实践指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学习理论创新发展表明,党在学习上每前进一步,就会助推党的事业前进一步。研究探索党的学习理论创新史,目的是为了吸取经验,更好地推进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学习实践,更进一步汲取学习力量、释放学习红利,进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必须同步推进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就是党的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在理论上,要把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当前党的学习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在实践上,要把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当前党的学习实践创新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学习理论的重要时代诉求和鲜明实践指向。 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全面推进,也要攻克关键环节。当前,推进党的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学习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失之于疲、失之于一阵风等老大难问题,也面临着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来的利好条件。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总体战,要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大领域从严设计、从严要求、从严推进、从严考核,其中学习是重要方面。毛泽东和习近平总书记都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学习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失之于疲等老大难问题,根本上还是与对学习不认真、不较真有关,也就是没有根本上从严治学。基于对党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推进党的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总的思路是:立足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新的党建大背景,全面推进从严治学,使全面从严治学成为全党学习新常态,成为党的学习治理总基调和总抓手,成为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体的,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在全党全社会大力营造从严治学的浓厚氛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党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有效手段。当前,要根据全党学习进入从严治学新常态这个新形势,在全党大兴从严治学之风,在全党上下来一个从严治学的竞赛,掀起从严治学热潮,真正使我们党成为一个人人重视学习、人人严于学习的大学校。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适应从严治学新常态,树立从严治学新理念,把学习真正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挤时间学习,下功夫学习,在学习中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支撑,在学习中汲取提升思想境界的精神滋养。 其二,大力培育在学习上严于律己的领导干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党开展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推进从严治学,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自觉学习的表率,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学习,争当在学习上能“慎独”、能“处静”的学习型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在党的学习治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充分发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示范效应,要着力发挥省、市、县三级党委学习中心组一级带一级的带头作用,要积极发挥学习型领导干部的典型作用,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其三,广泛创建在学习上严肃活泼的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是新时期我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念、治理的方法和治理的要素。推进党的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意义重大,必须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进入常态化推进新阶段后,必须一手抓重视程度和创建热度不减,一手抓有效性和吸引性提升,形成既严肃又活泼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气场”。这就要求,在广泛、深入、持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不断推进科学理论武装,要切实遵循学习一般规律,要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其四,建立、形成严格管用的学习制度体系。推动学习从软任务向硬要求、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是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走好这一步,经验表明,制度建设最管用、最亟需。可以说,当前不论是解决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这个最大的学风不正,还是解决“空对空”、“两张皮”这个学风不正最普遍的现象,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推动、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是不可能的。当前,要把加强制度建设、严抓制度落实作为推进学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力求在述学、考学、评学等方面率先突破。要适应学习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研究制定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定期发布、领导班子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度举措,加快形成学习治理制度体系。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③黄洪雷:《建设学习型组织不能“刮风”、“戴帽”——“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彼得·圣吉与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对话录》,《北京日报》2011年2月28日。 ④肖君华、肖卜文:《学习大国与学习治理体系论要》,《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⑤刘云山:《谈谈端正学风》,《学习时报》2013年4月8日。标签:学习理论论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