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其明显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低,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比治疗组高,组间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针灸;临床效果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性耳聋疾病之一,其在临床耳鼻喉科中发病率较高。截止到目前为止,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和根本病因,分析和耳蜗循环功能障碍、内淋巴积水、病毒感染等具有密切关联。由于本病发病突然且病例改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致使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难度较大[1]。近年来,中医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治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性成效。本文旨在分析针灸对本病的临床疗效,选择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进行以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诊断标准:主要症状表现包括:①于晨起、睡眠或工作中突然出现耳聋症状,患者可对耳聋时间及当时的情景清晰描述出来;②患者自觉耳聋程度比较严重,但并未重度耳聋;未明确发病原因或发病原因不确切。次要症状表现包括:①耳聋前后均发生明显的耳鸣现象;②耳聋前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既往不存在眩晕病史。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为(48.6±9.5)岁;病程在18d-35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为(7.2±1.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7.2±9.4)岁;病程在19d-36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为(7.4±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行静脉注射,1次/d;ATP+葡萄糖+辅酶A混合液行静脉注射,1次/d;维生素B1+维生素B2混合液予肌肉注射,1个疗程为10d。治疗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如下:主穴:患耳侧的翳风穴、听会穴、听宫穴;配穴:双侧太溪穴、肾俞穴、中渚穴、侠溪、耳门。要求患者保持端坐位,以便主治医生进行取穴和针刺操作。先针刺主要穴位,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相应配穴。针刺过程中,尽可能促使针感传入到患者的患耳中,控制刺入深度在0.5-1寸左右,以获得最佳的针刺效果。各穴位的留针时间均为30min。针刺主穴后将电针仪接通,予以连续波治疗,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宜。针刺配穴时无需留针,一般情况下是刺入后直接拔出。1个疗程为10次,间隔1d进行下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以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参照,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痊愈标准为:受损频率听阈完全恢复正常水平或达到健耳标准或达到患病前标准;显效标准为: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标准: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15-30dB的范围内;无效标准为: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dB。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三者之和同总例数的百分比[2]。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予以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评析
相关数据均录入至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以百分率(%)加以描述,并在进行比较时给予x2检验,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所示。
表 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n(%)]
2.2 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展开比较
治疗组40例患者中仅1例复发,复发率为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共11例复发,复发率为27.5%;组间予以对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37,P=0.0008)。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顾名思义指的是突发的感音性耳聋,对其发病机理和病因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定论,现有学说包括耳蜗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等导致的内耳毛细管或其他听觉神经系统受损,而局部缺血缺氧是导致此种损害的主要原因。临床在选择治疗方法或药物时应遵循扩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等原则。虽然西药治疗方法可有效修复患者受损听觉系统神经细胞,改善耳蜗外周循环和血流量,并将血管平滑肌痉挛解除,修复受损听神经和周围组织,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依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3]。
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应纳入实证的范畴中,其与肝火旺盛、少阳经气闭塞、外感风邪等关系密切,以选择泄少阳经火的基本原则进行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其中的针法主要借助特殊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特定穴位,通过提插和捻转,达到调整营卫血气和治愈疾病的目的[4]。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无毒副作用,疗程短,痛苦小,可直接、有效的抵达病灶,对内耳血液循环加以改善,将变性、萎缩、坏死的听神经细胞激活,使耳蜗功能和听神经明显改善和恢复,有效治疗耳聋。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复发率则显著比对照组低,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从而证明,中医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作为理想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伟君,陈楚丽.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1):35-37.
[2] 颜昌昌,苏绍永,黄岳林.甲强龙静脉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144-145.
[3] 吴笑英,陈顺金,何锦添.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0):36-38.
[4] 王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9):103-105.
论文作者:孟庆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针灸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针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