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化工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针对目前化工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健全培养制度入手,突出顶层制度;以专业竞赛为契机,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引入导师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增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双创”应用型综合人才,达到较好的培养目标,从而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化工专业;创新实践;创业能力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肩负人才培养使命,需要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升级、输送创新创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1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化工产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原料工业转型成知识密集型工业。因此需要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技术型化工人才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相对传统的农民工劳动力,这批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更高学历的学子,因为其知识更为丰富,创新创业能力更为强大,对于推动新型产业动力更足。对于化工专业学生来讲,应提高创新思维、实践与实验操作能力。综上所述,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
2如何培养新时代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校企协同育人,确立创业教育的“样板课程”
“样板课程”具备以下特点: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能够生产出具体产品;课程有校外紧密结合的产学合作基地。而作为课堂教学载体的具体产品,它们首先应能实现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此前提下,产品应较易生产,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产品质量接近企业实际产品的要求,以便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安全性较高,以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同类的自主生产。
2.2实践教学注重强化递进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化工企业发展需要,我们联合地方企业共同指导了创新创业培养实践教学大纲,并随时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企业适用性和行业发展的前沿性。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3+1”模式进行,即学生前三年时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2.3利用产学合作基地与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创业教育
通过课程对接的校外合作基地,学生以“小”(实验实训室)见“大”(工业化生产),意识到“模拟创业”与实际创业的差别。有资源的高职院校,还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内平台,为部分“学而优”的学生提供更真实的生产环境,把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的职业素养与创业启蒙教育,运用到实际项目的生产过程中,深化职业素养与创业教育。通过协同创新,校企共同承担重大项目,共同申报发明专利,可把成果产业化,在为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创业教育。
2.4增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专创水平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领路人,师资力量愈加强厚愈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更强的学生,因此组织培训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因为他们是高校建设的主力军,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给其发展的空间,后期会对学生的影响力巨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课堂时光,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把学生的思想带入社会中,实现从课堂到社会,从知识到实践的过程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本科高校应该开展师生实习活动,在教师带领下真正步入社会体验化工人的生活。
2.5在专业竞赛中深化创新创业能力
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本科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指导教师资源,学生可跟随指导老师学到很多东西,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强大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而言,如果说教师授课是基础,走进实验室是提升,那么参加各种竞赛便是升华。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参加才能真正学到本领,对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很关键的过程。
2.6强调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期初开展前期评价、期中开展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和期末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期末人才质量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创业通识和化工专业知识掌握采用考试,创新创业实践态度根据平时表现,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规划书、创新创业效果看创新创业成绩如创新创业实验报告、创新创业竞赛取得成绩、企业实践创造的价值以及发表的科研论文质量等。
3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高职工科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对于生化类专业而言,许多理实一体化课程具备生产具体产品的条件,经过相应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梳理,可以综合成既满足专业课教学需要,又可开展创业启蒙教育的工作项目,以此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与职业素养。(2)情境教学法。工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其实用性、挑战性与趣味性,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产品的市场实际应用,模拟出合适的工作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场景中,身临其境,感受创业。(3)角色扮演法。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分小组,可自拟公司,为“公司”命名,并一步选出“首席执行官”(CEO)(负责团队管理)、“技术总监”(负责把关技术及数据处理)、“财务总监”(CFO)(负责成本与收益计算)、人事总监(负责考勤),教师布置不同角色应履行的任务。学生在模拟市场中进行生产,良性竞争。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员工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展创业启蒙教育;另一方面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应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考核中。
结语
综上所述,将化工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是时代所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迫切需要的。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理想与目标,拟定自身前进的方向。通过个人、院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提高国家的创新创业水平,培养出更多专业素养高的新时代人才,推动我国社会更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波,聂恒凯,臧亚南.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学生管理问题探析[J].化工时刊,2013(5):54-55.
[2]李培培,徐云慧,张达志,等.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化工时刊,2017(4):54-57.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阳鹏飞,邓健,王延飞.基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3(4):53-55.
[5]王琳,孙瑞雪,谢海泉.关于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12):71-74.
[6]徐坤,王会巧.浅谈转型发展中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8):227-228.
作者简介:
刘侠娣,女,1989.05.02,汉族,陕西渭南人,工作单位:石河子中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科,学士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检验工考评员。
论文作者:刘侠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学生论文; 化工论文; 专业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高校论文; 素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