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16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颈部推拿、颈椎牵引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较对照组的86.2%明显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药物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药效直达病变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ervical epidural injection of large doses of the drug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disease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treated 160 cases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sresearch subjects,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rincipl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neck massage,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is based on the increase in this treatment with high doses ofthe cervical epidural drug injection metho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 course of two weeks of treatment,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compared two groupsof patient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97.5%86.2%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a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cervical epidural injections of large doses of thedrug is better,direct access to the lesion efficacy,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reduce sympathetic activity,with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cervical epidural space;large doses of injectable drugs;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clinical efficacy【中图分类号】R1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15-01
在临床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颈性眩晕,以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为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并伴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16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内外科、耳鼻喉科及神经内科等其他科室所收治的眩晕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 例,其中观察组中包括男患者45 例,女患者35 例,年龄分布为45~70 岁,平均为(56.6±2.1)岁,病程分布为4 个月~9.5 年,平均(6.5±1.4)年;对照组中包括男患者47 例,女患者33 例,年龄分布为46~72 岁,平均为(57.2±2.0)岁,病程分布为5 个月~10.0 年,平均(5.6±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病程分布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应用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治疗,以20ml舒血宁加上250ml 氯化钠作为250ml,每日进行1 次,疗程为两周;另外每日注射250ml 甘露醇1 次,疗程为 5 日;辅以颈椎牵引及推拿,每天进行 1 次,疗程同样为两周。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在治疗室进行颈椎硬膜外腔的穿刺,后向患者头端置一3~4cm 的导管以进行反复回抽确定无血液及脑脊液后进行导管固定,后扶患者回病房进行侧卧,先予以其试验量的药物(2ml1%利多卡因溶液+8ml0.9%氯化钠溶液)进行硬膜外腔试注射,注射完毕后观察 15min,在确保无蛛网膜下隙的阻滞现象后将导管与连有混合药液的输液器进行连接,混合药业的配制方法为:5ml2%利多卡因溶液+ 20ml 碳酸氢钠溶液+7mg 得宝松 +200mg 维生素B6+200mg 维生素 B1+ 200ml 生理盐水,每周进行大剂量药物注射1 次,药物滴注过程中进行1 次翻身并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1],疗程为两周。
1.3 效果评判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显效指标:眩晕症状基本消失,能够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及工作;有效指标:眩晕症状大部分得以缓解,偶伴发作,尚能从事体力劳动及工作;无效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眩晕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对计量资料应用 t 检验进行分析,应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当统计结果显示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80 64(80.0)* 14(17.5) 2(2.5)* 78(97.5*)
对照组80 40(50.0) 29(36.2) 11(13.8) 69(86.2)
注:*处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骨科的常见性疾病,主要由颈部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以突然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障碍及听力减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心慌不适等症状。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机械压迫可能不再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机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才是引起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机体颈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后引起椎动脉反射性痉挛,从而产生持续性的血管挛缩作用,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流动障碍。此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其治疗方法的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的治疗能够使大量药液广泛充盈于患者硬脊膜外腔以及交感神经根周围,从而引起机体椎间盘与硬膜腔以及神经根的粘连分离,因此达到减少神经根刺激的效果,从而缓解疼痛;另外,局麻药物可降低机体颈部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使痉挛的椎动脉充分扩张,从而改善脊椎病变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的消散吸收以及炎症代谢产物的代谢,从而减轻患者局部颈椎的压迫症状;此方法中添加的激素具有消肿消炎,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的作用,可以促进病变处神经组织的快速恢复,使增生组织软化,增加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其中的碳酸氢钠成份可以碱化机体硬膜外腔的酸性环境,使颈部硬膜外腔的内环境维持正常。几种药物形成混合液共同起到减轻患处局部刺激和压迫、提高交感神经刺激阈、改善脊椎病变部位血液供应的治疗效果。
本文笔者对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进一步探讨,得出结论此疗法的临床效果较佳,药效可直达病变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籍文强,伊智雄,苑振云等.大剂量中西药物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7):584-586.[2]伊智雄,籍文强,牛杰杰等.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8-20,22.
论文作者:郎宏伟 裴洪友 张桂新 汪波 徐海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动脉论文; 颈椎论文; 患者论文; 交感神经论文; 硬膜外论文; 大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