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向全球借“慧眼”——世界信息技术发展预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慧眼论文,上海论文,全球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在未来30年内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仍是推动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技术群,并表现出以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出现3C(通信、计算机与内容)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
主要国家对信息技术继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肯定的期望。
美国国家层面第四次关键技术遴选(1998年)对信息技术充满乐观;最新修订并部分公开的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清单(2000年成文,2002年3月修订),在全部20个“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领域中,涉及信息技术的达4项之多(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传感器、激光器和光技术等),并体现出作为“新经济”“代言人”的角色地位。
2002年日本公开的第七次技术预见报告(2000-2030年),信息技术仍然是重要的调研领域;在所调研的16个技术领域中,信息技术占据了2席(即信息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在全部领域调研的1065个专题中,信息技术拥有165项(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为96项、电子技术为69项)。
英国第二次技术预见中,所有信息相关技术合并为一个信息通讯和媒体专家组(ICM),并设立了一个跨专家组的电子商务任务组;英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把英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适宜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家。英国专家认为,到2010年,国际互联网将像工业革命以来的电力技术一样重要,信息技术得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
实际上,在所有开展技术预见的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都处于一个显著地位并得到优先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智能化 数据挖掘、数据融合、遥感图像处理等在军事和民用等方面得到应用,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战争中,美军运用数据融合技术的精确制导先进武器显示了巨大威力,而遥感图像处理则被应用于军事侦察、气象预报、打击效果评估等方面。
为实现“数字地球”,空间信息获取是建立数字地球框架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研究空间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手段,光谱分辨率高达纳米级,商品化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高达米级,雷达图像实现了多波段、多极化,遥感采集的数据极为丰富,仅“地球行星计划”一天的数据量就达1012千兆字节。
完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医学图像(核磁共振、CT、超声)的图像质量和各种辅助诊断功能(如肿瘤体积计算等)。基于图像分析的安保技术近年来也得到广泛重视。
数字化 数字投影显示系统关键光学元部件的加工已成为全球光学加工业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数字电视方面,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交互式数字电视市场在英国,到2001年底计有40%的英国家庭使用互动式数字电视,英国所有主要的数字广播平台、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地面广播电视将提供各类范围的交互式电视服务,如交互式的体育转播、电子商务、在线游戏、收发电子邮件及接入因特网等服务。
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AMES)利用基于高度三维交互特性的虚拟现实技术,构筑了“虚拟风洞”,为分析各种非常流动中的复杂结构,提供直观的研究环境。
地形匹配与目标识别跟踪技术在导弹领域得到充分应用,美国“战斧式”巡航弹运用了地形匹配技术,而“麻雀式”地对空导弹则运用了目标识别跟踪技术。
高频化 摩尔定律在集成电路发展中仍然发挥作用。在多层和三维微波集成电路研制中,具有高电阻率的硅晶片重新走向市场,同时研制出工作频率高达100GHz的硅二极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以应用为先导,着力解决资源整合、软件与安全问题。以网格为最新发展方向的高性能计算,与软件构件技术紧密结合、支持现代软件开发方式以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的中间件和应用框架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受到重视。
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酝酿产生了继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个大浪潮,这就是网格(Grid),有人也把网格称为第三代因特网。
美国现已形成了许多极具特色的网格,其中包括能源部的计算网格和正在建设中的全球军事信息网,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发展,如英国的E-Science、加拿大的全光网格、日本的亚太区域网格、韩国的各种专业网格以及全球网格等不一而足。微软、IBM、SUN等IT巨头相继提出了.net计划、Grid Service等概念,推出了各自的标准和产品。
工程化 近年来,软件工程得到迅猛发展,软件工业化、工程化不断普及,中间件和应用框架应运而生。预计到2004年,全球中间件和商业软件收入增长接近100亿美元;2003年,仅B2B电子商务的年收入将达到1.3万亿美元,而未来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业务有近80%将基于中间件。
可靠化 随着网络化不断深入,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法规,发展产业,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科索沃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商业领域亦是如此。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在人们追求高速宽带、便捷低廉、自由自在的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带动下,现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更加直接、紧密地关联起来。
高速宽带化 全光网将是未来宽带网的基础,是宽带高速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预测到2005年,全球WDM传输设备销售预计保持32%的年复合增长率。本世纪初,全世界光子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光子技术产品的年平均增幅将达到50%-70%(同期电子技术产品的增幅只有5%-7%)。
据美国高级军事专家调查,以光子技术(包括光电混合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武器系统,在美国关键军事技术计划中的比例约占91%,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约占50%。
互联自由化 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互联网使人们可以更自由自在地使用信息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实时沟通。移动通信方面,国际上未来亮点主要集中在WCDMA、CDMA2000、IMT-2000、CDMA-TD等技术上。在无线通信互联网方面,国际上标准和规范的激烈争夺,使各种产品层出不穷;到2005年,降价和使无线局域网不断提速的新技术将使企业用户猛增,使这个市场的总收入达到近46亿美元。
天地一体化 小卫星的应用涉及航天、通信、遥感、计算机、网络、能源、材料、微系统等技术,微小卫星支撑技术的重点在于降低卫星及其子系统的尺寸、质量和功率需求。其主要包括:先进微推力系统、自主卫星控制、高精密微小自动机装置、模块化电子设备以及小型化、可升级、节能的电子设备组件和机械装置(如光纤、光电子学、光电技术、微型机电系统)。
据估计,未来几年内国际上每年将发射70-80颗现代小卫星,约占整个卫星发射数量的一半以上,营业额超过36亿美元。同时,将出现第二代微型卫星,卫星构造将有本质变化,卫星重量将在3-12公斤左右,最大尺寸0.3-0.6米(发射后可展开为更大尺寸),功耗则在5-20W左右。
“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其特点
关于“技术预见”(foresight),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给出了如下定义: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
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定义与之基本相近: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技术预见”具有如下5个特点:
(1)对未来的探索过程必须是系统的;
(2)预见着眼于远期未来,时间范围一般为5至30年;
(3)预见不仅关注未来科技的推动因素,而且还着眼于市场的拉动作用,也就是说,预见既包括对科学技术机会的选择,也包括对经济、社会相关需求的识别;
(4)预见的主要对象是“通用新技术”,即仍处在竞争前阶段的技术,WTO规则允许政府对此类技术予以支持;
(5)必须对未来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它对环境的影响)给予关注,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技术预见”和“技术预测”的区别
“技术预见”与传统的“技术预测”(Technology Forecasting)存在很大的差别。后者的目的仅仅是准确地预测未来;“技术预见”则是旨在通过对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及带来这些发展变化的因素的了解,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作为决策基础的战略信息。
预见活动的假定条件是: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最后到底哪一种可能会变为现实,这要依赖于我们现在所作出的选择。因而就对未来的态度而言,预见比预测更积极。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推测”,而且更多的是对我们(从无限多的可能之中)所选择的未来进行“塑造”(shaping)甚至“创造”(creating)。
“技术预见”已成为世界潮流
日本1970~1971年运用德尔菲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预见活动,此后每五年组织一次,2001年7月完成了第七次技术预见调查。
在欧洲,荷兰是第一个就技术预见采取政府行动的国家;随后,在1993年,德国效法日本组织了第一次技术预见,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继之而动。
同时,韩国、印度、泰国第一批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可以说,整个90年代是国家技术预见活动的高潮期。
美国虽然没有运用大规模德尔菲调查的方法进行技术预见,但从1991年以来,每隔两年,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就要发布一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对未来国家关键技术进行预测和选择。它所发挥的作用与技术预见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